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薄型化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多方向输入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使操作部件(7)恢复到倾倒操作前的初始状态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由分别设置于在俯视时位于第1连动部件(5)及第2连动部件(6)之间的四处的螺旋弹簧(3)构成,并且沿着操作部件(7)的突出方向,螺旋弹簧(3)的至少一部分与第1连动部件(5)及第2连动部件(6)部分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方向输入装置,特别涉及对移动电话装置及游戏机用操纵器等中的 方位输入操作适合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如下多方向输入装置具备能够进行向周围的任意方向的操作的操 作轴,根据对该操作轴的操作方向及操作量进行信号输出。作为这种多方向输入装置,例如 提出了如下装置,该装置具备根据操作轴的倾倒动作而转动的、互相正交配置的两个转动 部件;以及螺旋弹簧,用于通过向上方弹性地按压配置于下侧的转动部件,来将这些转动部 件保持在中立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4399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由于将螺旋弹簧配置于两个转动部件的 下方,因此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大,存在难以应对多方向输入装置整体的薄型化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薄型化 的多方向输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具有开口 ;操作部件,一部分从 所述开口突出,能够进行倾倒操作;第I连动部件及第2连动部件,以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的 倾倒操作而转动并且转动轴线互相正交的方式延伸,保持于所述壳体内;第I检测单元及 第2检测单元,分别检测所述第I连动部件及所述第2连动部件的转动动作;以及弹性部 件,使所述操作部件恢复到倾倒操作前的初始状态,所述操作部件以向与所述第I连动部 件及所述第2连动部件的各自的转动轴线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方式配置,所述弹性部件由分 别在位于俯视时所述第I连动部件及所述第2连动部件之间的四处设置的螺旋弹簧构成, 并且沿着所述操作部件的突出方向,所述螺旋弹簧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I连动部件及所 述第2连动部件部分重合。根据该多方向输入装置,由于在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上下方向(操作部件的突出方 向)上,使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的至少一部分与第I连动部件及第2连动部件部分重 合,因此能够减小高度方向的尺寸,能够使收纳螺旋弹簧的壳体薄型化,进而能够实现多方 向输入装置整体的薄型化。另外,通过利用螺旋弹簧作为弹性部件,能够长期确保良好的恢 复性能。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所述壳体具有上壳,形成有所述开口 ; 装配部件,与所述上壳相对配置,并且承受所述螺旋弹簧的下端部;以及中间壳,配置于所 述上壳及所述装配部件之间,在所述中间壳,设置使所述螺旋弹簧能够插通的贯通部,在所 述壳体内,设置有承受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部的弹簧承受部件,所述螺旋弹簧在能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插通于位于所述弹簧承受部件及所述装配部件之间的所述贯通部。在此情况下,螺旋弹簧在能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插通于位于弹簧承受部件及装配部件之间的贯通部,因此能够使伴随螺旋弹簧的弹性变形的运动变得顺畅,能够防止损害操作性的情况。另外,将构成壳体的上壳和中间壳在重叠的状态下颠倒,能够在贯通部插入螺旋弹簧,所以能够提高组装时的作业性。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所述中间壳的贯通部具有 第I 收纳部,收纳述螺旋弹簧的下端部的端部磨平圈部分;以及第2收纳部,形成为直径比所述第I收纳部大,配设于该第I收纳部的上方侧。在此情况下,即使在螺旋弹簧弹性变形时, 也能够防止螺旋弹簧的侧面与第2收纳部的内侧壁面接触,所以能够确保螺旋弹簧的顺畅的弹性变形,能够防止损害操作性的情况。并且,可以是,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所述弹簧承受部件具有基部,配置于所述第I连动部件及所述第2连动部件的下侧;延出部,位于所述第I连动部件及所述第2连动部件之间,从所述基部向上方侧延伸;以及承受部,从所述延出部向外侧延伸,以所述承受部承受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部,并且经由所述基部使所述螺旋弹簧的压靠力作用于所述第I连动部件及所述第2连动部件。在此情况下,承受螺旋弹簧的承受部配置于两个连动部件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易成为无效空间的壳体内的四角部附近的空间,能够实现壳体的小型化。并且,可以是以下结构,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所述弹簧承受部件由金属板构成,在所述承受部设置筒状部,并且在所述筒状部插入设置于所述上壳的突起,并将所述螺旋弹簧配置在所述筒状部的外周侧,在此状态下,所述弹簧承受部件能够上下移动地被所述突起引导。在此情况下,因为以金属板形成弹簧承受部件,所以能够使弹簧承受部件薄型化,能够实现壳体的薄型化。另外,因为在弹簧承受部件的筒状部插通突起,所以能够通过突起引导弹簧承受部件从而使之顺畅地上下移动,能够使螺旋弹簧良好地弹性变形。并且,可以是,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所述装配部件由金属板构成,所述弹簧承受部件和所述装 配部件通过由金属线材构成的所述螺旋弹簧导通。在此情况下,能够通过由金属部件构成的弹簧承受部件、螺旋弹簧及装配部件释放落在操作部件上的操作者的静电,因此能够防止由静电引起的装置内部的电气零件等的破坏。并且,可以是,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在所述装配部件,设置向下方侧突出的弹性片。在此情况下,能够将落在操作部件上的操作者的静电释放到安装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印刷线路板等的地线图案,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由静电引起的装置内部的电气零件等的破坏。并且,可以是,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在所述操作部件,经由所述弹簧承受部件承受所述螺旋弹簧的压靠力的凸缘部设置于所述第I连动部件及所述第2连动部件的上方侧。在此情况下,能够使设置于操作部件的凸缘部和弹簧承受部件直接接触,因此能够给操作者带来没有不适感的操作感触。另外,能够实现在对操作部件的倾倒操作被解除时,使操作部件高精度地恢复到直立状态。并且,可以是如下结构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所述弹簧承受部件具有基部,配置于所述第I连动部件及所述第2连动部件与所述凸缘部之间;延出部,位于所述第 I连动部件及所述第2连动部件之间,从所述基部向下方侧延伸;以及承受部,从所述延出部向外侧延伸,以所述承受部承受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部,并且经由所述基部使所述螺旋 弹簧的压靠力作用于所述凸缘部。在此情况下,由于承受螺旋弹簧的承受部配置于两个连 动部件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易成为无效空间的壳体内的四角部附近的空间,能够实现 壳体的小型化。并且,可以是如下结构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在所述上壳,设置有引导部,所 述引导部对所述弹簧承受部件进行能够上下移动地引导。在此情况下,能够通过设置于上 壳的引导部对弹簧承受部件进行能够上下移动地引导,所以即使在螺旋弹簧的各自的压靠 力产生差异时,也能够使弹簧承受部件顺畅地上下移动,能够进行良好的操作。并且,可以是如下结构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在所述第I连动部件,设置限 制承受了所述螺旋弹簧的压靠力的所述操作部件向上方侧的移动的限制部。在此情况下, 能够限制操作部件的向上方侧的移动,所以能够防止操作部件的凸缘部与壳体(上壳)的滑 动连接,能够抑制操作部件及壳体的磨损的发生。并且,可以是如下结构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在所述上壳及所述弹簧承受部 件的承受部的至少一方,设置插入于所述螺旋弹簧的内周侧的突起。在此情况下,能够良好 地保持螺旋弹簧,因此能够稳定地使操作部件恢复到初始位置。并且,可以是,在上述多方向输入装置中,所述第I检测单元具有伴随所述第I连 动部件的转动而旋转的磁铁和与该磁铁相对配置的磁检测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具有开口;操作部件,一部分从所述开口突出,能够进行倾倒操作;第1连动部件及第2连动部件,以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的倾倒操作而转动并且转动轴线互相正交的方式延伸,保持于所述壳体内;第1检测单元及第2检测单元,分别检测所述第1连动部件及所述第2连动部件的转动动作;以及弹性部件,使所述操作部件恢复到倾倒操作前的初始状态,所述操作部件以向与所述第1连动部件及所述第2连动部件的各自的转动轴线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方式配置,所述弹性部件由分别在位于俯视时所述第1连动部件和所述第2连动部件之间的四处设置的螺旋弹簧构成,并且沿着所述操作部件的突出方向,所述螺旋弹簧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连动部件及所述第2连动部件部分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亮介,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