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龙虾水泥池繁育方法,包括选种、交配、孵化、幼虾培育和虾苗捕捞环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亲虾的选种标准严格,淘汰了老弱病残的亲虾,为繁育出健康优质的幼虾的打下基础;用于繁殖的亲虾来源不同,避免近亲繁殖,保证了幼虾品质;抱卵亲虾是指同一时期产卵的抱卵亲虾,出苗率高,保证虾苗大小一致;虾苗抗病能力强,减少虾农损失,增加养殖效益;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亲虾转移简单方便,虾苗捕捞简单可行,极大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虾类繁育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即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属于节肢动物门,20世纪30年代末期由日本传入我国。小龙虾具有打洞穴居的生活习性而破坏大坝,且威胁鱼苗的生存,对农业生产和渔业生产均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早期人们一直将其作为敌害生物加以消灭。近年来,小龙虾因肉质鲜美,受到追捧,市场前景良好,但由于小龙虾人工养殖少,人们大量捕获野生小龙虾,使其自然种群数量愈来愈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急剧攀升。因此,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小龙虾种苗的人工繁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前人有论述小龙虾的人工繁殖,但主要涉及繁殖,不涉及小龙虾亲虾的选种、交配及幼虾培育问题,因而小龙虾人工养殖个体有弱小化趋势,抗病能力较弱,因此,急·需重新选育健康优良的小龙虾幼苗投放市场,为虾农减少损失,增加养殖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本方法出苗率高,虾苗健康优质、大小一致,能满足大规模人工养殖所需苗种;且虾苗捕捞简单可行,劳动强度低。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1.,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选取肢体齐全、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的亲虾,要求雄虾体长8. 6cm左右,第一步足长度与体长的比值为1:0. 993左右,头胸甲长度与腹部长度的比值为1:1.05左右,雌虾体长8. 5cm左右,第一步足长度与体长的比值为1:0. 79左右,头胸甲长度与腹部长度的比值为1:0. 99左右; (2)交配首先将网箱用2(T3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min左右,提前一周用9(Tl00 mg/L的漂白粉对交配水泥池消毒l(Tl5 min,然后向交配水泥池中加水,水位至带交配水泥池高度的2/3处左右,调节加温装置,控制水温恒定在25°C,打开增氧装置,调节水体溶氧量在2. 7 2. 9mg/L,待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后,将暂养后的亲虾按雌雄比例2. 5 :1的配比放入交配水泥池的网箱中,放养密度为3(Γ60只/ m2,每天上午及下午定时投饵,投饵量为亲虾体重的5 6%左右,保持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等交配结束后,将雄虾全部取出,待雌虾产卵; (3)孵化首先提前一周用90 100mg/L的漂白粉对孵化水泥池消毒10 15 min,然后向孵化水泥池中加水,水位至带孵化水泥池高度的2/3处左右,调节加温装置,控制水温恒定在25°C,打开增氧装置,调节水体溶氧量在2. 7 2. 9mg/L,待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后,将抱卵亲虾移至孵化水泥池的网箱中,放养密度为30 60只/ IIf,每天上午及下午定时投饵,投饵量为亲虾体重的5 6%左右,保持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待虾苗孵化出苗至III期脱离母体后,将亲虾连同网箱一起移除;(4)幼虾培育每天早晨及下午定时投入饵料,投饵量为小龙虾个体体重的3 5%,保持水温恒定25°C及水体溶氧量在2. 7 2. 9mg/L,保持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将幼虾体长培育至2 5cm ; (5)虾苗捕捞首先经过诱捕措施,捕捞出孵化设施中的大部分虾苗,然后在孵化设施的排水孔处设置捕捞工具,将孵化设施中的水排尽,捕捞剩余虾苗。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步骤(I)和步骤(2)中所述亲虾是选用不同虾种群的亲虾。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步骤(3)中所述的抱卵亲虾是指同一时期产卵的抱卵亲虾。 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步骤(2)、(3) (4)中所述用水标准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步骤(2)、(3) (4)中水质符合用水标准是通过适时加水、换水保证。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步骤(2)和步骤(3)中的交配水泥池和孵化水泥池加水后,分别向池内放置水花生枝条。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步骤(2)、步骤(3)中的交配水泥池和孵化水泥池的水质达标稳定后,先将个别亲虾放入池中试水,24小时后无异常,再放养其余亲虾。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步骤(5)中所述的诱捕措施是指在孵化水泥池中放置地笼,或用网兜捕捞。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投饵时间为每天早晨9:00及下午17:00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一、本专利技术中亲虾的选种标准,淘汰了老弱病残的亲虾,为繁育出健康优质的幼虾的打下基础。二、本专利技术中用于繁殖的亲虾来源于不同的虾种群,避免近亲繁殖,保证了幼虾品质。三、本专利技术中投入到孵化水泥池的网箱中的抱卵亲虾是指同一时期产卵的抱卵亲虫下,出苗率高,保证奸苗大小一致。四、本专利技术在交配水泥池、孵化水泥池中放置网箱,亲虾放养在网箱中,转移简单方便,降低劳动强度。五、本专利技术中奸苗捕捞环节首先经过地笼或网5 诱捕措施,捕捞出孵化设施中的大部分虾苗,然后在孵化设施的排水孔处设置捕捞工具,将孵化设施中的水排尽,捕捞剩余虾苗,极大的降低劳动强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I)选种选取附肢齐全、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的亲奸,要求雄奸体长8. 6cm左右(不超过正负O. 5cm),第一步足长度与体长的比值为1:0. 993,头胸甲长度与腹部长度的比值为1:1.05左右,雌虾体长8. 5cm左右(不超过正负O. 5cm),第一步足长度与体长的比值为1:0. 79,头胸甲长度与腹部长度的比值为1:O. 99 ; (2)交配首先将网箱用25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min,提前一周用95mg/L的漂白粉对交配水泥池消毒15 min,然后向交配水泥池中加水,水位至带交配水泥池高度的2/3处,在池中放置水花生枝条,调节加温装置,控制水温恒定在25°C,打开增氧装置,调节水体溶氧量在2. 7 2. 9mg/L,待水质符合用水标准后(一般水质达标稳定需要7天时间),用水标准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然后放个别亲虾试水,24小时后无异常,将暂养后的来源于不同虾种群的亲虾按雌雄比例2. 5 1的配比放入交配水泥池的网箱中,放养密度为50只/ Hf,每天上午9 :00及下午17 :00定时投饵,根据亲虾采食量而定,投饵量为亲虾体重的5 6%左右,根据水体情况加水、换水,保持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等交配结束后,将雄虾全部取出,待雌虾产卵; (3)孵化首先提前一周用95mg/L的漂白粉对孵化水泥池消毒15 min,然后向孵化水泥池中加水,水位至带孵化水泥池高度的2/3处左右,在池中放置水花生枝条,调节加温装 置,控制水温恒定在25°C,打开增氧装置,调节水体溶氧量在2. 7 2. 9mg/L,待水质符合用水标准后(一般水质达标稳定需要7天时间),用水标准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然后放个别抱卵亲虾试水,24小时后无异常,将同一时期产卵的抱卵亲虾移至孵化水泥池的网箱中,放养密度为50只/ m2,每天上午9 00及下午17 00定时投饵,根据抱卵亲虾采食量而定,投饵量为抱卵亲虾体重的5 6%左右,保持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待虾苗孵化出苗至III期脱离母体后,将亲虾连同网箱一起移除; (4)幼虾培育每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龙虾水泥池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种:选取肢体齐全、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的亲虾,要求雄虾体长8.6cm左右,第一步足长度与体长的比值为1:0.993左右,头胸甲长度与腹部长度的比值为1:1.05左右,雌虾体长8.5cm左右,第一步足长度与体长的比值为1:0.79左右,头胸甲长度与腹部长度的比值为1:0.99左右;(2)交配:首先将网箱用20~3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min左右,提前一周用90~100?mg/L的漂白粉对交配水泥池消毒10~15?min,然后向交配水泥池中加水,水位至带交配水泥池高度的2/3处左右,调节加温装置,控制水温恒定在25℃,打开增氧装置,调节水体溶氧量在2.7~2.9mg/L,待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后,将暂养后的亲虾按雌雄比例2.5:1的配比放入交配水泥池的网箱中,放养密度为30~60只/㎡,每天上午及下午定时投饵,投饵量为亲虾体重的5~6%左右,保持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等交配结束后,将雄虾全部取出,待雌虾产卵;?(3)孵化:首先提前一周用90~100?mg/L的漂白粉对孵化水泥池消毒10~15?min,然后向孵化水泥池中加水,水位至带孵化水泥池高度的2/3处左右,调节加温装置,控制水温恒定在25℃,打开增氧装置,调节水体溶氧量在2.7~2.9mg/L,待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后,将抱卵亲虾移至孵化水泥池的网箱中,放养密度为30~60只/㎡,每天上午及下午定时投饵,投饵量为亲虾体重的5~6%左右,保持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待虾苗孵化出苗至Ⅲ期脱离母体后,将亲虾连同网箱一起移除;(4)幼虾培育:每天早晨及下午定时投入饵料,投饵量为小龙虾个体体重的3~5%,保持水温恒定25℃及水体溶氧量在2.7~2.9mg/L,保持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将幼虾体长培育至2~5cm;(5)虾苗捕捞:首先经过诱捕措施,捕捞出孵化设施中的大部分虾苗,然后在孵化设施的排水孔处设置捕捞工具,将孵化设施中的水排尽,捕捞剩余虾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聚涛,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正昌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