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衬衣,包括衬衣主体、袖子主体,还包括袖口、弹性部件、盖子;所述袖口依次由外衬、织物芯、内衬组成,所述外衬与织物芯固定连接;所述织物芯、内衬之间形成插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衬衣,结构简单,可以迅速脱穿衬衣,节省穿衣和脱衣所需要的时间;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衬衣不需要一般衬衣必须有的纽扣,可以减少材料费;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有良好恢复力袖环、弹性别针,可以避免衬衣袖子出现褶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简单,可以有效的节约制作时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衬衣
本技术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袖口具有弹性和恢复力,可以迅速脱衣、 穿衣而且没有褶皱的新型衬衣。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带有袖口的衬衣都在袖口处设置纽扣,通过纽扣扣入纽扣孔将袖口收紧,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方式极其不方便,而且因为胳膊粗细有差异,所以有很多时候袖口的宽窄都不是很合适。另外,通常的衬衣为了防止褶皱,穿上之前需要熨烫。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衬衣褶皱,通常会在衬衣的领子、袖口、肩部塞入用织物制成的芯和有一定黏着性的有硬度的材料用来防止衬衣出现褶皱。袖子的制作方法一般为从袖子的端部向内侧放上前板和背板,折叠从前板和背板端部向外侧延长的袖子端部;再从前板和背板端部到折的袖子端部的区间表面附着对应长度的粘着层;折叠前板和背板,维持和粘着层一起折叠的黏着状态,缝合前板和背板的折叠端部袖子,缝合袖子的折叠端部和前板和背板;用按压机加压所述缝合的端部,使粘着层完全贴合。上述现有技术的制备方法制作的衬衣袖口,虽然有一定的缓和褶皱的功效,但是存在结构复杂,生产费用高,拆卸时不方便并且所需制作时间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袖口具有弹性和恢复力,可以迅速脱衣、穿衣而且没有褶皱的新型衬衣及其制备方法。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衬衣,包括衬衣主体、袖子主体,还包括袖口、弹性部件、盖子;所述袖口依次由外衬、织物芯、内衬组成,所述外衬与织物芯固定连接;所述织物芯、内衬之间形成插入槽;所述袖口呈‘C’字型,所述袖端部沿袖子主体延伸方向设置开口,所述袖子主体前端的袖端部与袖口由缝合线固定连接,袖端部开口的边缘与袖口的‘C’字形边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两边分别设置贯通的插入孔。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部件为袖环或弹性别针,所述袖环呈‘C’字形,插入到插入槽,两侧分别与织物芯、内衬固定,所述弹性别针为‘I’字形或‘U’字形的一种,由弹性部、腿部、粘着部组成;所述弹性别针的腿部分别插入到插入孔内;所述粘着部与腿部固定连接,粘着部两宽面的一面与织物芯固定,另一面与内衬固定连接;所述盖子将弹性别针的裸露在插入孔外的弹性部完全覆盖并固定。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部件材料为弹性塑料薄板或弹性金属薄板或弹性纤维类薄板。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部件的厚度为O. 15^0. 3mm。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部件的外侧涂覆厚度O. Γ0. 2mm的硅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A.制作衬衣主体;B.制作袖子主体,将袖端部剪出合适长度的开口,并沿开口处边缘设置插入孔;C.制作袖口 I)在布料表面设置S线,S线左右两侧对称;2)以S线为中心,左侧下翻形成内衬,右侧为外衬;3)将织物芯具有粘着力的一面与外衬通过热压合的方式固定,织物芯与内衬之间形成插入槽;4)沿S线延伸的方向弯折经过上述步骤3)后的材料,弯折成圆筒形;D.插入弹性部件,具体步骤如下a.当弹性部件为袖环时将袖环插入到插入槽内;用热压合的方式将袖环两侧分别与织物芯、内衬固定;b.当弹性部件为‘U’字形的弹性别针时将弹性别针的腿部插入到插入孔内,具体的,将‘U’字形弹性别针的弹性部上侧的腿部插入到下侧的插入孔,将弹性部下侧腿部插入到上侧的插入孔;将粘着部两侧分别与内衬、织物芯热压合固定;用盖子将弹性别针裸露在插入孔外的弹性部完全覆盖并固定;c.当弹性部件为‘I’字形的弹性别针时将弹性别针的腿部插入到插入孔内,具体的,将‘I’字形弹性别针的弹性部上侧的腿部插入到上侧的插入孔,将弹性部下侧腿部插入到下侧的插入孔;将粘着部两侧分别与内衬、织物芯热压合固定;用盖子将弹性别针裸露在插入孔外的弹性部完全覆盖并固定;E.用缝合线将袖口与袖子主体缝合固定;F.将带有袖口的袖子主体与衬衣主体缝合。本技术所述的新型衬衣,结构简单,可以迅速脱穿衬衣,节省穿衣和脱衣所需要的时间,在需要挽袖时,不用解扣子,直接可以将袖子拉起;同时,本技术衬衣不需要一般衬衣必须有的纽扣,可以减少材料费;另外本技术采用有良好恢复力袖环、弹性别针,可以避免衬衣袖子出现褶皱;本技术的制作方法简单,可以有效的节约制作时间。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I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穿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所述弹性别针为‘I’字形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本技术所述弹性别针为‘U’字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所述弹性别针为‘I’字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所述袖环结构示意图;4图7本技术所述袖口拆分结构示意图;图8本技术制作流程示意图;图9本技术所述弹性别针为‘U’字形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本技术所述弹性别针为‘U’字形时的结构安装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至图10所示实施例I一种新型衬衣,包括衬衣主体I、袖子主体2,还包括袖口 20、弹性部件、盖子25 ;所述袖口 20依次由外衬21、织物芯24、内衬22组成,所述外衬21与织物芯24固定连接;所述织物芯24、内衬22之间形成插入槽27 ;所述袖口 20呈‘C’字型,所述袖端部15沿袖子主体2延伸方向设置开口,所述袖子主体2前端的袖端部15与袖口 20由缝合线7固定连接,袖端部15开口的边缘与袖口 20 的‘C’字形边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两边分别设置贯通的插入孔28。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为袖环23。优选的,所述袖环23呈‘C’字形,插入到插入槽27,一侧与织物芯24固定、另一侧与内衬22固定。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材料为弹性塑料薄板或弹性金属薄板。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的厚度为O. 15^0. 3mm。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的外侧涂覆厚度O. Γ0. 2mm的硅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A.制作衬衣主体I ;B.制作袖子主体2,将袖端部15剪出合适长度的开口,并沿开口处边缘设置插入孔28 ;C.制作袖口 20:I)在布料表面设置S线,S线左右两侧对称;2)以S线为中心,左侧下翻形成内衬22,右侧为外衬21 ;3)将织物芯24具有粘着力的一面与外衬21通过热压合的方式固定,织物芯24与内衬22之间形成插入槽27 ;4)沿S线延伸的方向弯折经过上述步骤3)后的材料,弯折成圆筒形;D.插入弹性部件,具体步骤如下将袖环23插入到插入槽27内;用热压合的方式将袖环23两侧分别与织物芯24、内衬22固定;E.用缝合线7将袖口 20与袖子主体2缝合固定;F.将带有袖口 20的袖子主体2与衬衣主体I缝合。实施例2一种新型衬衣,包括衬衣主体I、袖子主体2,还包括袖口 20、弹性部件、盖子25 ;所述袖口 20依次由外衬21、织物芯24、内衬22组成,所述外衬21与织物芯24固定连接;所述织物芯24、内衬22之间形成插入槽27 ;所述袖口 20呈‘C’字型,所述袖端部15沿袖子主体2延伸方向设置开口,所述袖 子主体2前端的袖端部15与袖口 20由缝合线7固定连接,袖端部15开口的边缘与袖口 20 的‘C’字形边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两边分别设置贯通的插入孔28。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为‘U’字形弹性别针10,所述弹性别针10由弹性部11、腿 部13、粘着部12组成;所述弹性别针10的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衬衣,包括衬衣主体(1)、袖子主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袖口(20)、弹性部件、盖子(25);所述袖口(20)依次由外衬(21)、织物芯(24)、内衬(22)组成,所述外衬(21)与织物芯(24)固定连接;所述织物芯(24)、内衬(22)之间形成插入槽(27);所述袖口(20)呈‘C’字型,所述袖端部(15)沿袖子主体(2)延伸方向设置开口,所述袖子主体(2)前端的袖端部(15)与袖口(20)由缝合线(7)固定连接,袖端部(15)开口的边缘与袖口(20)的‘C’字形边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两边分别设置贯通的插入孔(28)。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敬叶,
申请(专利权)人:金敬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