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冰箱(1),包括隔热外壳(2)、位于外壳(2)中的上下放置的冷藏室(5)和保鲜室(4)、包括经配置以直接冷却冷藏室(5)的蒸发器(29)的制冷剂回路、用于开关保鲜室(4)的第一门扇(18)、用于开关冷藏室(5)的第二门扇(19)、分隔冷藏室(5)和保鲜室(4)的分隔壁(17、42)以及经配置以允许在冷藏室(5)与保鲜室(4)之间进行空气交换的风道系统(31、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冰箱。
技术介绍
传统的家用冰箱通常包括隔热外壳。这些冰箱还包括位于外壳中的上下放置的冷 藏室和保鲜室。冷藏室旨在提供O°C左右(特别是(TC至3°C之间)的不冻温度。保鲜室旨 在提供较高于冷藏室的温度的不冻温度,特别是+3°C至+8°C左右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进一步提供一种家用冰箱,其包括隔热外壳以及位于外壳中的上 下放置的冷藏室和保鲜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一种家用冰箱实现,其包括隔热外壳、位于外壳中的上下放置 的冷藏室和保鲜室、包括经配置以直接冷却冷藏室的蒸发器的制冷剂回路、用于开关保鲜 室的第一门扇、用于开关冷藏室的第二门扇、分隔冷藏室和保鲜室的分隔壁以及经配置以 允许在冷藏室与保鲜室之间进行空气交换的风道系统。本专利技术冰箱包括隔热外壳,特别是包括一个后壁和两个侧壁、以及两个间室即冷 藏室和保鲜室的外壳。冷藏室旨在提供o°c左右的不冻温度,特别是o°c至:TC之间。保鲜 室旨在提供较高于冷藏室的温度,特别是+3°C至+8°C左右。此外,本专利技术冰箱包括两个门 扇,一个用于冷藏室,另一个用于保鲜室。如此便可单独使用每个间室。门扇最好是隔热的。两个间室由分隔壁分隔,最好是隔热分隔壁。本专利技术冰箱包括同时用于两个间室的单个制冷剂回路。确切地说,制冷剂回路的 蒸发器只直接冷却冷藏室。这可通过将蒸发器置入冷藏室内实现,例如,将蒸发器附接到外 壳的后壁。还可将蒸发器安置于专用外壳中,例如通过风道与冷藏室连接的专用外壳。还 可提供至少一个风扇,其经配置以向冷藏室输送经过蒸发器冷却的空气。同时用于两个间 室的单个制冷剂回路可降低本专利技术冰箱的成本。由于蒸发器只直接冷却冷藏室,因此本专利技术冰箱包括允许在冷藏室与保鲜室之间 进行空气交换的风道系统。如此,保鲜室便可通过冷藏室间接冷却。为提高本专利技术冰箱的至少一个间室与周围空间的隔热效果,至少一个门扇可包括 附接于面向冷藏室或保鲜室的表面上的磁性密封圈。然后,分隔壁背向冷藏室和保鲜室的 边缘包括金属或至少部分由金属制成。门扇可通过铰链铰接于外壳。然后,至少一个铰链可至少部分附接到分隔壁背向 冷藏室和保鲜室的边缘。在本专利技术冰箱的一个实施例中,分隔壁或至少分隔壁的主要部件插入且附接到外 壳。如此,本实施例的分隔壁并非外壳的构造部件或一体式部件。所以,可以制造不带分隔 壁的外壳,例如使用众所周知的发泡过程。相比带有作为外壳的一体式部件的分隔壁的外 壳,这可以简化外壳的生产。为将分隔壁或至少分隔壁的主要部件附接到外壳,可使用闩锁装置。在本专利技术冰箱的一个实施例中,分隔壁或至少分隔壁的主要部件仅可通过适当工 具与外壳分离。这确保本专利技术冰箱的用户无法从外壳移除分隔壁或至少分隔壁的主要部 件。本实施例例如在门扇的铰链至少部分附接到分隔壁的情况下是有益的。在本专利技术冰箱的另一实施例中,分隔壁或至少分隔壁的主要部件无需任何适当工 具即可与外壳分离。然后,本专利技术冰箱的用户可以移除分隔壁或至少分隔壁的主要部件, (例如)以便更好地清洁分隔壁。在本专利技术冰箱的一个实施例中,分隔壁包括插入并附接到外壳的主要部件以及刚 性固定于外壳的前侧且位于外壳的侧壁之间的横梁。该横梁是外壳的一体式部件,且(例 如)在外壳发泡前装配。本实施例可提高冰箱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门扇的铰链至少部分附 接到横梁的情况下。对于本实施例,分隔壁的主要部件能够无需任何适当工具即可与外壳 分离对其可能有益。然后,本专利技术冰箱的用户可以移除分隔壁的主要部件,(例如)以便更 好地对其进行清洁。至少一个铰链可至少部分附接到横梁背向冷藏室和保鲜室的边缘。在本专利技术冰箱的一个实施例中,分隔壁或至少分隔壁的主要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至 少形成风道系统的一部分的孔隙或风道。此类孔隙或风道的制作可相对简单。如果分隔壁 包括插入并附接到外壳的主要部件以及刚性固定于外壳前侧且位于侧壁与外壳之间的横 梁,则此风道可由分隔壁的主要部件与横梁之间的间隙形成。至少一个此类孔隙或风道最好可位于冰箱前部附近,可基本延伸分隔壁的整个宽 度,并/或可与外壳后壁的走向平行。本专利技术冰箱的风道系统也可包括连接冷藏室与保鲜室的另一通道。于是,在本发 明冰箱的一个实施例中,分隔壁包括插入并附接到外壳的主要部件以及刚性固定于外壳前 侧且位于外壳的侧壁之间的横梁,来自冷藏室的冷空气可最好通过风道或孔隙流至保鲜 室,而来自保鲜室的空气可通过该另一风道流回至冷藏室。此另一风道可位于外壳的后壁之内。此另一风道可附接到外壳后壁面向冷藏室和 保鲜室的表面。这可帮助降低本专利技术冰箱的制造成本。此另一风道还可由分隔壁与外壳后 壁面向冷藏室和保鲜室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形成。此变体的实现可相对简单。保鲜室可位于冷藏室之上。然后,此另一风道可延伸保鲜室高度的至少一半。较 好的情况是,此另一风道可几乎延伸至保鲜室的顶壁。为提高分隔壁的稳定性,其可包括至少一个加强件。为提高隔热效果,分隔壁可包 括隔热部件或可由隔热材料制成。分隔壁,特别是横梁,还可包括(例如)由加热管组成的加热系统。加热系统最好 旨在至少减少结露的风险。加热管特别可为与制冷剂回路相连的热气管。根据本专利技术冰箱的实施例,冰箱提供分隔壁,其可在用于制造外壳或机柜的发泡 过程后装配到或附接到机柜或外壳。分隔壁甚至可在制冷系统(即制冷剂回路)附接到外 壳后再附接到外壳。较好的情况是,分隔壁包括提供冷藏室与保鲜室之间的空气交换的风道系统的至 少一部分。根据实施例,分隔壁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下组件前端带有金属板材的横梁,其可为应用门扇铰链(如果适用)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和给门扇磁性密封圈提供金属触点。至少一个用于稳定加强门铰链连接的加强件,例如金属冲压部件。上部注塑成型的部件,其形成分隔壁的可视及可触的顶部表面,且可为间室中的 一个的底部区域。在此塑料组件上可提供形成风道系统面向分隔壁下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的构件。下部注塑成型的部件,其形成分隔壁的可视及可触的底部表面,且可为另一间室 的顶部区域。在此塑料组件上可提供形成风道系统面向分隔壁上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构 件。隔热部件,可以例如由发泡聚苯乙烯或发泡材料制成,它可提高分隔壁的上部与 下部表面之间的隔热效果。这也可形成加强分隔壁的力学性能的结构支撑。如果适用,则上部及下部注塑成型的部件可设计为让风道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相对 靠近金属前端表面(例如横梁)之后。此“门侧风道”的实际位置可设计为(中央)横梁 不直接受冷空气流的影响,以避免或至少减弱金属表面的冷凝效应。或者,分隔壁可包括两个部件在外壳或机柜发泡之前装配的“前板”部件(即横 梁),以及之后装配(即插入和附接到外壳)的主要部件。此类设计可实现大多数优点,但 可以将前侧框架加热管(热气管)整合至前板,以阻止或至少减弱中央横梁的冷凝效应。根据本专利技术冰箱的实施例,其提供一个或多个以下优点如果分隔壁或至少分隔壁的主要部件插入且附接到外壳,则将简化本专利技术冰箱的 装配。例如,外壳或机柜的发泡过程可不受分隔壁的影响。此外,分隔壁可薄于外壳壁。分 隔壁可在装配过程相对较后的阶段进行装配,例如它甚至可在制冷系统附接到冰箱之后进 行,这可能降低冰箱装配成本并/或可能提高生产质量。相比分隔壁为外壳的整体部件的 实施例,外壳或机柜的内衬可制成为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冰箱,包括隔热外壳(2)、位于所述外壳(2)中的上下放置的冷藏室(5)和保鲜室(4)、包括经配置以直接冷却所述冷藏室(5)的蒸发器(29)的制冷剂回路、用于开关所述保鲜室(4)的第一门扇(18)、用于开关所述冷藏室(5)的第二门扇(19)、分隔所述冷藏室(5)和所述保鲜室(4)的分隔壁(17、42)以及经配置以允许在所述冷藏室(5)与所述保鲜室(4)之间进行空气交换的风道系统(31、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历山大·格茨,宋继聪,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