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浮动馈磁定子及基于该可浮动馈磁定子的永磁调速装置,可浮动馈磁定子包括馈磁定子环、定子支撑和定子基座;馈磁定子环固定在定子支撑上,定子基座上在馈磁定子环两侧各设有一个丝杠座,定子支撑连接丝杠母,丝杠穿过两个丝杠座和位于两个丝杠座之间的丝杠母;定子基座上设有滑轨,滑轨上安装有滑块,定子支撑的定子支撑脚固定在滑块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尤其在大规格产品中具有以下优点:1、大幅度降低无效热耗,2、减小转子重量,同时可降低产品对轴系规格的要求,有利于制造大规格和超大规格的产品,3、减少材料用量,减少加工成本和制作成本,4、简化调速机构,5、降低产品总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浮动馈磁定子及基于该可浮动馈磁定子的永磁调速装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传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浮动馈磁定子及基于该可浮动馈磁定子的永磁调速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永磁耦合装置的基本原理都是利用导体转子与永磁转子之间的相对运动在导体转子上感应出涡旋磁场,该涡旋磁场企图阻碍永磁磁场的运动,从而被拖动。利用这种机理,将动力从动力侧传到负载侧。第一类永磁调速器为盘状,调节导体转子与永磁转子之间的距离,即调节气隙大小,气隙大,传递的扭矩小,负载转速低,反之亦然。专利号为98802726. 7,授权公告号为CN1140042C,授权公告日为2004年2月25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磁耦合器,为第一类永磁调速器。此外,2002年09月04日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开第CN1367948A公开一种具有可调 节的气隙的永久磁联轴器,上述专利均指出在导体转子背面需要加上铁板。而第二类永磁调速器为筒状。则是通过调节永磁转子与导体转子之间的磁场啮合面积,实现将动力从动力侧传到负载侧的传递,啮合面积大,则传递的扭矩大,负载转速高,反之亦然。中国专利号为200920256058. 7,授权公告号为CN201577019U,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09月08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永磁调速器,为第二类永磁调速器。它包括筒形导体转子、筒形永磁转子和调节器,筒形永磁转子在筒形导体转子内,并随各自安装的旋转轴独立转动,调节器调节筒形永磁转子与筒形导体转子在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筒形导体转子与筒形永磁转子之间的作用面积,实现改变筒形导体转子与筒形永磁转子之间传递转矩的大小。现有技术中,由于在上述铁板与导体转子中的导体零件固为一体,当导体转子与永磁转子相对运动时,在上述铁板上以很低的效率产生有用的涡电流,却同时以更高的效率产生更大的热量,由于该涡电流所产生的热量会导致转子的温度升高,而这个温升对于产品的运转是无益且有害的,上述第一类和第二类永磁调速器均设置了散热体,上述专利存在的缺点是,尤其在大规格或超大规格的产品中,上述铁板连同散热件的重量可达数十公斤至数百公斤,从而,在产品中不但要加大转轴的规格,并且对导体转子的动态平衡调整增加难度,甚至给超大规格产品的实现带来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浮动馈磁定子及基于该可浮动馈磁定子的永磁调速装置,通过对定子的位移调整来实现调速,使得产品以更低的成本得以实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浮动馈磁定子,包括馈磁定子环、定子支撑、定子基座和位移调整机构;馈磁定子环固定在定子支撑上,位移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定子基座上,,所述定子支撑连接所述位移调整机构。所述位移调整机构包括包括两个丝杠座、一个丝杠母和一个丝杠;馈磁定子环两侧各设有一个丝杠座,定子支撑连接丝杠母,丝杠安装在丝杠座上并穿过两个丝杠座之间的丝杠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定子基座上设有滑轨,滑轨上安装有滑块,定子支撑的定子支撑脚固定在滑块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馈磁定子环为一体式圆筒、多个分瓣式馈磁定子环围绕形成的圆筒或环形平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馈磁定子环由矽钢片叠层形成。一种永磁调速装置,包括可浮动馈磁定子;还包括内馈磁板和导体环;内馈磁板设置于馈磁定子环内,内馈磁板外周均匀设置有若干对磁体对,一对磁体对包括一个永磁体N和一个永磁体S,内馈磁板固定于永磁转子支撑上;导体环设置于馈磁定子环与内馈磁板之间,并固定在导体转子支撑上。一种永磁调速装置,包括可浮动馈磁定子;还包括内馈磁板和导体板;内馈磁板为环形平板;内馈磁板为环形平板,其上环形均布有若干对磁体对,相邻磁体对之间设有通槽,一对磁体对包括一个永磁体N和一个永磁体S ;导体板平行设置于馈磁定子板与内馈磁板之间。一种永磁调速装置,包括可浮动馈磁定子、永磁转子和导体转子,所述导体转子设置于可浮动馈磁定子和永磁转子之间;所述位移调整机构通过驱动可浮动馈磁定子位移, 以调整作用在导体转子上的有效磁通的大小,进而调整负载的转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永磁转子的内馈磁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对磁体对,一对磁体对包括一个永磁体N和一个永磁体S。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可浮动馈磁定子为一体式圆筒、一体式环形平板或多个分瓣式馈磁定子环围绕形成的圆筒;永磁转子中的内馈磁板为一体式圆筒或一体式环形平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一种可浮动馈磁定子与永磁转子之间形成高效的闭合磁场;导体转子中的导体环或导体板仅由良导体构成而去除高电阻率的铁质导磁衬板,从而减少设备在运行时产生的温升;本专利技术的馈磁定子由可最大限度减小涡流, 但又能实现高效导磁的材料构成,如叠层矽钢片;在适用场合,本专利技术的调速机构用于调整浮动馈磁定子的位移,比现有技术调整转子的位移的方式明显简单,并且不增加传动轴的负荷。尤其在大规格产品中具有以下优点1、大幅度降低无效热耗,2、减小转子重量,同时可降低产品对轴系规格的要求,有利于制造大规格和超大规格的产品,3、减少材料用量, 减少加工成本和制作成本,4、简化调速机构,5、降低产品总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永磁调速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局部剖切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可浮动馈磁定子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定子为环形板);图3是本专利技术永磁调速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永磁调速装置(实施例1)的永磁转子及馈磁定子环组合的轴向视图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永磁调速装置(实施例1)的导体转子结构示意图;图6-1是本专利技术可浮动馈磁定子结构位置I示意图(实施例2,定子为分瓣式环形板);图6-2是本专利技术可浮动馈磁定子结构位置2示意图(实施例2,定子为分瓣式环形板,其与内馈磁板的距离大于位置I所示);图7是本专利技术可浮动馈磁定子结构示意图(实施例3,定子为平板);图8是本专利技术永磁调速装置永磁转子及导体转子结构示意图(实施例3);图9是本专利技术永磁调速装置(实施例3)的爆炸视图; 图10-1是本专利技术可浮动馈磁定子结构位置I示意图(实施例3);图10-2是本专利技术可浮动馈磁定子结构位置2示意图(实施例3);图中1-1 :内馈磁板,1-2 :永磁转子支撑,1-3 :永磁转子法兰,1-N :永磁体N,1-S:永磁体S, 2-1 :馈磁定子环,2-lf :分瓣式馈磁定子环,2-lp :馈磁定子板,2-2 :定子支撑,2-3定子支撑脚,3-1 (3-lp):导体环(板),3-2 :导体转子支撑,3-3 :导体转子法兰,4-1 定子基座;4-2滑轨;4-3 :滑块,5-1丝杠,5-2丝杠母,5_3丝杠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浮动馈磁定子,包括馈磁定子环2-1、定子支撑2-2、定子基座4-1和位移调整机构。馈磁定子环2-1固定在定子支撑2-2上,位移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定子基座4-1上,所述定子支撑2-2连接所述位移调整机构。位移调整机构包括两个丝杠座5-3、一个丝杠母5-2和一个丝杠5-1 ;馈磁定子环2-1两侧各设有一个丝杠座5-3,定子支撑2-2连接丝杠母5-2,丝杠5-1安装在两个丝杠座5_3上并穿过位于两个丝杠座5-3之间的丝杠母5-2。定子基座4-1上设有滑轨4-2,滑轨4_2上安装有滑块4-3,定子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浮动馈磁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馈磁定子环(2?1)、定子支撑(2?2)、定子基座(4?1)和位移调整机构;馈磁定子环(2?1)固定在定子支撑(2?2)上,位移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定子基座(4?1)上,所述定子支撑(2?2)连接所述位移调整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巨舟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