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倩玉专利>正文

改良的指甲装饰易附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802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改良的指甲装饰易附薄膜,在装饰使用时,接合剂层的短纤维具收缩性,能维持树脂薄膜形状,固化后则易碎裂,树脂薄膜的多层复合体,各层具相异材质且相互吸引及咬齿结合状态,促使纹案融合均匀与色料附着力增强,半固态胶层、玻璃弹性体与空气氧化完全后,使树脂薄膜更牢固,使用此改良的指甲装饰易附薄膜可达到省时黏附、剥离兼具多样配置、能随喜好变换的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改良的指甲装饰易附薄膜,利用树脂薄膜黏附指甲表面且省时易黏附、剥离,不需他人从旁协助及装置辅助,其图纹、色彩、配置能随用户喜好而变换。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指甲装饰的方式大概区分有涂指甲油、假指甲贴片、彩绘图案转印等方式。其中指甲油需使用多种颜色来彩绘出所须样式的图案,且于涂抹时色泽需均匀,若涂于右手时,易产生操作不够灵敏的问题,需等待其自然干燥后(3飞分钟)硬化而附着于指甲表面。如彩绘样式较为复杂多变时,更会增加整体所耗的时间,其指甲油内含溶剂挥发易产生不适气味造成环境污染及人体伤害,此外,在卸除指甲油时需将手指与指甲泡入丙酮去光水中,易造成手部伤咅。假指甲贴片虽已将图案及饰品贴附完成,但其形状为制式大量生产,并不一定符合所有使用者的尺寸,因此接着黏剂黏附于指甲后,还需进行修剪、磨边等工作,且此假指甲贴片较为厚重,致使配戴时间长亦造成部份配戴后的工作不便。彩绘图案转印的方式,虽能减少消耗时间,但设备体积并不便于随身携带且操作指令繁复且售价昂贵,一般消费者并不青睐,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各种情况及问题的存在,本专利技术人人积于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开发经验且潜心钻研,并整合上述惯用结构的缺点,提出更符合现代使用者需求的改良的指甲装饰易附薄膜。本技术为一种改良的指甲装饰易附薄膜,其由下至上依次包含一致密纤维、一树脂薄膜和一保护膜,所述树脂薄膜为多层复合体,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弹性体层上方以接合剂层复合,在所述接合剂层上方复合的玻璃弹性体,在所述玻璃弹性体上方复合的树脂匀化层,在所述树脂匀化层上方复合的半固态胶层,其中弹性体层中包含活性气孔,所述接合剂层中包含短纤维,所述树脂薄膜最下层的弹性体层贴附于所述致密纤维上方,所述树脂薄膜最上层的半固态胶层与所述保护膜复合;其中,致密纤维为塑料材质;弹性体层为塑料材质;接合剂层为透明的胶黏着剂;玻璃弹性体为一种长链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树脂匀化层为塑料材质;半固态胶层为塑料材质;短纤维为塑料材质;活性气孔具有透气性;保护膜为塑料材质。其中,接合剂层的短纤维具收缩性,能维持树脂薄膜形状,固化后则易碎裂。其中,所述树脂薄膜的多层复合体,各层为相异且可相互吸引及咬齿结合状态的材质,促使纹案融合均匀与色料附着力增强。其中,所述半固态胶层、玻璃弹性体与空气氧化完全后,可使树脂薄膜更牢固。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I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断面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结构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结构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2C为本技术结构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动作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结构的动作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动作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结构的剖面放大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树脂薄膜2 致密纤维11 弹性体层21 保护膜111 活性气孔3 手指IA 捏持端31 指甲12 接合剂层32 指甲端面121 微粒易碎层a 咬齿结合状态122 短纤维b 透气状态13 玻璃弾性体c 黏附部位14 树酯匀化层Cl 多余黏附部位15 半固态胶层d 变型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參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为ー种改良的指甲装饰易附薄膜,请參阅图I至图4A所示,主要结构包含致密纤维2、树脂薄膜I、保护膜21和两捏持端IA ;其中,树脂薄膜I为多层复合体,由下至上一次包括弹性体层11上方以接合剂层12复合,在所述接合剂层12上方复合的玻璃弾性体13,在所述玻璃弾性体13上方复合的树脂匀化层14,在所述树脂匀化层14上方复合的半固态胶层15,其中弹性体层11中包括活性气孔111,接合剂层12中包含短纤维122。所述树脂薄膜I最下层的弾性体层11贴附于所述致密纤维2上方,所述树脂薄膜I最上层的半固态胶层15与所述保护膜21复合。其中,致密纤维2为塑料材质;弾性体层11为塑料材质;接合剂层12为透明的胶黏着剂;玻璃弾性体13为ー种长链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树脂匀化层14为塑料材质;半固态胶层15为塑料材质;短纤维122为塑料材质;活性气孔111具有透气性;保护膜21为塑料材质;致密纤维2为塑料材质,其密度高能維持相复合材质湿度,捏持端IA能供选择拿取的方向。弹性体层11是ー种塑料的共缩合物,接合剂层12固化后形成微粒易碎层121,玻璃弹性体13具有较佳延伸弹性,树脂匀化层14为塑料材质具润湿特性;半固态胶状15为塑料材质,且具有遇空气则形成固化特性;短纤维122为塑料材质具有收缩性;保护膜21为塑料材质能使树脂薄膜抵抗氧化作用。请参阅图I所示,本技术改良的指甲装饰易附薄膜,树脂薄膜I与捏持端IA被夹置于致密纤维2与保护膜21中间,其树脂薄膜I的样式可经由设计变换,且配合捏持端IA选择喜爱样式的纹案来进行弹性体层11黏附于指甲31表面的动作,且树脂薄膜I经过设计,其面积皆大于一般使用者的指甲31面积,因此,在进行黏附时,能避免使用者的指甲31外显于树脂薄膜I外侧而造成整体美观遭受破坏。请参阅图2至图2C,树脂薄膜I又下至上主要分为五层,由弹性体层11、接合剂层12、玻璃弹性体13、树脂匀化层14、半固态胶层15所构成,其中,弹性体层11具有弹性与黏性,能通过分子引力而产生吸附作用;接合剂层12经固化后则会形成如图2A中的微粒易碎层121,其中微粒间隙充满空气及短纤维122,具有抗拉及收缩的特性,能防止变形,但经黏合后无法重复利用且无规则易碎,但容易剥离;玻璃弹性体13具有抗冲击的特性,涂料经由咬齿及多孔性质使其附着力增强,而达成色泽鲜艳及抗水性;树脂匀化层14能在此将所设计的纹案进行上色,且树脂保持40%的相对湿度,分五次进行上色作业;半固态胶层15遇空气中的湿气形成固化作用并能与玻璃弹性体13经缩合催化的防水特性结合形成一保护膜21,经气化完全后其型态更为牢固。如图2B所示,活性气孔111于致密纤维2与弹性流体11相接触面,产生透气状态b。如图2C所示,弹性体层11上方与接合剂层12、玻璃弹性体13、树脂匀化层14、半固态胶层15因材质不同,而产生咬齿结合状态a,能够相互稳固接合;请参阅如图3至图4A所示,如前图I至2所述结构位置,将其保护膜21撕下后,用户选择所喜好的样式,由手指3将其捏持端IA取出整片树脂薄膜I后,以弹性体层11对于指甲31进行配合对应适当位置后黏附,黏附后以手指3取捏持端IA向下施力,将使树脂薄膜I受外力拉伸变薄而结构较为脆弱形成一变型部d,其变型部d持续受向下力量并与指甲端面32相接触产生截断作用,由于向下施力使其树脂薄膜I与指甲3黏附部位c更为紧密,指甲3因树脂薄膜I设计其面积大于一般使用者的指甲3,周缘会产生多余黏附部位Cl,能使用指甲3直接进行修整或能使用锉刀及其它具有磨搓特性的物品来进行修整,且进行剥除时也不会产生残胶黏于指甲3表面,综上所述,本技术能让使用者装饰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指甲装饰易附薄膜,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包含:一致密纤维、一树脂薄膜和一保护膜,所述树脂薄膜为多层复合体,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弹性体层上方以接合剂层复合,在所述接合剂层上方复合的玻璃弹性体,在所述玻璃弹性体上方复合的树脂匀化层,在所述树脂匀化层上方复合的半固态胶层,其中弹性体层中包含活性气孔,所述接合剂层中包含短纤维,所述树脂薄膜最下层的弹性体层贴附于所述致密纤维上方,所述树脂薄膜最上层的半固态胶层与所述保护膜复合;其中,致密纤维为塑料材质;弹性体层为塑料材质;接合剂层为透明的胶黏着剂;玻璃弹性体为一种长链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树脂匀化层为塑料材质;半固态胶层为塑料材质;短纤维为塑料材质;活性气孔具有透气性;保护膜为塑料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倩玉
申请(专利权)人:林倩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