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岩峰专利>正文

模拟滑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6010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21:40
一种模拟滑雪装置,包括底座,前、后轨道,踏板装置,扶手,扶手固定于底座上并位于底座前端,前、后轨道的左、右两端均分别固定于底座的左右两侧,前、后轨道为弧形管并且前轨道位于后轨道里侧,前轨道低于后轨道,踏板装置设于前、后轨道上方,踏板装置包括踏板平台及第一、第二踏板,第一踏板两端分别设于第一、第二踏板支架上,第二踏板两端分别设于第三、第四踏板支架上,踏板平台底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前槽滑轮及两个后槽滑轮,前轨道置于两个前槽滑轮的槽内,后轨道置于两个后槽滑轮的槽内,踏板平台底面与底座之间设有拉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可以全方位模拟户外滑雪过程,并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滑雪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体育锻炼、滑雪、体操、游泳、爬山或击剑用的器械,具体说涉及一种带有可动踏板的器械。
技术介绍
滑雪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运动,然而,由于滑雪受到场地、气候的影响,一年中能从事户外滑雪运动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一些模拟滑雪的器具受到广大滑雪爱好者的欢迎,然而,现有的模拟滑雪器具有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结构简单的又无法逼真的模拟滑雪过程,使用者无法真正体验滑雪的乐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滑雪装置,其可以全方位模拟户外滑雪过程, 并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模拟滑雪装置,包括底座,前、后轨道,踏板装置,扶手,扶手固定于底座上并位于底座前端,前、后轨道的左、右两端均分别固定于底座的左右两侧,所述前、后轨道由两根同心圆弧管材制成并且前轨道位于后轨道里侧,所述前、后轨道的圆心角相等,所述前、后轨道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并且前、后轨道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35-40度,前轨道低于后轨道,踏板装置设于前、后轨道上方,踏板装置包括踏板平台及左右依次设置的第一第二踏板,踏板平台上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踏板支架,第一踏板两端分别设于第一、第二踏板支架上,第二踏板两端分别设于第三、第四踏板支架上,踏板平台底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前槽滑轮及两个后槽滑轮,前轨道置于两个前槽滑轮的槽内,后轨道置于两个后槽滑轮的槽内,踏板平台底面与底座之间设有拉簧。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左、右基座及连接于左、右基座之间的前、后横梁,所述前、后轨道两端均分别固定于所述左、右基座上,所述扶手固定于所述前、后横梁上,所述前、后横梁之间设有连接梁,所述前轨道与前横梁之间、后轨道与后横梁之间分别设有若干个轨道前撑和轨道后撑。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其中,所述前、后轨道上表面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所成夹角为3-5度。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其中,所述前、后轨道的圆心角均为90-100度。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踏板与第一、第二踏板支架之间及第二踏板与第三、第四踏板支架之间均相互铰接,并且所述第一踏板与第一、第二踏板支架之间及第二踏板与第三、第四踏板支架之间均设有踏板阻力扭簧。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踏板相对第一、第二踏板支架及第二踏板相对第三、第四踏板支架的转动角度均为左右各0-40度。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踏板支架均可拆卸连接于踏板平台上。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第二踏板之间的距离为200mm或 260mm。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其中,所述拉簧为两根,分别为第一、第二拉簧,所述踏板平台底面上沿左右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第二拉簧滑轮架,第一、第二拉簧滑轮架均可相对踏板平台左右转动,第一、第二拉簧滑轮架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拉簧滑轮,所述连接梁上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拉簧端头轴承支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拉簧端头轴承支架均可相对连接梁左右转动,所述第一、第二拉簧分别穿过第一第二拉簧滑轮,并且所述第一拉簧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拉簧端头轴承支架上,第二拉簧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三、第四拉簧端头轴承支架上,所述第一、第二拉簧端头轴承支架分别位于第一拉簧滑轮前后两侧,所述第三、第四拉簧端头轴承支架分别位于第二拉簧滑轮前后两侧。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的前、后轨道由两根同心圆弧管材制成并且前轨道位于后轨道里侧,前、后轨道的圆心角相同,前、后轨道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并且前、后轨道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35-40度,因此当踏板平台滑动时可模拟滑雪者在转弯时双脚画出“C”形弯的效果,前轨道低于后轨道,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模拟滑雪时身体前倾的姿态,更接近户外真实的滑雪状态,并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另外,第一踏板与第一、第二踏板支架之间及第二踏板与第三、第四踏板支架之间均设有踏板阻力扭簧,并且第一踏板相对第一、第二踏板支架及第二踏板相对第三、第四踏板支架的转动角度均为0-40度,可以逼真的模拟滑雪时雪鞋及雪板的姿态。还有,踏板平台底面与连接梁之间设有第一、第二拉簧,可以模拟滑雪者在滑行过程中雪板及雪面给予双腿的反作用力及阻力,使模拟滑雪过程更真实;第一第二踏板之间的距离为200mm或260mm,可以模拟两种不同的滑雪站姿;第一第二拉簧滑轮架相对踏板平台可左右转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拉簧端头轴承支架相对连接梁左右转动,可以改变拉簧滑轮和拉簧端头轴承支架牵引第一、第二拉簧的方向,模拟滑雪者在滑行过程中雪板及雪面给予双腿的反作用力及阻力更逼真。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前、后轨道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前、后轨道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前、后轨道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的踏板装置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的连接梁部分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模拟滑雪装置包括底座1,前、后轨道2、3,踏板装置4,扶手9,底座I包括左、右基座11、12,连接于左、右基座11、12之间的前、后横梁13、14,扶手9固定于前横梁13上,前、后横梁13、14之间设有连接梁15,前、后轨道2、3的左、右两端均分别固定于左、右基座11、12上,前轨道2与前横梁13之间、后轨道3与后横梁14之间分别设有多个轨道前撑16和轨道后撑17,如图2、3、4所示,前、后轨道2、3由两根同心圆弧管材制成并且前轨道2位于后轨道3里侧,并且前、后轨道2、3的圆心角相同,均为90-100度, 前、后轨道2、3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并且前、后轨道2、3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35-40 度,踏板平台41可相对前、后轨道2、3从左端滑到右端,这种轨道结构当踏板平台41滑动时可模拟滑雪者在转弯时双脚画出“C”形弯的效果,前、后轨道2、3前轨道2的高度低于后轨道3的高度,并且前、后轨道2、3上表面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所成夹角为3-5度,以模拟滑雪时身体前倾的姿态,踏板装置4设于前、后轨道2、3上方,踏板装置4包括踏板平台41,左右依次设于踏板平台41上的第一第二踏板42、43,第一踏板42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第二踏板支架44、45上,第二踏板43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三、第四踏板支架46、47上,第一第二踏板42、43之间的距离为200mm或260mm,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踏板支架44、45、46、47均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于踏板平台41上,如图5所示,第一踏板42与第一、第二踏板支架44、45 之间及第二踏板43与第三、第四踏板支架46、47之间均设有踏板阻力扭簧48,使第一踏板 42相对第一、第二踏板支架44、45及第二踏板43相对第三、第四踏板支架46、47的转动角度均为左右各040度,以模拟滑雪者在滑行中雪鞋及雪板的姿态,踏板平台41底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前槽滑轮51及两个后槽滑轮52,两个前槽滑轮51置于前轨道2上,两个后槽滑轮52置于后轨道3上,踏板平台41底面上沿左右方向依次设有第一、第二拉簧滑轮,第一、第二拉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滑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前、后轨道(2、3),踏板装置(4),扶手(9),扶手(9)固定于底座(1)上并位于底座(1)前端,前、后轨道(2、3)的左、右两端均分别固定于底座(1)的左右两侧,所述前、后轨道(2、3)由两根同心圆弧管材制成并且前轨道(2)位于后轨道(3)里侧,所述前、后轨道(2、3)的圆心角相等,所述前、后轨道(2、3)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并且前、后轨道(2、3)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35?40度,前轨道(2)低于后轨道(3),踏板装置(4)设于前、后轨道(2、3)上方,踏板装置(4)包括踏板平台(41)及左右依次设置的第一、第二踏板(42、43),踏板平台(41)上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踏板支架(44、45、46、47),第一踏板(42)两端分别设于第一、第二踏板支架(44、45)上,第二踏板(43)两端分别设于第三、第四踏板支架(46、47)上,踏板平台(41)底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前槽滑轮(51)及两个后槽滑轮(52),前轨道(2)置于两个前槽滑轮(51)的槽内,后轨道(3)置于两个后槽滑轮(52)的槽内,踏板平台(41)底面与底座(1)之间设有拉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岩峰
申请(专利权)人:丁岩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