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5755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硬管、软管和清扫虹吸头,所述硬管后端连接软管,硬管前端连接清扫虹吸头;所述清扫虹吸头为T型,其包括竖管和横管,所述竖管后端与所述硬管前端连接,竖管前端与横管的中部连接,竖管内部与横管内部相连通;所述横管上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的矩形缺口,所述横管上位于矩形缺口后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刷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行、制作成本低,能够有效的去除小型水泥池、水族箱等小养殖水体底部的沉积物和粘附物,保持养殖系统水质清新、环境良好,对促进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研究显示,在池塘养殖投喂的湿饲料中,有5-10%未被鱼类食用;而被鱼类食用消化的饲料中又有25-30%以粪便的形式排出;自然和人为输入的氮、磷除仅一部分以养殖品种输出外,至少有50%富集成沉积物。沉积物是指在水体范围内发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所产生的沉降物。在水产养殖系统中,未被鱼类摄食的残饵、鱼类排泄物、老化死亡的动植物残体以及尘埃泥沙等沉积于池底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直接与水体接触,从多方面影响水质,是水体的营养盐库,在受到扰动或环境条件变化时,将会对养殖水体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造成污染。因此,及时有效的去除沉积物能够保持养殖系统水质清新、环境良好,从而对促进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沉积物的清除上有许多方法,如对池塘、水库等大型养殖水体,可以用大型机械清淤的方式来清除;而对鱼类仔幼鱼培育池、观赏鱼养殖池、水族箱等养殖水体面积小于IOm2的小养殖水体,其沉积物主要靠虹吸的方式来清除。由于目前针对鱼类养殖的虹吸管装置缺乏,目前大多数养殖人员是用软管来虹吸仔幼鱼培育池、观赏鱼养殖池、水族箱等小养殖水体内的沉积物。这种虹吸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当遇到沉积物或霉菌等粘附在池壁或池底时,仅靠软管虹吸很难去除,这时就必需用刷子对粘附物进行清扫,而在清扫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粘附物特别是霉菌扩散漂浮,而不能完全将其去除。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科学易行的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其能够有效的去除小型水泥池、水族箱等小养殖水体底部的沉积物和粘附物,保持养殖系统水质清新、环境良好,对促进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等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硬管、软管和清扫虹吸头,所述硬管后端连接软管,硬管前端连接清扫虹吸头;所述清扫虹吸头为T型,其包括竖管和横管,所述竖管后端与所述硬管前端连接,竖管前端与横管的中部连接,竖管内部与横管内部相连通;所述横管上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的矩形缺口,所述横管上位于矩形缺口后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刷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管和软管为圆筒形,所述清扫虹吸头中的竖管为圆筒形,清扫虹吸头中的横管是横截面为未封闭圆形的圆筒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管上的矩形缺口对应的圆心角为60°,刷子对应的圆心角也为60°,所述矩形缺口具有两个平行于横管轴心线的侧边,其中一个侧边位于横管的最前端,另一个侧边后侧的管壁上设置刷子。所述横管上的矩形缺口及刷子的设计制作方式如下在横管的横截面上做平行于竖管轴心线的直径MN和垂直于竖管轴心线的直径PQ ;从横管横截面的圆心做半径OK和 0L,使OK与OP以及OL与OP之间形成的角度均为30° ;然后在横管管臂上的弧KL范围内制作刷子,并将弧KM部分挖空形成矩形缺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扫虹吸头中,横管的长度为6 9cm,内径为3 5c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管上安装有带有弯头的把手,所述把手与硬管之间通过套环连接,把手与硬管之间的位置可沿轴向移动调整。为方便操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扫虹吸头和硬管的材料可为聚乙烯塑料、 钢材,所述把手的材料可为聚乙烯塑料、钢材、木质材料;所述软管可为市售的所有软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行、制作成本低,与普通的虹吸管相比,该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由于设计添加了横管,从而使虹吸面积更大,沉积物可以沿着横管两端以及矩形缺口进入硬管内,并最终排出养殖系统。同时,该清扫虹吸一体化装置设计添加了刷子作为清扫部件,可以把现有虹吸管不能有效去除的粘附物在清扫的同时进行去除, 有效地把清扫和虹吸两个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清扫、虹吸联合作业的目的,使沉积物的去除更加彻底。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清扫虹吸头的立体结构图。图3本技术清扫虹吸头中的横管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主要由清扫虹吸头I、硬管2、把手3和软管5组成。如图I所示,所述硬管2后端连接软管5,硬管2前端连接清扫虹吸头I ;所述清扫虹吸头I为T型,其包括竖管Ib和横管la,所述竖管Ib后端与所述硬管2前端连接,竖管 Ib前端与横管Ia的中部连接,竖管Ib内部与横管Ia内部相连通;所述横管Ia上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的矩形缺口 6,所述横管Ia上位于矩形缺口 6后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刷子7。如图1 3所示,所述硬管2和软管5为圆筒形,所述清扫虹吸头I中的竖管Ib为圆筒形,清扫虹吸头I中的横管Ia是横截面为未封闭圆形的圆筒形。如图f 3所示,所述清扫虹吸头I中,横管Ia上的矩形缺口 6对应的圆心角为 60°,刷子7对应的圆心角也为60°,所述矩形缺口 6具有两个平行于横管Ia轴心线的侧边,其中一个侧边位于横管Ia的最前端(对应于图3中的M点),另一个侧边后侧的管壁上设置刷子7。所述横管Ia上的矩形缺口 6及刷子7的设计制作方式如下在横管Ia的横截面上做平行于竖管Ib轴心线的直径MN和垂直于竖管Ib轴心线的直径PQ ;从横管Ia横截面的圆心做半径OK和0L,使OK与OP以及OL与OP之间形成的角度均为30° ;然后在横管Ia管臂上的弧KL范围内制作刷子7,并将弧KM部分挖空形成矩形缺口 6。本技术中,所述清扫虹吸头I的规格可以调整,其中横管Ia的长度为6 9cm,内径为3 5cm。为方便操作,所述硬管2上安装有带有弯头的把手3,所述把手3与硬管2之间通过套环4连接,把手3与硬管2之间的位置可沿轴向移动调整。本技术中,所述清扫虹吸头I和硬管2的材料可为聚乙烯塑料、钢材,所述把手3的材料可为聚乙烯塑料、钢材、木质材料,所述软管5可为市售的所有软管5。权利要求1.一种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硬管(2)、软管(5)和清扫虹吸头(1),所述硬管(2)后端连接软管(5),硬管(2)前端连接清扫虹吸头(I);所述清扫虹吸头(I)为T型,其包括竖管(Ib)和横管(Ia),所述竖管(Ib)后端与所述硬管(2)前端连接,竖管(Ib)前端与横管(Ia)的中部连接,竖管(Ib)内部与横管(Ia)内部相连通;所述横管(Ia)上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的矩形缺口(6),所述横管(Ia)上位于矩形缺口(6)后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刷子(7)。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2)和软管(5)为圆筒形,所述清扫虹吸头(I)中的竖管(Ib)为圆筒形,清扫虹吸头(I)中的横管(Ia)是横截面为未封闭圆形的圆筒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Ia)上的矩形缺口(6)对应的圆心角为60°,刷子(7)对应的圆心角也为60°,所述矩形缺口(6)具有两个平行于横管(Ia)轴心线的侧边,其中一个侧边位于横管(Ia)的最前端,另一个侧边后侧的管壁上设置刷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扫虹吸一体化去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硬管(2)、软管(5)和清扫虹吸头(1),所述硬管(2)后端连接软管(5),硬管(2)前端连接清扫虹吸头(1);所述清扫虹吸头(1)为T型,其包括竖管(1b)和横管(1a),所述竖管(1b)后端与所述硬管(2)前端连接,竖管(1b)前端与横管(1a)的中部连接,竖管(1b)内部与横管(1a)内部相连通;所述横管(1a)上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的矩形缺口(6),所述横管(1a)上位于矩形缺口(6)后侧的部位上设置有刷子(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顺龙陈家长范立民裘丽萍宋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