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扬专利>正文

困鱼捕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4967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困鱼捕鱼器的主体为筒体,筒体筒壁上至少设有一个向筒体空间凹入的诱鱼管口,该诱鱼管口呈外口大、内口小状。本技术方案将诱鱼管口设置在鱼活动范围最为集中的筒壁上,而非筒端面处,鱼儿容易从诱鱼管口的大开口游入,即无法从其小口径的内口游出来,这样容易在短时间内诱捕到更多的鱼,提高捕鱼量,也提高了捕鱼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捕鱼器械。
技术介绍
捕鱼器械有很多种,除了几种常见的如捕鱼网、超声波捕鱼器之外,还有一种传统的民间捕鱼用具“鱼唬子”,该用具不用电、不费力、不费心就能捕到鱼,还能从中体会到捕鱼的乐趣。传统“鱼唬子”为一端面设有诱鱼管口 2的筒体1,如图1所示,另一端面上设有出鱼管口 3,用于将捕到的鱼倒出来。其筒体通常为两端支撑圈支撑而成的网筒,它还可以是塑料筒体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筒体。将筒体卧置浸于水中,其端面位置的诱鱼入口为向筒内空间延伸、呈外口大、内口小的管口,形同喇叭状,筒体内放置诱饵引诱鱼儿从管口进入,由于内口小,进来的鱼被困在筒体内无法出来。但实际使用中发现,鱼多数围着筒体筒 壁表面打转,只有很少的鱼会发现筒体端面入口,所以捕鱼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捕鱼效率和捕鱼量的困鱼捕鱼器。本技术提供的困鱼捕鱼器技术方案,其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一种困鱼捕鱼器,它为筒体,筒体筒壁上至少设有一个向筒体空间凹入的诱鱼管口,该诱鱼管口呈外口大、内口小状。本困鱼捕鱼器的筒体可以是圆筒体、棱状筒体或者是筒横截面渐变的锥形筒体或筒横截面突变的筒体,可由竹条、藤条编制而成,也可由塑料吹塑或金属材料制成,还可是由两端的支撑圈撑起的网体。本技术提供的困鱼捕鱼器技术方案,其诱鱼管口设置在鱼活动范围最为集中的筒壁上,而非筒端面处,鱼儿容易从诱鱼管口的大开口游入,即无法从其小口径的内口游出来,这样容易在短时间内诱捕到更多的鱼,提高捕鱼量,也提高了捕鱼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鱼唬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困鱼捕鱼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的困鱼捕鱼器,其结构如图所示,该捕鱼器为筒体1,该筒体可以由竹条、藤条编制而成,也可由塑料吹塑或金属材料制成,还可以是由两端的支撑圈撑起的筒形网体,它可以是圆形筒体、棱状筒体或者是筒横截面渐变的锥形筒体或横截面突变的筒体。本实施例以塑料筒体为例进行说明,包括塑料制成或者是金属材料制成,最好立置于水中,饵料放置其中,内部水体隔离于外界水流,饵料的引诱作用不会因水流而很快散失。筒壁10上至少设有一个凹入筒体空间的诱鱼管口 2,诱鱼管口 2为外口大、内口小的管口,鱼儿容易从诱鱼管口 2的大开口游入,而无法从其小内口出来,使其被困在筒体空间内,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诱捕到更多的鱼。筒体I 一端面11上设有出鱼管口 3,捕鱼时,该出鱼管口是封闭的,捕鱼结束后,打开出鱼管口,将筒体内的抓到的鱼倒 出收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困鱼捕鱼器,?它为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筒壁(10)上至少设有一个向筒体空间凹入的诱鱼管口(2),该诱鱼管口呈外口大、内口小状。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12 CN 201120340918.21.一种困鱼捕鱼器,它为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筒壁(10)上至少设有一个向筒体空间凹入的诱鱼管口( 2 ),该诱鱼管口呈外口大、内口小状。2.根据权利要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困鱼捕鱼器,其特征在于筒体为竹条、藤条编制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困鱼捕鱼器,其特征在于筒体为由两端的支撑圈撑起的网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扬
申请(专利权)人:张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