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具及其与抽油烟机的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760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灶具,包括灶具主体;灶具主控器,用于接收和发送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灶具主体处于预定工作状态;光电旋钮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灶具主体火力大小、检测该火力大小的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灶具主控器;该光电旋钮装置的设计是以光电技术为基础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灶具及其与抽油烟机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灶具,尤其是指一种采用光电控制技术的灶具及其与抽油烟机的组合。灶具和抽油烟机是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而且一般搭配使用。随着 技术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需要,厨房越来越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现有技术中,灶具和抽油 烟机已经可以达到智能通信联动控制,即根据灶具火焰大小的变化实时改变抽油烟机的 转速,从而达到调节灶具火力大小的同时也相应地改变抽油烟机的抽风量,如中国专利 CN2833375Y中即公开了一种可以联动控制的灶具和抽油烟机,灶具包括火力检测模块和信 息收发模块,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和接收信息数据,抽油烟机包括信息收发模块和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抽油烟机电机相连,能够根据所接受的灶具火力大小的信息调整电 机的转速,以控制抽油烟机的抽风量。灶具对其火力大小的检测一般是通过设置于灶具旋 钮开关上的电位器来实现,而电位器一般为触点式电位器,它由电阻膜和触点构成,通过直 接调整触点在电阻膜上所处的位置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从而发送相应检测信号 给灶具主控器。电位器本身的物理结构决定了其至少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采用电位器 作为检测模块在耐用性上比较差;其二,其检测灶具火力大小的实时性和精确性不够,无法 更好地达到对灶具乃至与其组合的抽油烟机的实时联动控制。有鉴于此,我们得对该灶具 控制检测模块作进一步的改进。除非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否则这里所述的现有技术并不意味着承认这些现有技术 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光电旋钮装置的灶具,该灶具中的检测灶具火力 大小的检测模块的耐用性、检测性能和检测精度得到了大大提高,从而更好实现对灶具乃 至与其组合的抽油烟机的实时联动控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灶具,包括灶具主体和灶具主控器;其特点是还包括光电旋钮装置,用于控制 所述灶具主体火力大小、检测该火力大小的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灶具主控器;该光电旋钮装 置包括旋杆、发光单元、透光单元和光接收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光接收单元分别设置于所 述透光单元的两边;所述透光单元上具有连续间隔分布的两个以上的透光口 ;所述旋杆沿 预定方向旋转时,在所述旋杆的联动带动下,所述光接收单元与所述透光单元相对运动,所 述光接收单元间隙性地接收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透过所述连续间隔分布的各透光口的光 并产生间隙性的光信号发送给灶具主控器;所述灶具主控器根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变化情 况来确定所述旋杆的旋转幅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单元设置于所述旋杆上并在所述旋杆的带动下联动旋转,所述光接收单元保持静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接收单元设置于所述旋杆上并在所述旋杆的带 动下联动旋转,所述透光单元保持静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光电旋钮装置还包括具有上下盖的保护壳,所述发光 单元、透光单元和光接收单元置于该保护壳体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单元呈圆盘状且其中心具有一通孔,所述旋 杆穿过该通孔,所述各透光口围绕所述旋杆沿所述圆盘的圆周方向连续等间隔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单元呈圆筒状,所述旋杆置于该圆筒中心线 处,所述各透光口围绕所述旋杆沿所述圆筒的侧壁等间距地连续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单元为半导体发光器件或白炽灯或激光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接收单元为光敏电阻或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三极 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接收单元包括两个光接收单元,用于先后接收 来自所述发光单元的光并产生先后的光信号发送给灶具主控器,该灶具主控器据接收光信 号的先后顺序判断所述旋杆的旋转方向。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灶具与抽油烟机的组合,包括如以上任一项所 述的灶具,该灶具内设有检测灶具火力大小的检测模块和向抽油烟机发送火力大小信息的 信息发送模块;抽油烟机,该抽油烟机内设有接收米自所述灶具火力大小信息的信息接收 模块和控制所述抽油烟机电机转速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抽油烟机电机相连,能够 根据所接收的灶具火力大小的信息调整电机的转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灶具采用了新设计的光电旋 钮装置,使得检测灶具火力大小的检测模块的耐用性、检测性能和检测精度得到了大大的 提高,从而更好实现对灶具乃至与其组合的抽油烟机的实时联动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光电旋钮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光电旋钮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光电旋钮装置-10 ;旋杆-11 ;透光单元-12 ;发光单元-13 ;光接收 单元-14 ;透光口 -15。[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灶具,其包括灶具主体;灶具主控器MCU(Micro Control Unit), 用于接收和发送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灶具主体处于预定工作状态;光电旋钮装置10,用于 控制所述灶具主体火力大小、检测该火力大小的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灶具主控器MCU。由于上 述灶具的基本构成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所以申请人在此不再予以赘述。下面结合 说明书附图来主要阐述本专利技术中光电旋钮装置10这一区别技术特征部分。图1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光电旋钮装置10的实施例,该光电旋钮装置10的设 计是以光电技术为基础的。如图1、图2所示,光电旋钮装置10包括旋杆11、发光单元13、 透光单元12和光接收单元14 ;发光单元13与光接收单元14分别设置于透光单元12的两 边;透光单元12上具有连续间隔分布的两个以上的透光口 15。此外,光电旋钮装置10还包括一保护壳(附图中未给出),该保护壳具有上壳和下壳,上壳与下壳相互卡接形成一个 不透光的腔体,发光单元13、光接收单元14和透光单元12置于该保护壳腔体内,从而为光 电旋钮装置10的工作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黑暗环境,以避免外来光信号的干扰。旋杆11沿预定方向旋转时,在旋杆11的联动带动下,光接收单元14与透光单元 12相对运动,光接收单元14间隙性地接收发光单元13发出的透过连续间隔分布的各透光 口 15的光并产生间隙性的光信号发送给灶具主控器;所述灶具主控器根据接收到的光信 号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所述旋杆(11)的旋转幅度。所谓旋杆11的联动带动是指当旋杆11 旋转时会相应地同时带动光接收单元14或透光单元12的旋转运动,从而产生光接收单元 14能与透光单元12相对运动,使得光接收单元14因为此相对运动而间隙性地接收来自发 光单元13并通过透光单元12的光。光接收单元14与透光单元12相对运动包括两种基 本方式其一是在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光接收单元14保持静止,透光单元12设置于旋 杆11上并在旋杆11的带动下联动旋转与光接收单元14相对运动,即可将透光单元12通 过卡扣作用卡接于旋杆11上;其二是在图2所示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透光单元12保持静 止,光接收单元14设置于旋杆11上并在旋杆11的带动下联动旋转与透光单元12相对运 动。光接收单元14能够根据其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旋杆11的旋转幅度是 指随着旋杆11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透光单元12上的各个透光口 15, 光接收单元14会连续间隙性地接收到来自发光单元13的光,这会在光接收单元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灶具,包括:灶具主体;灶具主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电旋钮装置(10),所述光电旋钮装置(10)包括旋杆(11)、发光单元(13)、透光单元(12)和光接收单元(14);所述发光单元(13)与光接收单元(14)分别设置于所述透光单元(12)的两边;所述透光单元(12)上具有连续间隔分布的两个以上的透光口(15);所述旋杆(11)沿预定方向旋转时,在所述旋杆(11)的联动带动下,所述光接收单元(14)与所述透光单元(12)相对运动,所述光接收单元(14)间隙性地接收所述发光单元(13)发出的透过所述连续间隔分布的各透光口(15)的光并产生间隙性的光信号发送给灶具主控器;所述灶具主控器根据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旋杆(11)的旋转幅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雪顾学彬王蓓蓓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