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虞君道专利>正文

便器吸气排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6753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0:12
一种便器吸气排污系统,包括水箱、便盆、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有上存水弯、下存水弯及在所述上存水弯与所述下存水弯之间的存气排污通道,水箱内装有进水阀、排水阀,还包括吸气装置及导气管,所述吸气装置上有吸气罐及活塞体,所述吸气罐上有吸气孔,所述存气排污通道上有吸气口,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吸气口,所述活塞体上有浮体部,在所述活塞体与所述吸气罐之间有密封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器吸气排污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器排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有上下存水弯的双水封便器吸气排污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普通便器都只有一个存水弯一个水封,在排污管道的过球直径超过5cm的情况下,很难使便器在用水量为3升时仍能冲洗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排污管道的过球直径超过5cm的情况下仍能节水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包括水箱、便盆、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有上存水弯、下存水弯及在所述上存水弯与所述下存水弯之间的存气排污通道,水箱内装有进水阀、排水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气装置及导气管,所述吸气装置上有吸气罐及活塞体,所述吸气罐上有吸气孔,所述存气排污通道上有吸气口,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吸气口,所述活塞体上有浮体部,在所述活塞体与所述吸气罐之间有密封体;所述吸气罐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箱中,所述活塞体安装在所述吸气罐下方,所述活塞体能在一定范围内沿着所述吸气罐上下活动;当水箱进水时,所述浮体部使所述活塞体上移,所述吸气罐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导气管被推压向所述存气排污通道,当水箱排水时,所述活塞体下移,所述存气排污通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导气管被吸向所述吸气罐内;作为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还包括下限位体,所述下限位体安装在所述吸气罐上,所述吸气罐上有上限位凸沿,所述活塞体上有盛水腔、下限位凸部,所述吸气罐的下部在所述盛水腔中,所述盛水腔中有液态流体,所述密封体为所述液态流体;当所述活塞体下移至一定位置时,所述下限位凸部会被所述下限位体顶住,所述吸气罐的下部仍在所述盛水腔中,当所述活塞体上移至一定位置时,所述活塞体会被所述上限位凸沿挡住;作为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吸气罐上有上限位柱,下限位丁,所述活塞体上有下限位凸沿,所述密封体为软性胶体;当所述活塞体下移至一定位置时,所述下限位凸沿会被所述下限位丁顶住,当所述活塞体上移至一定位置时,所述活塞体会被所述上限位柱挡住;作为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还包括加水管, 所述进水阀上有加水孔,所述吸气罐上有加水腔,所述加水腔上有加水口,所述加水管连接所述加水孔与加水腔,所述加水口在所述盛水腔上方,所述活塞体上移到最高位时所述盛水腔的上端闻于所述水箱的最闻水位;作为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活塞体上移到最闻位时所述盛水腔的上端闻于所述水箱的最闻水位,所述液态流体为水;作为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活塞体上移到最闻位时所述盛水腔的上端闻于所述水箱的最闻水位,所述液态流体为油性液态流体;作为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活塞体上移到最闻位时所述盛水腔的上端不闻于所述水箱的最闻水位;作为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活塞体下移到最低位时所述吸气罐的容积与所述活塞体上移到最高位时所述吸气罐的容积之差不少于所述存气排污通道的容积与所述导气管的容积之和;作为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改进,其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活塞体上移到最高位时所述吸气罐的容积不少于所述存气排污通道的容积与所述导气管的容积之和的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节水,在用水量为3升排污管道的过球直径超过5cm的情况下,仍能冲洗干净。附图说明图I (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吸气罐正面主视图。图I (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吸气罐反面左视图。图I (c)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吸气罐反面右视图。图2(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活塞体主视图。图2(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活塞体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导气管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水箱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进水阀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下限位体的正面示意图。图5(c)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固定件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在水箱有水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正面示意图。图6(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在水箱有水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背面示意图。图7(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在水箱排水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正面示意图。图7(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在水箱排水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背面示意图。图8(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在水箱有水时的各部件的在水箱中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8(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在水箱排水时的4各部件的在水箱中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俯视图。图10(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在水箱进水时图9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10(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在水箱进水时图9中的B-B剖面示意图。图11 (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在水箱进水结束时图9中的A—A剂面不意图。图11 (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在水箱进水结束时图9中的B-B 剖面示意图。图12(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在水箱排水时图9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12(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在水箱排水时图9中的B-B剖面示意图。图13(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在水箱排水将结束时图9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13 (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在水箱排水将结束时图9中的B-B 剖面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加水管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活塞体主视图。图16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活塞体侧视图。图17(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在水箱有水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正面示意图。图17(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在水箱有水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背面示意图。图18(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在水箱排水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正面示意图。图18(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在水箱排水时的各部件的状态的背面示意图。图19(a)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在水箱有水时的各部件的在水箱中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9(b)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在水箱排水时的各部件的在水箱中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0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在水箱进水结束时图9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在水箱排水将结束时图9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22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三的在水箱进水结束时的剖面示意图。图23是本技术的便器吸气排污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器吸气排污系统,包括水箱、便盆、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有上存水弯、下存水弯及在所述上存水弯与所述下存水弯之间的存气排污通道,水箱内装有进水阀、排水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气装置及导气管,所述吸气装置上有吸气罐及活塞体,所述吸气罐上有吸气孔,所述存气排污通道上有吸气口,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吸气口,所述活塞体上有浮体部,在所述活塞体与所述吸气罐之间有密封体;所述吸气罐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箱中,所述活塞体安装在所述吸气罐下方,所述活塞体能在一定范围内沿着所述吸气罐上下活动;当水箱进水时,所述浮体部使所述活塞体上移,所述吸气罐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导气管被推压向所述存气排污通道,当水箱排水时,所述活塞体下移,所述存气排污通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导气管被吸向所述吸气罐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君道
申请(专利权)人:虞君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