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五孔插套及其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502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式五孔插套及其插座,包括两个两线插套、两个三线插套和一个地线插套,所述的两个两线插套其中一个与两个三线插套其中一个通过连接部连接构成两个独立的整体式L极插套、N极插套,所述的L极插套、N极插套、地线插套分别由一整块铜片通过冲压而成,且相同电极的若干插套由连接片连于一体,所述连接片上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从连接片主体折弯而成,并与各插套本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优化、安装方便,一体式五孔插套通过将各同极性的插套于连接片连接在一起,解决零线、火线及地线等各输出端插套一体化连接的问题,且在机械一体化冲压形成,精简了安装程序,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达到更高的极限应用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插座
,具体涉及一体式五孔插套及其插座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带有很多插孔的电源插座,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用来提供多路电器的电路供应,现有的电源插座中依然有在采用单个分体的插套,各个插套间通过连接片焊接,这种结构除了结构复杂、增加加工费、浪费材料,更大问题是连接结构不稳定,各元器件之间的接触点易松动,极易出现接触不良等问题。因此,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进一步改进,解决一体化连接问题,使其结构优化,安装方便,从而精简了安装程序,节省了人力和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提高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体式五孔插套及其插座,同时解决各输出端插套一体化连接的问题,且结构优化,安装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式五孔插套,包括两个两线插套、两个三线插套和一个地线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线插套与三线插套通过连接部连接构成独立的整体式L极插套,所述的两线插套与三线插套通过连接部连接构成独立的整体式N极插套,所述的L极插套、N极插套、地线插套分别由一整块铜片通过冲压而成,且相同电极的若干插套由连接片连于一体,所述连接片上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从连接片主体折弯而成,并与各插套本体相连接。所述的一体式插套是由铜材整体机械直接冲压加工的一体式构件。所述的两线插套包括一主体和三个接触弹片,其中相对应的两片接触弹片是从主体由下而上延伸而成,其另一片接触弹片是由主体横向折弯而成。所述的三线插套包括主体、接触弹片、凹槽,所述凹槽是由接触弹片与主体所构成的。所述的地线插套包括主体、插口和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弹片,所述地线插套设置于L极插套与N极插套之间。所述的连接片为一长条形状铜片,该连接片上具有与L极、N极、地线插套连于一体的连接部。所述的L极插套通过连接部与连接片的连于一体。所述的N极插套通过连接部与连接片连于一体。所述的地线插套通过连接部与连接片连于一体。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上述的一体式五孔插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优化、安装方便,一体式五孔插套通过将各同极性的插套于连接片连接在一起,解决零线、火线及地线等各输出端插套一体化连接的问题,且在机械一体化冲压形成,精简了安装程序,节省了人力和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更高的极限应用价值。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体式五孔插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L极插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N极插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地线插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体式五孔插套装配在插座结构示意图。其中I.两线插套 2.三线插套 3.地线插套 4.主体 5,6,7.接触弹片8.连接部9.连接部10.接触弹片11.凹槽12.主体13.主体14.插口 15.接触弹片 16.连接片17.孔18.插座下盖19.凹槽体20. L极插套21. N极插套。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至图5,本实施例的公开一体式五孔插套,包括两个两线插套I、两个三线插套2和一个地线插套3,所述的两线插套I与三线插套2通过连接部8连接构成独立的整体式L极插套20,所述的两线插套I与三线插套2通过连接部8连接构成独立的整体式N 极插套21,所述的L极插套20、N极插套21、地线插套3分别由一整块铜片通过冲压而成, 且相同电极的若干插套由连接片16连于一体,所述连接片16上具有一连接部9,该连接部 9从连接片16主体折弯而成,并与各插套本体相连接。所述的一体式插套是由铜材整体机械直接冲压加工的一体式构件。所述的两线插套I包括一主体4和三个接触弹片(5、6、7),其中相对应的两片接触弹片(6、7)是从主体4由下而上延伸而成,其另一片接触弹片5是由主体4横向折弯而成。所述的三线插套2包括主体12、接触弹片10、凹槽11,所述凹槽11是由接触弹片 10与主体12所构成的。所述的地线插套3包括主体13、插口 14和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弹片15,所述地线插套3设置于L极插套20与N极插套21之间,该插口 14通过冲孔形成,冲孔后的舌片作为接触弹片15。所述的连接片16为一长条形状铜片,该连接片16上具有与L极20、N极21、地线插套3连于一体的连接部9,该连接片16上还具有多个孔17。所述的L极插套20通过连接部9与连接片16的连于一体。所述的N极插套21通过连接部9与连接片16连于一体。所述的地线插套3通过连接部9与连接片16连于一体。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上述的一体式五孔插套。参见图2,所示为一体式的L极插套20,由四组相同极的插套连接于连接片16形成一体;参见图3,所示为一体式的N极插套21,由四组相同极的插套连接于连接片16形成一体;参见图4,所示为一体式的地线插套3,由四组相同极的插套连接于连接片16形成一体。参见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内部结构包括上述的一体式五孔插套。所述插座包括下盖18、上盖(图中未示)及其内部的L极插套20与N极插套21,下盖18上设置多个凹槽体19用于容纳L极插套20与N极插套21,该L极插套20与N极插套21为一体式结构,且分别由一整块铜片冲压形成的,插座内部还设有一体式地线插套3,设置在L极插套20与N极插套21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优化、安装方便,一体式五孔插套通过将各同极性的插套于连接片连接在一起,解决零线、火线及地线等各输出端插套一体化连接的问题,且在机械一体化冲压形成,精简了安装程序,节省了人力和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更高的极限应用价值。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和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结构来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所有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式五孔插套,包括两个两线插套(1)、两个三线插套(2)和一个地线插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线插套(1)与三线插套(2)通过连接部(8)连接构成独立的整体式L极插套(20),所述的两线插套(1)与三线插套(2)通过连接部(8)连接构成独立的整体式N极插套(21),所述的L极插套(20)、N极插套(21)、地线插套(3)分别由一整块铜片通过冲压而成,且相同电极的若干插套由连接片(16)连于一体,所述的连接片(16)上具有一连接部(9),该连接部(9)是从连接片(16)主体折弯而成,并且与各插套本体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五孔插套,包括两个两线插套(I)、两个三线插套(2)和一个地线插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线插套(I)与三线插套(2)通过连接部(8)连接构成独立的整体式L极插套(20),所述的两线插套(I)与三线插套(2)通过连接部(8)连接构成独立的整体式N极插套(21),所述的L极插套(20)、N极插套(21)、地线插套(3)分别由一整块铜片通过冲压而成,且相同电极的若干插套由连接片(16)连于一体,所述的连接片(16)上具有一连接部(9),该连接部(9)是从连接片(16)主体折弯而成,并且与各插套本体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式五孔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式插套是由铜材整体机械直接冲压加工的一体式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式五孔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线插套(I)包括一主体⑷和三个接触弹片(5、6、7),其中相对应的两片接触弹片(6、7)是从主体⑷由下而上延伸而成,其另一接触弹片(5)是由主体(4)横向折弯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体式五孔插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军平张智斌
申请(专利权)人:领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