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单水甫专利>正文

一种包芯成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6687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一种包芯成线装置,包括一机架,在机架上安装有中心纱线的传输部件、包裹纱线的传输部件和导纱装置,导纱装置下方设有复捻部件,其中的导纱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在上、下固定板上均开设有中心孔和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穿接丝线,在热熔丝和多股缝纫线的出丝口能直接形成股线气圈止捻点,能精准的将热熔丝被包覆于多股缝纫线中间的一种包芯成线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精准的将热熔丝被包覆于多股缝纫线中间,出丝口不能直接形成股线气圈止捻点,集成的结构复杂,操作困难,原料和人工浪费,最终纱线成品质量差的技术难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纱线和热熔丝合捻成股线时所采用的包芯成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缝纫和织造呈高速化发展,对纱线的多样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导纱装置作为纺织机械中的重要构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和研究,纱线的品质很大程度上跟导纱装置的结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现有的专利文件中,有很多关于纱线成型的专利文件,如中国专利“一种包芯纱装置(CN201250311Y)”,包括有一主机架,该主机架上设置有棉粗纱和涤纶长丝;一纱线传送装置,保证所述的棉粗纱和涤纶长丝的退绕和均匀牵伸;以及一加捻装置,将包芯纱卷绕成新的纱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涤纶长丝为平筒纱,在所述主机架的正前部设置有垂直于该主机架正面并且外伸的导纱管,所述的绕有涤纶长丝的平筒纱偏心地套设在该导纱管上,并且所述的涤纶长丝经该导纱管穿出而进入所述的混纱装置。这种装置仅仅是对纱线的一种混纺,并不存在将明确的将一种丝线包裹在另外的丝线的中间。现在的纱线发展中,一种高速缝纫线“热粘合缝纫线”正在取代普通缝纫线,“热粘合缝纫线”是将多股缝纫线中间加入热熔丝一起合捻成股线,并经高温处理使热熔丝熔解而与多股缝纫线粘牢不会分开。在现有的专利文件中有提到“邦迪线加捻成线装置(20062002923. 1)”,导纱组件包括一具有两端的固定座、以及一锥形的导纱嘴,该固定座的其中一端固定于支撑杆上,另一端设有一上宽下窄的漏斗部,所述的锥形导纱嘴即穿置该漏斗部当中,导纱嘴为朝下渐缩的圆锥形,其锥形周缘等分设有三个延伸于顶底部之间的穿线槽,各穿线槽与锥形外周缘连通,该装置虽然是将多股纱线中间加入低熔丝一起合捻,但其无法精准的将热熔丝被包覆于多股缝纫线中间,该装置具有如下缺点一、锥形导纱嘴的底端因无法形成气圈第一止捻点,而只能作为出丝口作用,导致无法精准的将热熔丝被包覆于多股缝纫线中间,并且会产生股线捻度不均匀的纱线质量问题。二、锥形导丝器的周缘与各线槽为连通,穿线槽里的多股缝纫线较容易从槽里掉出来而无法将中间的热熔丝包住。三、该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形成止捻点要靠下方一穿孔完成,操作工在穿线过程中非常难操作,较引起股线断头现象,造成原料浪费人工成本增加和成品纱线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 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穿接丝线,在热熔丝和多股缝纫线的出丝口能直接形成股线气圈止捻点,能精准的将热熔丝被包覆于多股缝纫线中间的一种包芯成线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精准的将热熔丝被包覆于多股缝纫线中间,出丝口不能直接形成股线气圈止捻点,集成的结构复杂,操作困难,原料和人工浪费,最终纱线成品质量差的技术难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包芯成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在机架上安装有中心纱线的传输部件和包裹纱线的传输部件,在中心纱线的传输部件和包裹纱线的传输部件下方设有导纱装置,导纱装置下方设有复捻部件,其中的导纱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在上、下固定板上均开设有供中心纱线导入的中心孔和供包裹纱线导入的边孔,上、下固定板上的中心孔的中心线重合,上、下固定板上的边孔的连线与上、下固定板上的中心孔的连线相交于下固定板下方。经过初捻后的包裹纱线(缝纫线)经过包裹纱线的传输部件导入导纱装置,而中心纱线(热熔丝)经过中心纱线传输部件也导入到导纱装置,导纱装置用多股包裹纱线将中心纱线包裹形成包芯线。上下固定板中心的上下中心孔是对齐的,在上下中心孔内走的是热熔丝,而在上下中心孔外围的上下边孔内走的是缝纫线,经过上下固定板后的丝线由位于下固定板下方的复捻装置进行加捻,形成气圈,止捻点位于下固定板中心孔的下方。所谓的止捻点就是由边孔和中心孔出来的丝线经过复捻集合在气圈上方的一点处,止捻点处形成复合股线捻度,热熔丝位于当中,而三根以上的缝纫线将热熔丝包裹,形成热粘合缝纫线。包裹纱线(缝纫线)由边孔内穿入,中心纱线(热熔丝)通过中心孔穿入,包裹纱线由上固定板到下固定板呈一收缩状,导纱装置对中心纱线(热熔丝)和包裹纱线(缝纫线)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可以精确的将中心纱线(热熔丝)包覆于包裹纱线(缝纫线)的中间。经过复捻后卷绕成筒的多股线由成线装置取出后放入加热装置,形成热粘合缝纫线。作为优选,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通过支架相连,所述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中心均开设有一中心孔;在上固定板上开设有三个以上的上边孔作为包裹纱线导入孔,所述的各个上边孔以上中心孔为中心均布在上固定板上,在下固定板上开设有与上边孔数量相同的下边孔,所述的下边孔以下中心孔为中心均布在下固定板上;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与上边孔之间的距离大于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与下边孔之间的距离;在上、下中心孔和上、下边孔内设有导纱器。在上下固定板上直接设置导纱孔,并且在导纱孔内设置让纱线更容易通过的导纱器,降低断线率,上下边孔与中心孔之间的距离不等,可以让缝纫线更好的包裹热熔丝。上下固定板之间留有足够大的空隙,方便纱线的安装和穿接,同时纱线是从上中心孔直接穿接到下中心孔,由上边孔直接穿接到下边孔,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为在固定板下方的复捻装置的运转而使得边侧的缝纫线由穿接槽脱出的问题,使得热熔丝被很好的包裹在多股缝纫线中间,提高纱线质量。而且各股纱线都是直接有上下固定板上的各孔直接导入,不需要外加的各种导纱装置,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外加导纱装置中可能产生的纱线混合易乱,分线不方便,而且在分线后纱线容易断的问题。本技术可以在下固定板的下方直接形成气圈和止捻点,提高了纱线的捻线均匀度和将热熔丝包裹的精确度,使得纱线质量更好。将上下固定板制作成圆形并同时设置3个上下边孔,一时方便制造和连接安装,3个上下边孔表示由三条缝纫线对中心的热熔丝进行包裹,可以实现对热熔丝很好的包裹,节省成本和材料。陶瓷导纱器导纱效果好,不容易断丝。作为优选,上固定板上的各个上边孔与下固定板上的各个下边孔对应布置,即其中任意一个上边孔和上中心孔的连线与对应的下边孔和下中心孔的连线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布置的上下边孔和上下中心孔,可以方便穿接纱线,同时降低纱线在导纱装置处的受力,可以让纱线顺利的由下固定板导出然后进行加捻,降低纱线断线的可能性,提高纱线的使用寿命。支架的形状可以是多种样式的,可以为分别连接在上下固定板上的两个连接杆,连接杆与外部机架相连,也可以是均布在上下固定板之间的若干个连接杆构成,上、下固定板通过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支架包括固定杆和连接杆,所述的固定杆的一端与上固定板或下固定板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机架连接,所述的连接杆为倾斜的连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连接杆用于将相互平行的上下固定板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外部的机架上,当然固定板也可以是下固定板或者上固定板的一个延伸,也就是将上固定板或者下固定板与固定杆做成一体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为圆形,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围成一圆台状空间,连接杆位于圆台状空间的侧面上的投影为圆台状空间的侧面的1/1(Γ /6。连接杆的占地非常小,在保证上下固定板的连接强度下,可以让操作人员很方便的在上下固定板之间进行穿接纱线,提高安装效率。作为优选,上固定板上的上中心孔与上边孔之间的距离为5mnTl5mm,所述的下固定板上的下中心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芯成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在机架上方安装有中心纱线的传输部件和包裹纱线的传输部件,在中心纱线的传输部件和包裹纱线的传输部件下方设有导纱装置,导纱装置下方设有复捻部件,其中的导纱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在上、下固定板上均开设有供中心纱线导入的中心孔和供包裹纱线导入的边孔,上、下固定板上的中心孔的中心线重合,上、下固定板上的边孔的连线与上、下固定板上的中心孔的连线相交于下固定板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水甫
申请(专利权)人:单水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