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高溶解氧(D0)、低氨氮水平下的硝化污泥实现部分亚硝化的启动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脱氮技术较其他脱氮技术(如物理法、化学法等)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较易推广等特点,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及其改进工艺仍存在着水力停留时间长、基建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因此,研究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脱氮新思路、新技术及合适的控制条件是有效去除废水中氮元素,进而为控制水污染、保护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课题。1975年,Vote等进行了经N02_途径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发现了硝化过程中NO2-的累积现象,1976年厌氧氨氧化(ΑΝΑΜΜ0Χ)被预言,1994年被发现开始,人类发现了第二条脱氮途径,即自养脱氮途径。污水中的有机氮、氨氮被部分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在厌氧自养菌的作用下,生成氮气,实现脱氮。理论上,该工艺可节约大量曝气、全部有机碳源和 40%无机碳源,是城市污水脱氮的理想选择。基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原理,自养脱氮大都采用两级式反应器,部分亚硝化后控制出水比例后进入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因此部分亚硝化成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氨氮污水部分亚硝化的非限氧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1).?直接接种污水处理厂回流硝化污泥于SBR反应器中,在溶解氧1.5?1.8mg/?L以及进水氨氮浓度120±15mg/?L条件下培养;计算亚硝化率即反应积累的亚硝酸盐与积累的亚硝酸盐与硝酸盐之和的比值;待亚硝化率达到90%以上,稳定运行28个周期以上;2).在溶解氧1.20?1.50mg/L、进水氨氮浓度35±5mg/?L条件下继续培养;通过控制曝气时间,将氨氧化率稳定在在50%?60%之间;待亚硝化率达到90%以上后,稳定运行28个周期以上,即成功启动亚硝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张功良,苏东霞,张肖静,周利军,周元正,张玉龙,梁瑜海,王斌,孙宇,杨卓,崔少明,吴青,苏庆岭,张翠丹,门绚,杨胤,何永平,范丹,曾辉平,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