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中医内科医生在给患者进行针灸时,通常都是医护人员手持针柄,慢慢的向患者的皮肤上相应的位置扎刺,也就是说是通过手指来扶持针体,扎向皮肤,这样很不卫生,去找具体位置往往找的也并不准确,且拔针时通常也不稳定,从而,会给患者早成很大的痛苦,也给医护人员造成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新型的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通过在器臂的外面设有进针管,在器臂的内面设有夹垫,所述夹垫上设有起针槽,器臂通过连接轴连接,针灸时通过进针管找好位置后,可将针沿着进针管导向皮肤面,扎针的位置准确,拔针时,捏动器柄通过起针槽将针拔起,这样,就避免了用手拔针的不卫生,给医护人员治疗造作带来好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包括器臂、器柄、连接轴,所述器臂外侧设有进针管,所述进针管的中部设有挡片,所述器臂的内侧设有夹垫,所述夹垫上设有起针槽,所述起针槽内设有橡胶层,所述器臂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后端设有器柄,所述器柄上设有指槽。所述进针管为2个。本技术有益效果结构合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医内科进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器臂、器柄、连接轴,所述器臂外侧设有进针管,所述进针管的中部设有挡片,所述器臂的内侧设有夹垫,所述夹垫上设有起针槽,所述起针槽内设有橡胶层,所述器臂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后端设有器柄,所述器柄上设有指槽。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