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6231 阅读:4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块化房屋,由钢梁架成的房屋构架和设置在所述钢梁两侧以形成所述房屋墙体,且具有加强骨架网的墙板,所述钢梁为工字梁,设置在所述钢梁的横板两侧边的墙板与其上、下两端的所述钢梁合围形成隔音腔,所述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设置可卡接在所述钢梁的横板侧边的连接卡槽,所述连接卡槽与所述钢梁通过焊接相连。钢梁两侧的墙板通过连接卡槽与钢梁卡接并通过焊接固定相连,钢梁两侧的墙板和墙板的上端和下端的钢梁形成隔音腔,隔音腔的形成提高了整个模块化房屋的隔音效果,同时与现有的模块化房屋的砖砌单层墙体相比,中空的房屋墙体具有很好的隔离效果,减缓了湿气通过墙体的传递,提高了房屋内的干燥程度,提高了房屋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块化房屋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提供居住的场所,更注重的是房屋的整体结构性能。模块化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主流,并因其优越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以组合房为例,组合房是一种墙体通过连接件(例如铆钉或者螺栓)连接进而拼接而成的简易房。房中房体由于具有组装快捷、经济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模块化建筑主要是通过模块化墙板根据整个房屋的构架相互拼接后成型,由于模块化建筑成型后,由于各个墙板通过砖砌而成,不可避免会存在隔音效果不好的问题,这给在热闹嘈杂的住宅区生活的人们带来严重的不便。另外,上述模块化建筑成型后,长期的使用或者刚成型不久,墙体中会浸有大量的湿气,这些湿气如果长期不能散出,会导致整个室内的居住环境潮湿,同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因此,如何提高模块化建筑的隔音效果,同时解决墙体中湿气的积存而导致的房屋潮湿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房屋,以提高模块化建筑的隔音效果,同时解决墙体中湿气的积存而导致的房屋潮湿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模块化房屋,由钢梁架成的房屋构架和设置在所述钢梁两侧以形成所述房屋墙体,且具有加强骨架网的墙板,所述钢梁为工字梁,设置在所述钢梁的横板两侧边的墙板与其上、下两端的所述钢梁合围形成隔音腔,所述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设置可卡接在所述钢梁的横板侧边的连接卡槽,所述连接卡槽与所述钢梁通过焊接相连。优选的,上述模块化房屋中,所述墙板本体为轻质发泡混凝土墙板。优选的,上述模块化房屋中,所述墙板本体在其厚度方向上距所述墙板本体的表面设定距离处设置有表面加强网。优选的,上述模块化房屋中,所述表面加强网为纤维网。优选的,上述模块化房屋中,所述墙板本体内预埋有水管和电线通道,且所述墙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水管进口和出口以及供电线布置到所述电线通道中的穿进口和穿出口。优选的,上述模块化房屋中,所述墙板本体的两个侧边设置有朝向相反的搭接台阶面。优选的,上述模块化房屋中,所述墙板本体的一侧具有对接凸起,另一侧具有用于与相邻的墙板上的对接凸起嵌装配合的对接槽。优选的,上述模块化房屋中,所述连接卡槽包括卡槽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卡槽本体的一侧,预埋在所述墙板本体内,且与所述加强骨架网固连的连接柱。优选的,上述模块化房屋中,所述钢梁和连接卡槽上均设置有防锈漆。优选的,上述模块化房屋中,所述隔音腔内填充有隔音材料和干燥材料。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模块化建筑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块化房屋具有以下优占-^ \\\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块化房屋中,由钢梁架成的房屋构架和设置在钢梁两侧的墙板组成,钢梁为工字梁,钢梁的横板两侧边设置有墙板,钢梁两侧的墙板通过连接卡槽与钢梁卡接并通过焊接固定相连,钢梁两侧的墙板和墙板的上端和下端的钢梁形成隔音腔,隔音腔·的形成提高了整个模块化房屋的隔音效果,同时与现有的模块化房屋的单层实体墙体相t匕,中空的房屋墙体具有很好的隔离效果,降低了湿气通过墙体的传递,提高了房屋内的干燥程度,提高了房屋的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块化房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向剖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房屋的墙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房屋的墙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上图1-图5中墙板1、工字梁2、加强骨架网3、墙板本体11、连接卡槽12、连接柱13、对接槽14、对接凸起15、搭接台阶面16、横板21。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改进点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房屋,通过对房屋的墙体的改进,提高了房屋的隔音效果。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附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房屋,该模块化房屋包括钢梁2和墙板1,其中钢梁2是整个房屋的构架的基本组件,钢梁2搭建形成整个房屋的框架,墙板I随着钢梁2搭建的框架进行铺设,墙板I设置在钢梁的两侧以形成房屋的墙面,墙板I内设置有加强骨架网3,设置在钢梁2两侧的墙板I与其上、下两端的钢梁合围形成隔音腔,钢梁2为工字梁,墙板I包括墙板本体11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可卡接在钢梁2的横板21两侧的连接卡槽,所述连接卡槽与钢梁2通过焊接相连。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房屋中,由钢梁2构成的房屋构架和设置在钢梁2两侧的墙板I组成,钢梁为工字梁,其底部的横板21的两侧设置有墙板1,两侧的墙板I与墙板I的上端和下端形成隔音腔,隔音腔的设置提高了模块化房屋的隔音效果,同时与现有的模块化房屋的单层实体墙体相比,中空的房屋墙体具有很好的隔离效果,降低了湿气通过墙体的传递,提高了房屋内的干燥程度,提高了房屋的舒适性。为了提高墙体的透气性,上述墙板本体11为轻质发泡混凝土墙板。为了提高墙板I的强度,避免墙板I的表面的开裂,上述模块化房屋中,墙板本体11在其厚度方向上距所述墙板本体11的表面设定距离处设置有表面加强网,具体的设定距离为I 3cm,可以为Icm0具体的上述表面加强网为纤维网。墙板本体11作为墙板I的主体部分,表面设置有水管进口和出口,墙板本体11的表面还设置有供电线布置到电线通道中的穿进口和穿出口,水源与水管的进口连通,输水管道与水管的出口相连通实现了水在墙体内的输送,电线通过穿进口穿入,然后通过穿出口穿出实现了在墙板内的布线。通过将水管和电线通道预埋的方式设置在墙板本体11的内部,使得整个墙板结构上设置有水管,在电线的布设过程中可以布设在电线通道中,现对于现有的在墙板上布线的方式而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墙板中将水管和电线通道预埋在墙板本体11内,该种结构在布置水电管道的过程也能够中无需在墙面上开设沟槽,避免了对墙板的破坏,进而避免降低墙板的整体强度,也不会降低整个模块化建筑的安全系数。由于在布置水电管道的过程中无需破坏墙体,避免了现有的墙体在开设沟槽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避免了材料的浪费,避免开设沟槽也就减少了布设水电管道过程中的人力投入,最终降低了人力成本。水管可以为金属管,也可以为塑料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对水管的材质进行限定,为了水管在预埋的过程中与墙板本体11的材料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上述水管的外表面可以设置有螺纹,提高了水管与墙板本体11结合的牢固性。当上述水管为金属管时,可以在水管的内外表面上涂上防锈漆,减缓了水管的锈蚀,延长了水管的使用寿命。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各个模块单元需要组装,为了方便各块墙板I之间的组装,上述墙板本体11的两个侧边设置有朝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模块化房屋,其特征在于,由钢梁架成的房屋构架和设置在所述钢梁两侧以形成所述房屋墙体,且具有加强骨架网的墙板,所述钢梁为工字梁,设置在所述钢梁的横板两侧边的墙板与其上、下两端的所述钢梁合围形成隔音腔,所述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设置可卡接在所述钢梁的横板侧边的连接卡槽,所述连接卡槽与所述钢梁通过焊接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奇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奇迪惠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