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482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盒,用于容置电池,其具有一侧开口的型腔,且所述型腔与所述电池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型腔的上下两端对应所述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设有正极弹片与负极弹片,且所述正极弹片与所述负极弹片分别通过埋设于所述型腔内的导线连接至位于所述电池盒上方的外接弹片。所述电池盒的型腔与电池的形状匹配,能将所述电池隔绝于内,防止电池受潮或受外物干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其正负极弹片与电池紧密抵压,能实现电池稳定的电连接;所述导线埋设于型腔内,可防止串线及其他干扰;所述正负极弹片通过所述导线连接至外接弹片,避免了与外物连接时需要与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分别连接的麻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盒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盒。
技术介绍
为了电子产品能够在不同场所使用,大部分便携式的电子产品都采用电池供电。 用于放置电池的结构称为电池盒或电池槽。电池盒的收容空间根据电池的形状设计。很多对电池容量要求不高的电子产品通常采用两节或多节干电池共同供电,其配合使用的电池盒一般在电池正负极的位置分别设有导电片和弹簧,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为电池的放入提供方便,同时也为放入的电池提供一个抵压作用力,使得电池另一端能够紧紧的抵顶在导电片上,实现稳定的电连接。但随之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追求使用时间长的同时对产品轻巧便携也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发展,电池本体越做越薄,容量越来越高,通常单个电池即可满足一般电子产品的用电需求,由此,电池盒也需要做同样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自毁功能的双螺旋防伪瓶盖,其能在识别商品真假后,利用瓶盖本身破坏其电子标签,防止造假者回收利用。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盒,用于容置电池,其具有一侧开口的型腔,且所述型腔与所述电池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型腔的上下两端对应所述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设有正极弹片与负极弹片,且所述正极弹片与所述负极弹片分别通过埋设于所述型腔内的导线连接至位于所述电池盒上方的外接弹片。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电池盒,其型腔与电池的形状匹配,能将所述电池隔绝于内,防止电池受潮或受外物干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其正负极弹片与电池紧密抵压,能实现电池稳定的电连接;所述导线埋设于型腔内,可防止串线及其他干扰;所述正负极弹片通过所述导线连接至外接弹片,避免了与外物连接时需要与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分别连接的麻烦。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I型腔 2外接弹片 3电池4导线 5正极弹片 6负极弹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参照附图1,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池盒,用于容置电池3,其具有一侧开口的型腔1,且所述型腔I与所述电池3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型腔I的上下两端对应所述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设有正极弹片5与负极弹片6,且所述正极弹片5与所述负极弹片6分别通过埋设于所述型腔I内的导线4连接至位于所述电池盒上方的外接弹片2。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电池盒,其型腔I与电池3的形状匹配,能将所述电池3隔绝于内,防止电池3受潮或受外物干扰,提高电池3的安全性;其正极弹片5与负极弹片6 与电池3紧密抵压,能实现电池3稳定的电连接;所述导线4埋设于型腔I内,可防止串线及其他干扰;所述正极弹片5与负极弹片6通过所述导线4连接至外接弹片2,避免了与外物连接时需要与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分别连接的麻烦。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盒,用于容置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侧开口的型腔,且所述型腔与所述电池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型腔的上下两端对应所述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设有正极弹片与负极弹片,且所述正极弹片与所述负极弹片分别通过埋设于所述型腔内的导线连接至位于所述电池盒上方的外接弹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盒,用于容置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侧开口的型腔,且所述型腔与所述电池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型腔的上下两端对应所述电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浩
申请(专利权)人:天长市浩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