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密封导向装置,包括顶部压板、铜瓦、紧固装置、底部密封板与水冷底座;下层铜瓦和底部密封板安装在水冷底座上,可以沿径向滑动,对电极系统起到导向的作用;顶部压板与水冷底座上端之间设置有耐高温的柔性陶瓷纤维板;上层铜瓦与下层铜瓦之间设置有中部密封板;每层铜瓦分段之间通过紧固装置连接,这种紧固装置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来改变碟簧垫片的压缩量来调节铜瓦对电极柱的压紧力,由于是通过碟簧垫片的形变来提供可铜瓦对电极柱的压紧力,进而此种紧固装置能够补偿一定的设备制造误差和长期使用带来的设备磨损;这样就保证了该电极密封装置内部各端面的可靠密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机械设备,用于密闭矿热炉电极柱和炉盖间的密封导向,旨在密闭矿热炉炉气微正压操作下阻止炉气外溢,实现矿热炉的密闭操作的电极密封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矿热炉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炉气,其主要成分为CO,为回收利用炉气,以节能降耗。而矿热炉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隔绝空气,密闭操作。生产时,电极柱沿炉盖上的导向装置上下升降,电极柱与炉盖之间的密封是关系到矿热炉能否实现微正压密闭操作的关键。目前矿热炉冶炼过程中设计的电极密封导向装置一般都采用单一的铜瓦硬密封,密封效果很不理想,常导致CO从炉盖和电极柱的间隙外溢,形成明火,损坏设备,矿热炉热效率降低,同时也影响了车间的生产环境,造成了安全隐患。另外,这种电极密封装置结构复杂,生产和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了多重密封保护,确保了密封可靠,通过紧固装置连接,而且可调节铜瓦对电极柱的压紧力,补偿设备的制造误差和长期使用带来的设备磨损的电极密封导向装置。为达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极密封导向装置,包括顶部压板、铜瓦、紧固装置、底部密封板与水冷底座;水冷底座与密闭矿热炉炉盖之间为法兰连接;水冷底座为圆环状,且底部设置有凸台;铜瓦由上层铜瓦和下层铜瓦组成,且每层铜瓦平均分为至少两段;铜瓦每段之间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固定;下层铜瓦套置在水冷底座上,且下层铜瓦与水冷底座凸台之间垫有底部密封板;上层铜瓦设置于下层铜瓦上端,且下层铜瓦与上层铜瓦之间设置有中部密封板;顶部压板设置于上层铜瓦上端,且与水冷底座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顶部压板与水冷底座之间设置有陶瓷纤维板;紧固装置由螺栓、与螺栓配合的螺母和碟簧垫片组成;跌黄垫片套置在螺栓上;碟簧垫片数量不少于两个,且两个碟簧垫片为一组套置在螺栓上时为凸起端对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通过顶部压板压紧密封垫,增强密封效果;2、密封垫为耐高温、绝缘、环保的陶瓷纤维板材料;3、铜瓦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拆卸简便;4、紧固装置压紧力可调范围大、设备适应性好;5、紧固装置同时作用力沿铜瓦切线方向,紧固效果好。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层铜瓦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层铜瓦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紧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部压板,2、铜瓦,2. I、上层铜瓦,2. 2下层铜瓦,3、紧固装置,3. I、螺栓,3. 2、螺母,3. 3、碟簧垫片,4、水冷底座,5、底部密封板,6、中部密封板,7、陶瓷纤维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电极密封导向装置,包括顶部压板I、铜瓦2、紧固装置3、与水冷底座4 ;水冷底座4与密闭矿热炉炉盖之间为法兰连接;水冷底座4为圆环状,且底部设置有凸台;铜瓦2由上层铜瓦2. I和下层铜瓦2. 2组成,且每层铜瓦平均分为至少两段;铜瓦2每段之间通过紧固装置3连接固定;下层铜瓦2. 2套置在水冷底座4上,且下层铜瓦2. 2与水冷底座4凸台之间垫有底部密封板5 ;上层铜瓦2. I设置于下层铜瓦2. 2上端,且下层铜瓦2. 2与上层铜瓦2. I之间设置有中部密封板6 ;顶部压板I设置于上层铜瓦2. I上端,且与水冷底座4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顶部压板I与水冷底座4之间设置有陶瓷纤维板7 ;紧固装置3由螺栓3. I、与螺栓3. I配合的螺母3. 2和碟簧垫片3. 3组成,且跌黄垫片3. 3套置在螺栓3. I上,碟簧垫片3. 3数量不少于两个,且两个碟簧垫片3. 3为一组套置在螺栓3. I上时为凸起端对置如图4所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下层铜瓦2. 2和底部密封板5安装在水冷底座4上,可以沿径向滑动,对电极系统起到导向的作用;顶部压板I与水冷底座4上端之间设置有耐高温的柔性陶瓷纤维板7 ;上层铜瓦2. I与下层铜瓦2. 2之间设置有中部密封板6 ;每层铜瓦2分段之间通过紧固装置3连接,这种紧固装置3通过螺栓3. I与螺母3. 2配合来改变碟簧垫片3. 3的压缩量来调节铜瓦2对电极柱的压紧力,由于是通过碟簧垫片3. 3的形变来提供可铜瓦2对电极柱的压紧力,进而此种紧固装置3能够补偿一定的设备制造误差和长期使用带来的设备磨损;这样就保证了该电极密封装置内部各端面的可靠密封。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诉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极密封导向装置,包括顶部压板(I)、铜瓦(2)、紧固装置(3)、和水冷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底座(4)与密闭矿热炉炉盖之间为法兰连接;所述水冷底座(4)为圆环状,且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铜瓦(2)由上层铜瓦(2. I)和下层铜瓦(2. 2)组成,且每层铜瓦平均分为至少两段;所述铜瓦(2)每段之间通过紧固装置(3)连接固定;所述下层铜瓦(2. 2)套置在水冷底座(4)上,且下层铜瓦(2. 2)与水冷底座(4)凸台之间垫有底部密封板(5);上层铜瓦(2. I)设置于下层铜瓦(2. 2)上端,且下层铜瓦(2. 2)与上层铜瓦(2. I)之间设置有中部密封板(6);所述顶部压板(I)设置于上层铜瓦(2. I)上端,且与水冷底座(4)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顶部压板(I)与水冷底座(4)之间设置有陶瓷纤维板(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极密封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3)由螺栓(3. I)、与螺栓(3. I)配合的螺母(3.2)和碟簧垫片(3.3)组成;所述碟簧垫片(3. 3)套置在螺栓(3. I)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极密封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垫片(3.3)数量不少于两个,且两个碟簧垫片(3. 3)为一组套置在螺栓(3. I)上时为凸起端对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密封导向装置,包括顶部压板、铜瓦、紧固装置、底部密封板与水冷底座;下层铜瓦和底部密封板安装在水冷底座上,可以沿径向滑动,对电极系统起到导向的作用;顶部压板与水冷底座上端之间设置有耐高温的柔性陶瓷纤维板;上层铜瓦与下层铜瓦之间设置有中部密封板;每层铜瓦分段之间通过紧固装置连接,这种紧固装置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来改变碟簧垫片的压缩量来调节铜瓦对电极柱的压紧力,由于是通过碟簧垫片的形变来提供可铜瓦对电极柱的压紧力,进而此种紧固装置能够补偿一定的设备制造误差和长期使用带来的设备磨损;这样就保证了该电极密封装置内部各端面的可靠密封。文档编号H05B7/12GK202818671SQ20122035015公开日2013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密封导向装置,包括顶部压板(1)、铜瓦(2)、紧固装置(3)、和水冷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底座(4)与密闭矿热炉炉盖之间为法兰连接;所述水冷底座(4)为圆环状,且底部设置有凸台;所述铜瓦(2)由上层铜瓦(2.1)和下层铜瓦(2.2)组成,且每层铜瓦平均分为至少两段;所述铜瓦(2)每段之间通过紧固装置(3)连接固定;所述下层铜瓦(2.2)套置在水冷底座(4)上,且下层铜瓦(2.2)与水冷底座(4)凸台之间垫有底部密封板(5);上层铜瓦(2.1)设置于下层铜瓦(2.2)上端,且下层铜瓦(2.2)与上层铜瓦(2.1)之间设置有中部密封板(6);所述顶部压板(1)设置于上层铜瓦(2.1)上端,且与水冷底座(4)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顶部压板(1)与水冷底座(4)之间设置有陶瓷纤维板(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萍,隋铢成,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