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俯卧位胸垫,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板(1)、胸板(2)、销轴(3)、嘴下巴托(4)、海绵垫(5)、胸穴(6)、升降装置(7)构成,底板(1)和胸板(2)的后端用销轴(3)连接,在胸板(2)的前端中间位置设嘴下巴托(4),上面设海绵垫(5),左边设胸穴(6),在底板(1)和嘴下巴托(4)之间设升降装置(7)。该高度可调俯卧位胸垫,与目前使用的枕头相比,具有高度可调,能减轻胸部压力,病人感觉舒适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胸垫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度可调俯卧位胸垫。
技术介绍
在床上按摩、针灸腰背部或脊柱手术、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都采用俯卧位。现俯卧位的病人,一般都在胸下放一枕头,垫枕头的方法,虽简单易行便于推广,但也存有不足之处一是枕头的高度不能调整,俯卧对胸部压力大,影响呼吸,病人感到不舒服;二是用两肘撑起两手托住额头或嘴下巴,来减轻胸部压力,此 法虽能减轻对胸部的压力,但时间长了,病人两臂酸痛,也很劳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能减轻胸部压力,病人感到舒适的高度可调俯卧位胸垫。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高度可调俯卧位胸垫,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板、胸板、销轴、嘴下巴托、海绵垫、胸穴、升降装置构成,底板和胸板的后端用销轴连接,在胸板的前端中间位置设嘴下巴托,上面设海绵垫,为使病人在俯卧位时不影响呼吸,左边设胸穴,在底板和嘴下巴托之间设升降装置。本技术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升降装置,由活塞筒、活塞杆、活塞、连接管、充气管、充气球构成,活塞杆一端连接活塞后装入活塞筒内,另一端与嘴下巴托连接,活塞筒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连接管设在活塞筒的下端一侧,充气球一端与连接管连接,另一端与充气球相接。使用本技术时,病人俯卧胸部贴在胸板上,嘴下巴放在下巴托上,两臂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因胸下设有胸穴,不影响呼吸;当高度不合适时,病人自己或医务人员操作充气球充气或放气,使胸板上升或下降,实现俯卧位的适宜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枕头相比,具有高度可调,能减轻胸部压力,病人感觉舒适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局部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I制作本技术。该高度可调俯卧位胸垫,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板I、胸板2、销轴3、嘴下巴托4、海绵垫5、胸穴6、升降装置7构成,底板I和胸板2的后端用销轴3连接,在胸板2的前端中间位置设嘴下巴托4,上面设海绵垫5,左边设胸穴6,在底板I和嘴下巴托4之间设升降装置7。所述的升降装置7,由活塞筒7a、活塞杆7b、活塞7c、连接管7d、充气管7e、充气球7f构成,活塞杆7b 一端连接活塞7c后装入活塞筒7a内,另一端与嘴下巴托4连接,活塞筒7a的底部固定在底板I上,连接管7d设在活塞筒7a的下端一侦牝充气管7e —端与连接管7d连接,另一端与充气球7f相接。权利要求1.一种高度可调俯卧位胸垫,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板(I)、胸板(2)、销轴(3)、嘴下巴托(4)、海绵垫(5)、胸穴(6)、升降装置(7)构成,底板⑴和胸板(2)的后端用销轴(3)连接,在胸板(2)的前端中间位置设嘴下巴托(4),上面设海绵垫(5),左边设胸穴¢),在底板 ⑴和嘴下巴托⑷之间设升降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度可调俯卧位胸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7),由活塞筒(7a)、活塞杆(7b)、活塞(7c)、连接管(7d)、充气管(7e)、充气球(7f)构成,活塞杆 (7b) —端连接活塞(7c)后装入活塞筒(7a)内,另一端与嘴下巴托(4)连接,活塞筒(7a) 的底部固定在底板(I)上,连接管(7d)设在活塞筒(7a)的下端一侧,充气管(7e) —端与连接管(7d)连接,另一端与充气球(7f)相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俯卧位胸垫,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板(1)、胸板(2)、销轴(3)、嘴下巴托(4)、海绵垫(5)、胸穴(6)、升降装置(7)构成,底板(1)和胸板(2)的后端用销轴(3)连接,在胸板(2)的前端中间位置设嘴下巴托(4),上面设海绵垫(5),左边设胸穴(6),在底板(1)和嘴下巴托(4)之间设升降装置(7)。该高度可调俯卧位胸垫,与目前使用的枕头相比,具有高度可调,能减轻胸部压力,病人感觉舒适的优点。文档编号A61G7/07GK202802021SQ20122052415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日专利技术者靳逢花, 王宪玲, 孙秀玲 申请人:靳逢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度可调俯卧位胸垫,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板(1)、胸板(2)、销轴(3)、嘴下巴托(4)、海绵垫(5)、胸穴(6)、升降装置(7)构成,底板(1)和胸板(2)的后端用销轴(3)连接,在胸板(2)的前端中间位置设嘴下巴托(4),上面设海绵垫(5),左边设胸穴(6),在底板(1)和嘴下巴托(4)之间设升降装置(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逢花,王宪玲,孙秀玲,
申请(专利权)人:靳逢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