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式传送带,主要结构包括:输送模块、卡扣式挡板及连接杆,输送模块、卡扣式挡板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输送模块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传送带由多块输送模块、多块卡扣式挡板及多个连接杆拼接而成,输送模块由模块本体、连接套构成,连接套错位设置于模块本体两侧,模块本体上设置有透气孔、加强筋,输送模块共有三块构成,相邻输送模块的连接面为斜面,使得各模块间的凝聚力大大加强,卡扣式挡板由挡板本体、连接套构成,两端部的卡扣式挡板,其外侧面为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式结构拼接,具有可拆卸且拆装方便,清洗方便,质量较轻,稳定性好,制造简单等优点,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传送带的长度,实用性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输带,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式传送带,属于传输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传送带主要包括带式传送带、板式传送带、链式传送带,其传送面均采用整体式结构,其中板式及链式传送带,多采用钢铁制造,整体上比较笨重,制造困难,拆装不便,使用时长度不可以任意调节。另外,一些食品工业等特殊行业需要定期对传送带进行清洗,以除去传送带上附着的污垢及细菌,而现有的传送带,均存在着清洗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式传送带,具有可拆卸且拆装方便,清洗方便,质量较轻,稳定性好,制造简单等优点,使用时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传送带的长度,实用性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模块式传送带,主要结构包括输送模块、卡扣式挡板及连接杆,输送模块、卡扣式挡板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输送模块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传送带由多块输送模块、多块卡扣式挡板及多个连接杆拼接而成。所述的输送模块,由模块本体、连接套构成,连接套错位设置于模块本体两侧,模块本体上设置有透气孔、加强筋,加强筋分别与错位的连接套相连,加强筋平行等距的分布于模块本体上,相邻加强筋间设置有透气孔;连接套为中空结构,其上设置有连接孔及滚动槽或滚动条,连接套整体为U形、椭圆形、圆形或类圆形。所述的输送模块,由输送模块一、输送模块二、输送模块三构成,输送模块一位于中部,输送模块一两侧依次对称设置有输送模块二和输送模块三,输送模块二至少有两块,相邻输送模块的连接面为斜面,斜面于加强筋对角线方向。输送模块一长度大于输送模块二的长度,输送模块二长度大于输送模块三的长度。所述的卡扣式挡板,结构上由挡板本体、连接套构成,挡板本体一面的两侧错位设置有连接套,挡板本体的另一面中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两侧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凸块及凹槽,凸块嵌入相邻卡扣式挡板上的凹槽内,连接套为中空结构,其上设置有连接孔及滚动槽或滚动条。两端部的卡扣式挡板,其外侧面为平面,不设置有凸块及凹槽。所述的连接杆,由连接条及固定套杆构成,连接条套于固定套杆内。本技术在拼接时,根据需要将卡扣式挡板和输送模块依次通过连接条串连在一起,再将输送模块与输送模块间通过连接条串连在一起,最后输送模块再与卡扣式挡板串连,连接条两侧做固定套杆;卡扣式挡板间通过凸块及凹槽进一步固定,卡扣式挡板与输送模块及相邻输送模块间通过其上的连接套咬合,连接套根据需要设置有滚动槽或滚动条,用来与驱动机构配合传动传送带。本技术采用模块式结构拼接,模块间连接面为斜面,增加了传送带的承重,提高了传送带的稳定性,均匀设置的加强筋,提高了 了传送带的机械强度,也进一步提高了传送带传送的稳定性,且可以根据需要拼接不同长度的传送带,使用更加灵活,实用性更好,还具有可拆卸且拆装方便,清洗方便,质量较轻,制造简单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卡扣式挡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输送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部输送模块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卡扣式挡板,2-输送模块,3-连接杆,10-连接套,11-凸块,12-凹槽,13-挡板,14-挡板本体,30-固定套,100-连接孔,101-滚动槽或滚动条,140-倾斜面,20、22-连接套,21-模块本体,201-连接套,202-滚动条,203-滚动槽,210-透气孔,211-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和描述。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模块式传送带,主要结构包括输送模块、卡扣式挡板及连接杆,输送模块、卡扣式挡板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输送模块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传送带由多块输送模块、多块卡扣式挡板及多个连接杆拼接而成。输送模块由模块本体、连接套构成,连接套错位设置于模块本体两侧,模块本体上设置有透气孔、加强筋,加强筋分别与错位的连接套相连,加强筋平行等距的分布于模块本体上,相邻加强筋间设置有透气孔;连接套为中空结构,其上设置有连接孔及滚动槽或滚动条,连接套整体为U形、椭圆形、圆形或类圆形。进一步地,所述的输送模块,由输送模块一、输送模块二、输送模块三构成,输送模块一位于中部,输送模块一两侧依次对称设置有输送模块二和输送模块三,输送模块二至少有两块,相邻输送模块的连接面为斜面,优选地斜面于加强筋对角线方向。见图5,优选地,卡扣式挡板上设置有倾斜面,倾斜面与输送模块的连接套咬合。进一步地,优选地输送模块一长度大于输送模块二的长度,输送模块二长度大于输送模块三的长度。优选地,两端部的输送模块,其上不做透气处理,其上设置多条加强筋。卡扣式挡板结构上由挡板本体、连接套构成,挡板本体一面的两侧错位设置有连接套,挡板本体的另一面中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两侧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凸块及凹槽,凸块嵌入相邻卡扣式挡板上的凹槽内,连接套为中空结构,其上设置有连接孔及滚动槽或滚动条。两端部的卡扣式挡板,其外侧面为平面,不设置有凸块及凹槽。连接杆由连接条及固定套杆构成,连接条套于固定套杆内,或连接杆为一整体结构。本技术在拼接时,根据需要将卡扣式挡板和输送模块依次通过连接条串连在一起,再将输送模块与输送模块间通过连接条串连在一起,最后输送模块再与卡扣式挡板串连,连接条两侧做固定套杆;卡扣式挡板间通过凸块及凹槽进一步固定,卡扣式挡板与输送模块及相邻输送模块间通过其上的连接套咬合,连接套根据需要设置有滚动槽或滚动条,用来与驱动机构配合传动传送带。 本技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的控制传送带长度及宽度,且可以拆卸清洗,组装也十分方便,实用性更好。权利要求1.模块式传送带,主要结构包括输送模块、卡扣式挡板及连接杆,其特征在于,输送模块、卡扣式挡板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输送模块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传送带由多块输送模块、多块卡扣式挡板及多个连接杆拼接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模块,由模块本体、连接套构成,连接套错位设置于模块本体两侧,模块本体上设置有透气孔、加强筋,加强筋分别与错位的连接套相连,加强筋平行等距的分布于模块本体上,相邻加强筋间设置有透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连接套为中空结构,其上设置有连接孔及滚动槽或滚动条,连接套整体为U形、椭圆形、圆形或类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模块,由输送模块一、输送模块二、输送模块三构成,输送模块一位于中部,输送模块一两侧依次对称设置有输送模块二和输送模块三,输送模块二至少有两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相邻输送模块的连接面为斜面,斜面于加强筋对角线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输送模块一长度大于输送模块二的长度,输送模块二长度大于输送模块三的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扣式挡板,结构上由挡板本体、连接套构成,挡板本体一面的两侧错位设置有连接套,挡板本体的另一面中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两侧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凸块及凹槽,凸块嵌入相邻卡扣式挡板上的凹槽内,连接套为中空结构,其上设置有连接孔及滚动槽或滚动条。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模块式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模块式传送带,主要结构包括:输送模块、卡扣式挡板及连接杆,其特征在于,输送模块、卡扣式挡板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输送模块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传送带由多块输送模块、多块卡扣式挡板及多个连接杆拼接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奥佳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