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iZNixCoyMn1-X-YO2材料复配方法,步骤包括1.制备致密小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2.制备致密大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3.对两种LiZNixCoyMn1-X-YO2进行复配。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两种不同粒度分布和振实密度的LiZNixCoyMn1-X-YO2粉体复配、混合,优化了材料粒度分布,大小颗粒配合紧密,解决了三元材料单独使用时压实密度和能量密度偏低的问题,质量密度达到600mAh/cm3以上,并且比表面积小于0.23g/m2,并提高了材料的安全性和循环性,工艺简单,成本低,非常适合产业化操作,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iZNiXCoYMn1-X-YO2材料复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LiZNiXCoYMn1-X-YO2材料复配方法。
技术介绍
钴酸锂由于具有能量密度和压实密度高的特点,始终是锂离子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经过约30年的发展,钴酸锂性能的开发几近极限。在高能量密度新材料异军突起的今天,钴酸锂的能量密度已难以满足目前3C产品能量密度的需求;从压实密度方面,钴酸锂具有很好的电极加工性能,形貌控制已经趋于完美,目前它的压实密度也达到了其本身的极限,几乎不可能有再度提升的空间,并且钴酸锂还存在安全性与耐过充性不理想,以及对于稀缺钴资源的依赖性,循环性能相对较差等缺陷。目前开发出的LiNiO2和NCA以及高镍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虽然比起钴酸锂都有不同的优势,但由于工艺不成熟等一系列原因,使得钴酸锂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仍然占有主流地位。为解决钴酸锂耐过充性差、安全性差以及对过多贵金属钴的依赖而导致材料成本偏高等的问题,人们研制出了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的三元材料LiZNiXCoYMn1-X-YO2,该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安全性好,价格低廉等优势。但该材料小颗粒的二次团聚体在辊压时很容易发生破碎,即使把团聚体的一次颗粒做大也很难保证材料在高压实下保持不破裂,颗粒破裂必然导致活性材料与粘结剂导电剂的接触不紧密,进而引起极化,使电极性能变差,因此该材料不适合单独使用。目前多数电池制造商将该三元材料和钴酸锂混合使用,由于有一次大颗粒的单晶钴酸锂为三元材料提供支撑,所以保证了混合正极材料良好的电极加工性能,混合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稍低于钴酸锂的压实密度,能量密度稍高于钴酸锂,但该混合正极材料依然存在多次烧结、工艺复杂、能耗高、混合粉体匹配性差等问题。经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0910110132.9、公开号为CN101707252A、名称为“多晶钴镍锰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次锂离子电池”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通过高温融合制取多晶钴镍锰三元正极材料,将不同的正极材料生长成为一个整体,组合了混合材料的优势,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压实密度可以达到3.9g/cm3以上,单片极片能量密度大于570mAh/cm3(极片能量密度mAh/cm3=初始放电容量mAh/gX压实密度g/cm3);但是这种材料依然没有摆脱和钴酸锂混烧的技术状态,材料的安全性没有改善,虽然和钴酸锂约570mAh/cm3单位能量密度相当,但由于多次烧结和混合,以及较多钴的使用,又削弱了其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不仅压实密度高,而且能量密度高,单片极片能量密度大于600mAh/cm3,同时非常适合规模化生产的LiZNiXCoYMn1-X-YO2材料复配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步骤1:制备致密小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步骤⑴配制溶液称取化学计量比的可溶性镍、钴、锰盐,配制成镍钴锰混合盐溶液,记为溶液a;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为沉淀剂,氨水或铵盐为络合剂,按照氨碱摩尔比0.2-0.5混合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记为溶液b;步骤⑵两种溶液的反应过程a和b两种溶液并流泵入有惰性气氛保护的40-70℃温度的反应釜中,以300-400r/min转速搅拌,pH值11.7-13,恒温反应24-35小时,得到致密小颗粒型前驱体NiXCoYMn1-X-Y(OH)2的悬浊液;步骤⑶固液分离将步骤⑵中制得的NiXCoYMn1-X-Y(OH)2悬浊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致密小颗粒型NiXCoYMn1-X-Y(OH)2滤饼,洗涤滤饼至洗涤液的pH7-8为止,于100-140℃之间对滤饼进行烘干得到NiXCoYMn1-X-Y(OH)2;步骤⑷制备致密小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H)2按照化学计量比1:1-3称取步骤⑶中烘干得到的NiXCoYMn1-X-Y(OH)2以及Li2CO3,300-500r/min混合15分钟后,再以700-1000r/min混合5分钟,形成NiXCoYMn1-X-Y(OH)2和Li2CO3的均匀混合物;将均匀混合物350-470℃保温4-8小时,再将温度调至900-950℃保温15-18小时,冷却至室温,过200-400目筛,即完成致密小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的制备过程;在LiZNiXCoYMn1-X-YO2中Z≥1,X、Y、X+Y≤1;步骤2:制备致密大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步骤⑴配制溶液将步骤1中步骤⑴的氨碱摩尔比值改为0.6-1,其它条件与步骤1中步骤⑴相同;步骤⑵两种溶液的反应过程将步骤1中步骤⑵搅拌转速为100-250r/mim,pH值11.3-11.5,恒温反应36-48小时,其它条件与步骤1中步骤⑵相同;步骤⑶固液分离与步骤1中步骤⑶相同;步骤⑷制备致密大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将步骤1的步骤⑷中“900-950保温15-18小时”改为“960-1000℃保温20-30小时”,其它条件与步骤1中步骤⑷相同;即完成致密大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的制备过程;步骤3:对两种LiZNiXCoYMn1-X-YO2进行复配按照质量比1-10:10,将步骤1制备的致密小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和步骤2制备的致密大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置入干法混料机中,以300-500r/min的速度混合10-20分钟,即制成LiZNiXCoYMn1-X-YO2复配正极材料。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LiZNiXCoYMn1-X-YO2中Z=1,X=1/3、Y=1/3。所述步骤1中步骤⑴所述的可溶性镍、钴、锰盐分别为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将两种不同粒度分布和振实密度的LiZNiXCoYMn1-X-YO2粉体复配、机械混合,优化了材料的粒度分布,大小颗粒间配合紧密,解决了三元材料单独使用时压实密度和能量密度偏低的问题,质量密度达到600mAh/cm3以上;该专利技术的材料比表面积较小,在保持材料电化学活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材料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合产业化操作,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2.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致密大颗粒球形LiNi1/3Co1/3Mn1/3O2作支撑,材料在制作极片辊压时避免了球形小颗粒的破碎,提高了粉体的填充性,避免了材料与粘结剂、导电剂接触不紧密的问题,该材料还具有优良的填充性和流动性,又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能量密度;由于材料的一次颗粒较大,均在1μm以上,所以该材料同时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材料的激光粒度分布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SEM)。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步骤1:制备致密小颗粒球形LiNi1/3Co1/3Mn1/3O2步骤⑴配制溶液称取化学计量比为1:1:1的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配制成镍钴锰硫酸盐混合溶液,记为溶液a;以氢氧化钠为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LiZNixCoyMn1?X?YO2材料复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步骤1:制备致密小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⑴配制溶液根据LiZNixCoyMn1?X?YO2中Z≧1,X、Y、X+Y≤1,称取复合化学计量比的可溶性镍、钴、锰盐,配制成镍钴锰混合盐溶液,记为溶液a;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为沉淀剂,氨水或铵盐为络合剂,按照氨碱摩尔比0.2?0.5混合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记为溶液b;⑵两种溶液的反应过程a和b两种溶液并流泵入有惰性气氛保护,在40?70℃温度的反应釜中,以300?400r/mim转速搅拌,pH值11.7?13,恒温反应24?35小时,得到致密小颗粒型前驱体LiZNixCoyMn1?X?Y(OH)2的悬浊液;⑶固液分离将⑵中制得的LiZNixCoyMn1?X?Y(OH)2悬浊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致密小颗粒型LiZNixCoyMn1?X?Y(OH)2滤饼,洗涤滤饼至洗涤液的pH7?8为止,于100?140℃之间对滤饼进行烘干得到LiZNixCoyMn1?X?Y(OH)2;⑷制备致密小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H)2按照化学计量比1:1?3称取⑶中烘干得到LiZNixCoyMn1?X?Y(OH)2以及Li2CO3,300?500r/min混合15分钟后,再以700?1000r/min混合5分钟,形成LiZNixCoyMn1?X?Y(OH)2和Li2CO3的均匀混合物;将均匀混合物350?470℃保温4?8小时,再将温度调至900?950℃保温15?18小时,冷却至室温,过200?400目筛,即完成致密小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的制备过程。步骤2:制备致密大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⑴配制溶液将步骤1中⑴的氨碱摩尔比值改为0.6?1,其它条件与步骤1中⑴相同;⑵两种溶液的反应过程将步骤1中⑵搅拌转速为100?250r/mim,pH值11.3?11.5,恒温反应36?48小时,其它条件与步骤1中⑵相同;⑶固液分离 与步骤1中⑶相同;⑷制备致密大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将步骤1的⑷中“900?950保温15?18小时”改为“960?1000℃保温20?30小时”,其它条件与步骤1中⑷相同;即完成致密大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的制备过程。步骤3:对两种LiZNixCoyMn1?X?YO2进行复配按照质量比1?10:10,将步骤1制备的致密小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和步骤2制备的致密大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置入干法混料机中,以300?500r/min的速度混合10?20分钟,即制成本专利技术LiZNixCoyMn1?X?YO2复配正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LiZNiXCoYMn1-X-YO2材料复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步骤1:制备致密小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2步骤⑴配制溶液称取化学计量比的可溶性镍、钴、锰盐,配制成镍钴锰混合盐溶液,记为溶液a;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为沉淀剂,氨水或铵盐为络合剂,按照氨碱摩尔比0.2-0.5混合沉淀剂溶液和络合剂溶液,记为溶液b;步骤⑵两种溶液的反应过程a和b两种溶液并流泵入有惰性气氛保护的40-70℃温度的反应釜中,以300-400r/min转速搅拌,pH值11.7-13,恒温反应24-35小时,得到致密小颗粒型前驱体NiXCoYMn1-X-Y(OH)2的悬浊液;步骤⑶固液分离将步骤⑵中制得的NiXCoYMn1-X-Y(OH)2悬浊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致密小颗粒型NiXCoYMn1-X-Y(OH)2滤饼,洗涤滤饼至洗涤液的pH7-8为止,于100-140℃之间对滤饼进行烘干得到NiXCoYMn1-X-Y(OH)2;步骤⑷制备致密小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Y(OH)2按照化学计量比1:1-3称取步骤⑶中烘干得到的NiXCoYMn1-X-Y(OH)2以及Li2CO3,300-500r/min混合15分钟后,再以700-1000r/min混合5分钟,形成NiXCoYMn1-X-Y(OH)2和Li2CO3的均匀混合物;将均匀混合物350-470℃保温4-8小时,再将温度调至900-950℃保温15-18小时,冷却至室温,过200-400目筛,即完成致密小颗粒球形LiZNiXCoYMn1-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峰,樊勇利,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