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谱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411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乐谱架,包括底座、支架和面板,底座包括提手座和两个支脚,所述支脚转动设置于所述提手座上,所述支架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转动设置于所述提手座上,所述支架包括转动设置在一起的上、下支杆,所述面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面板包括中间固定片,所述中间固定片下端固定有底座片,左右端分别设置有可调节位置的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乐谱架可以方便的折叠收缩到一起,便于携带运输;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和调节块可以调节乐谱架的摆放角度,简单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乐谱架
本技术涉及乐谱架,具体涉及乐谱架。
技术介绍
乐谱架主要用于演奏时放置乐谱。现有的乐谱架包括底座、支架和面板,底座一般为三角架或圆盘状,支架为竖直的杆状,面板多为整体的钣金件。现有的乐谱架不具有收缩功能,占用空间较大,搬运和携带都不方便;现有的乐谱架一般也不具有调节功能,不能调节支架的角度,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乐谱架不能收缩,携带不方便,不能调节角度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乐谱架,包括底座、支架和面板,底座包括提手座和两个支脚,所述支脚转动设置于所述提手座上,所述支架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转动设置于所述提手座上,所述支架包括转动设置在一起的上、下支杆,所述面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面板包括中间固定片,所述中间固定片下端固定有底座片,左右端分别设置有可调节位置的侧板。在上述乐谱架中,所述支脚为杆状,后端固定有第一转动柱,所述提手座的前端固定有两个竖直的销轴,所述第一转动柱分别铰接于所述销轴上。在上述乐谱架中,所述提手座的后端设有提手,前端侧面上开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位于两个所述销轴之间且顶端开有一个通孔,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位于所述矩形凹槽内。在上述乐谱架中,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矩形凹槽内,所述固定座上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顶面上开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有一个按钮且所述按钮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按钮底部的后侧面为向前倾斜的斜面,所述插槽的后侧面为相匹配的斜面,所述滑块后端固定有两个弹簧,所述弹簧的后端抵靠在所述矩形凹槽的后侧面上,所述滑块前端设有凸台,所述下支杆底端固定有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铰接于所述矩形凹槽的前端,所述第二转动柱的底端沿周向开有齿状凹槽,所述凸台插在所述齿状凹槽内。在上述乐谱架中,所述下支杆顶端固定有一个下定位柱,所述下定位柱上铰接有一个调节块,所述上支杆底端固定有一个上定位柱,所述上定位柱铰接于所述调节块的上端。在上述乐谱架中,所述上支杆的顶端固定有一个支架定位柱,所述支架定位柱上铰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固定于所述中间固定片上。在上述乐谱架中,所述中间固定片为条状,上下端沿长度方向分别开有两个第一条状通孔,所述侧板为开口朝内的U形槽状,所述侧板顶边的上下端沿长度方向分别开有一个第二条状通孔,所述中间固定片和侧板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滑动条,两个所述滑动条交叉设置,每个所述滑动条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一个铆钉,所述铆钉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条状通孔和第二条状通孔内。本技术提供的乐谱架可以方便的折叠收缩到一起,便于携带运输;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和调节块可以调节乐谱架的摆放角度,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提供的乐谱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乐谱架的角度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收缩折叠后的乐谱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乐谱架包括底座、支架和面板,底座包括提手座I 和两个支脚2,支脚2转动设置于提手座I上,支架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转动设置于所述提手座上,支架包括转动设置在一起的上、下支杆31、32,面板转动设置于支架的顶端,面板包括中间固定片4,中间固定片4下端固定有底座片5,左右端分别设置有可调节位置的侧板6。支脚2为杆状,后端固定有第一转动柱21,提手座I的前端固定有两个竖直的销轴22,第一转动柱21分别铰接于销轴22上。支脚2的前端套有橡胶垫23,两个支脚2分别转到45°角后夹角为直角,二者与提手座I形成三点着地,使乐谱架可以稳定立住。提手座I的后端设有提手11,前端侧面上开有矩形凹槽12,矩形凹槽12位于两个销轴22之间且顶端开有一个通孔13,矩形凹槽12内设有角度调节装置。参见图I、图2,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71,固定座71固定于矩形凹槽12内,固定座71上开有滑槽72,滑槽72内滑动设置有滑块73,滑块73顶面上开有插槽74,插槽74 内插有一个按钮75且按钮75穿过通孔13,按钮75底部的后侧面为向前倾斜的斜面,插槽 74的后侧面为相匹配的斜面。滑块73后端固定有两个弹簧76,弹簧76的后端抵靠在矩形凹槽12的后侧面上,滑块73的前端设有凸台77。下支杆32底端固定有第二转动柱321, 第二转动柱321铰接于矩形凹槽12的前端,第二转动柱321的底端沿周向开有齿状凹槽 3211,凸台77插在齿状凹槽3211内。按下按钮75,按钮75的斜面与插槽74的斜面相对运动,使滑块73向左运动, 凸台77与齿状凹槽3211脱离,第二转动柱321可以转动以调整支架的放置角度。松开按钮75,滑块73通过后面弹簧76的作用复位,滑块76向右滑动,卡住第二转动柱321,达到锁住支架的状态。参见图I,下支杆32顶端固定有一个下定位柱322,下定位柱322上铰接有一个调节块33,上支杆31底端固定有一个上定位柱311,上定位柱311铰接于调节块33的上端。 上、下支杆31、32可以绕调节块33,上支杆31的顶端固定有一个支架定位柱311,支架定位柱311上铰接有旋转块 34,旋转块34固定于中间固定片4上,中间固定片4为条状,上下端沿长度方向分别开有两个第一条状通孔81,侧板6为开口朝内的U形槽状,侧板6顶边的上下端沿长度方向分别开有一个第二条状通孔82,中间固定片4和侧板6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滑动条9,两个滑动条 9交叉设置,每个滑动条9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一个铆钉91,铆钉91分别滑动设置于第一条状通孔81和第二条状通孔82内。两个侧板6通过滑动条9可以向中间折叠收缩,滑动条9收于侧板6内。参见图3,本技术提供的乐谱架折叠收缩的过程如下将两个侧板6与中间固定片4合在一起,再将上、下支杆31、32叠在一起,再将两个支脚2合在一起,将这三部分由上到下折叠在一起,通过提手座I上的提手11很方便的携带运输。本技术提供的乐谱架可以方便的折叠收缩到一起,便于携带运输;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和调节块33可以调节乐谱架的摆放角度,简单方便。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乐谱架,包括底座、支架和面板,其特征在于,底座包括提手座和两个支脚,所述支脚转动设置于所述提手座上,所述支架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转动设置于所述提手座上,所述支架包括转动设置在一起的上、下支杆,所述面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面板包括中间固定片,所述中间固定片下端固定有底座片,左右端分别设置有可调节位置的侧板。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乐谱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为杆状,后端固定有第一转动柱,所述提手座的前端固定有两个竖直的销轴,所述第一转动柱分别铰接于所述销轴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乐谱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座的后端设有提手,前端侧面上开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位于两个所述销轴之间且顶端开有一个通孔,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位于所述矩形凹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乐谱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矩形凹槽内,所述固定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乐谱架,包括底座、支架和面板,其特征在于,底座包括提手座和两个支脚,所述支脚转动设置于所述提手座上,所述支架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转动设置于所述提手座上,所述支架包括转动设置在一起的上、下支杆,所述面板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顶端,所述面板包括中间固定片,所述中间固定片下端固定有底座片,左右端分别设置有可调节位置的侧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卓一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