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肥增效控失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322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肥料领域,公开了一种氮肥增效控失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由氮素稳定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发酵复合氨基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结构改良剂和水组成,其中氮素稳定剂能控制铵态氮硝化分解流失,生物发酵复合氨基酸能吸附化合氨态氮,减少挥发损失,植物生长调节剂能调节植物生长,促进植物对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土壤结构改良剂能疏松土壤及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生物表面活性剂能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减少磷素流失,提高磷肥的有效性。盆栽及田间肥效试验显示能显著提高磷素利用率,使农作物增产、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肥料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作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其中,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铜、铁、锰、钥、锌、氯等。氮是植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作物对氮的吸收主要有无机氮和有机氮两种形式。其中,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氮素主要是铵盐和硝酸盐,既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吸收到体内的铵态氮,可直接光合作用·产物有机酸结合,形成氨基酸,进而形成其它含氮有机物。而硝态氮在体内还原呈铵态氮后才能被吸收利用。而有机氮则是小分子的有机态氮,如各种氨基酸等。缺氮对叶片发育影响最大,叶片细小直立与茎的夹角小,叶色淡绿,严重时呈淡黄色,失绿的叶片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缺氮症状先从老叶开始。缺氮茎杆细长,很少有分蘖和分枝,花和果实稀少植株提前成熟,影响产量和品质。缺氮作物根系最初比正常的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少,而后期根停止伸长,呈现褐色。然而氮素并不是越多越好,氮素过多时容易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大量形成,使营养体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互相遮荫,影响通风透光,作物茎杆较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延迟成熟增加空秕粒,叶菜类作物氮素过多,组织含水量高不易贮藏,苹果体内氮素过多,则枝叶徒长,不能充分进行花芽分化,且易发生病虫害,果实品质差,缺乏甜味,着色不良,熟期也晚。氮肥是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肥料,是农业应用最多的一种肥料,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然而,普通肥料中氮素当季利用率低,只有25%-35%,大量的氮素通过淋溶、渗透、挥发损失掉,不仅造成地下水、湖泊水体污染,而且氮氧化物的排放还会增加温室气体效应。氮素的当季利用率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随着全球对碳减排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这一问题越来越特出。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肥料中氮素利用率意义重大。目前氮肥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铵态、硝态、酰胺态和长效氮肥四种。其中尿素是氮肥的主要品种,国内年产量在6000万吨以上,因此肥料中氮素利用率提高尿素中氮素利用率是提高肥料中氮素利用率的关键。我国对肥料增效剂研究较多,成果显著。但作为尿素控失增效剂直接在尿素工业生产中应用较少。目前主要有在尿素中添加聚天门冬氨酸,但是只是起增效作用,并不能控制氮素分解、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氮肥增效控失剂,以提高氮肥的有效性,减少氮素损失。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氮肥增效控失剂,由如下组分组成氮素稳定剂5wt%_25wt%;生物表面活性剂 O. lwt%_10wt% ;生物发酵复合氨基酸10wt%_50wt%;植物生长调节剂 0.1wt%_5wt%;土壤结构改良剂 lwt%_25wt% ;余量为水。 本专利技术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由氮素稳定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发酵复合氨基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结构改良剂和水组成。其中,本专利技术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中氮素稳定剂能抑制铵态氮硝化分解流失。进一步的,所述氮素稳定剂为双氰胺、2-氯-6-(三氯甲基)吡啶、脒基硫脲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中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肥料养分迁移速度及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作为优选,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为枯草菌脂肽钠。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枯草菌脂肽钠是按照申请号为201010566490. 3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方法制备得至IJ,其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取保藏编号为CGMCC No. 1107的枯草芽孢杆菌E8接种斜面培养基3Γ35 0C培养48 72h,4 °C保藏2 15d,所述斜面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2 8g/L、蛋白胨5 15g/L、氯化钠2 8g/L、琼脂粉10 25g/L ;步骤2 :取斜面保藏菌落接种于种瓶培养基,3f35°C培养2(T28h,所述种瓶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5 25g/L、L-谷氨酸2 10g/L、磷酸二氢钾O. 5 2g/L、酵母提取物O. 5 3g/L ;步骤3 :取种瓶培养物接种于发酵培养基,31 37°C、15(T350rmp培养24 72h,期间用r3mol/L氢氧化钠溶液控制发酵液pH值大于6. 8,所述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或麦芽糖3(T50g/L、可溶性淀粉或糊精3(T50g/L、L-谷氨酸钠15 25g/L、磷酸二氢钾O. 5 2g/L、酵母提取物O. 5 3g/L。本专利技术所述生物发酵复合氨基酸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组成的混合物,能吸附氨态氮,刺激植物根系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其中,作为优选,所述生物发酵复合氨基酸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与亮氨酸的摩尔比为1:1 :1 :4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能调节植物生长,促进植物对肥料养分的吸收。作为优选,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胺鲜酯(DA-6)、复硝酚钠或二者的混合。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占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lwt%-2wt%。本专利技术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中土壤结构改良剂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保肥性。作为优选,所述土壤结构改良剂为壳聚糖、腐殖酸、黄腐酸、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土壤结构改良剂占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lwt%-10wt%。本专利技术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中所述水均为纯净水,优选为去离子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本专利技术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的制备方法,为按比例取氮素稳定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发酵复合氨基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土壤结构改良剂,先将氮素稳定剂、生物表面活性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土壤结构改良剂粉碎至80目,溶解在300C -80°C的水中,再与生物发酵复合氨基酸混匀即得。本专利技术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是液体产品可以直接添加到尿素中,工艺简单,容易控制,成本低。因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氮肥,包含本专利技术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和尿素。其中,优选的,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占所述肥料O. 5wt%-l. 0wt%。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氮肥增效控失剂,由氮素稳定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发酵复合氨基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结构改良剂和水组成,其中氮素稳定剂能控 制铵态氮硝化分解流失,生物发酵复合氨基酸能吸附化合氨态氮,减少挥发损失,植物生长调节剂能调节植物生长,促进植物对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土壤结构改良剂能疏松土壤及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生物表面活性剂能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减少氮素流失,提高尿素的有效性。通过盆栽及田间肥效试验,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率,氮素利用率比普通尿素提高10%以上,使农作物增产、增收。本专利技术所述氮肥增效控失剂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活化增效尿素,适合于各种土壤及农作物,长期施用能活化土壤中固定的磷素、钾素,疏松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透气性,减少水土流失。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和方法已经通过较佳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氮肥增效控失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组分组成:氮素稳定剂?????????5wt%?25wt%;生物表面活性剂?????0.1wt%?10wt%;生物发酵复合氨基酸?10wt%?50wt%;植物生长调节剂?????0.1wt%?5wt%;土壤结构改良剂?????1wt%?25wt%;余量为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