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志江专利>正文

高效洗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6077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效洗砂装置,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构配件,特别是涉及洗砂装置,主要应用于砂过滤装置。由导砂区①和洗砂区②组成,导砂区①的作用主要是将脏砂由下向上流动,使粘附在砂表面的大部分污泥从砂脱落,洗砂区②的作用是使污泥与砂彻底分离,达到净化砂的作用。本新型洗砂彻底,无洗砂死区,不会破坏砂的形状,砂使用过程中不结板,节水节能明显,更适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洗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设备的构件,具体为高效洗砂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的砂过滤设备洗砂装置结构复杂,洗砂效果差,耗水耗能高,尤其是清理困难,主要靠设备移位来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新的结构的水处理设备构配件,具体为高效洗砂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由导砂区①和洗砂区②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排污槽(I)、上导砂板(2)、加强筋(3)、外筒(4)、旋流器(5)、涡流器¢)、内筒(7)、下导砂板(8)、脏砂入口 (9)和净砂出口(10)。内筒(7)为对称的凹凸状,使脏砂在内筒(7)涡流状态上升,并在内筒(7)下部设置有下导砂板(8),方便脏砂快速上升,避免脏砂死区的存在;外筒(4)通过加强筋(3)与内筒(7)相连接,外筒⑷和内筒(7)为两个独立的结构,由螺栓连接,制造简单,维修方便,外筒⑷内设置有旋流器(5)和涡流器(6),使脏砂在旋流与涡流状态下降,使污泥与砂彻底分离,外筒(4)上部设置有上导砂板(2),方便砂顺着上导砂板(2)下降,同时也促使洗砂后的污水快速流入排污槽(I)内。本技术优点在于洗砂彻底,无洗砂死区,不会破坏砂的形状,砂使用过程中不结板,节水节能明显。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排污槽(I)、上导砂板(2)、加强筋(3)、外筒(4)、旋流器(5)、涡流器(6)、内筒(7)、下导砂板(8)、脏砂入口(9)、净砂出口(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如图I所示,高效洗砂装置,包括排污槽(I)、上导砂板(2)、加强筋(3)、外筒(4)、旋流器(5)、涡流器(6)、内筒(7)、下导砂板(8)、脏砂入口(9)和净砂出口(10)。内筒(7)为对称的凹凸状,当脏砂从脏砂入口(9)进入内筒(7)后,使脏砂在内筒(7)涡流状态上升,并在内筒(7)下部设置有下导砂板(8),方便脏砂快速上升,避免脏砂死区的存在;外筒(4)通过加强筋(3)与内筒(7)相连接,外筒⑷和内筒(7)为两个独立的结构,由螺栓连接,制造简单,维修方便,外筒⑷内设置有旋流器(5)和涡流器(6),使脏砂在旋流与涡流状态下降,洗砂的清水由下网上流动使污泥与砂彻底分离,外筒(4)上部设置有上导砂板(2),方便砂顺着上导砂板(2)下降,同时也促使洗砂后的污水快速流入排污槽⑴内。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高效洗砂装置,其外形为圆柱形或者椭圆柱形状,由导砂区①和洗砂区②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排污槽(I)、上导砂板(2)、加强筋(3)、外筒(4)、旋流器(5)、涡流器¢)、内筒(7)、下导砂板(8)、脏砂入口(9)、净砂出口(10);内筒(7)为对称的凹凸状,并在内筒(7)下部设置有下导砂板⑶;外筒⑷通过加强筋⑶与内筒⑵相连接;外筒⑷内设置有旋流器(5)和涡流器¢),外筒(4)上部设置有上导砂板(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洗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筒⑷和内筒(7)为两个独立的结构,由螺栓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高效洗砂装置,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构配件,特别是涉及洗砂装置,主要应用于砂过滤装置。由导砂区①和洗砂区②组成,导砂区①的作用主要是将脏砂由下向上流动,使粘附在砂表面的大部分污泥从砂脱落,洗砂区②的作用是使污泥与砂彻底分离,达到净化砂的作用。本新型洗砂彻底,无洗砂死区,不会破坏砂的形状,砂使用过程中不结板,节水节能明显,更适用。文档编号B03B5/00GK202803369SQ201220398969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3日专利技术者杨志江 申请人:杨志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洗砂装置,其外形为圆柱形或者椭圆柱形状,由导砂区①和洗砂区②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排污槽(1)、上导砂板(2)、加强筋(3)、外筒(4)、旋流器(5)、涡流器(6)、内筒(7)、下导砂板(8)、脏砂入口(9)、净砂出口(10);内筒(7)为对称的凹凸状,并在内筒(7)下部设置有下导砂板(8);外筒(4)通过加强筋(3)与内筒(7)相连接;外筒(4)内设置有旋流器(5)和涡流器(6),外筒(4)上部设置有上导砂板(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杨志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