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式开关磁阻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4631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23:24
一种磁路零部件领域的分段式开关磁阻电机,包括:主轴、至少2段定子、设置于主轴上的至少2段转子和隔磁板,各段定子和各段转子之间分别设有隔磁板且各段定子和转子分别绕轴向360°均布。每段定子的各相定子极分别串联且连接于单向导流电路中;单向导流电路包括:四个两两串联的整流二极管、蓄能电容和主控晶闸开关和导流晶闸开关,其中:各定子极串联电路相互并联,各并联电路的一端分别连接主控晶闸开关和导流晶闸开关,整流二极管的两个串联电路的中间分别与交流电流的两个输出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出转矩脉动,通过各段之间对感应电流进行导流,提高系统能耗效率,减少感应电流对元器件冲击,提高系统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磁路零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分段式开关磁阻电机
技术介绍
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SRM)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磁阻式电机,大功率晶闸管的专利技术和使用,使得开关磁阻电机得到广泛应用。根据美国学者S.A. Nasar的总结,开关磁阻电机的主要特征有开关性和磁阻性。开关性是指电机必须工作在一种连续的开关模式;磁阻性是指它是一种双凸极电机,定子和转子具有可变磁阻回路。其主要优点有电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高速运转;各相之间独立工作,系统可靠性高;功率电路简单,安全可靠。正因为这些优点开关磁阻电机已广泛应用于电动车驱动系统、家用电器、航空航天系统和通用工业系统等。、然而,开关磁阻电机同样也存在着一些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一方面,开关磁阻电机是磁阻式电机,其能量转换密度低于电磁式电机;另一方面,开关磁阻电机运行时转矩脉动较大,通常转矩脉动的典型值为15%左右。能量密度低,必然导致能耗增加,而较大的转矩脉动会带来噪声和振动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1483370,公开日2009_7_15,记载了一种双定转子开关磁阻电机,定子和转子铁芯均由两段组成,两段定子错开360p/2Ns度电角度安装,其中P为定子磁极的极对数,Ns为定子磁极数;两段转子错开360/2Nr,其中Nr为转子磁极数。但该现有技术增加的内部传感器和电刷,使电机结构复杂,也降低了电机的可靠性。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2497037,公开日2012_6_13,记载了一种定转子分段式分组串列的开关磁阻电机,定子铁芯、转子铁芯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定子段组与转子段组,数量至少2个,各段有一定的角度差。但该现有技术将各段集成在同一个机体或铁芯上,造成各段之间耦合或互感干扰,将有可能使电机工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分段式开关磁阻电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模块化设计,易维修更换,能够输出平衡转矩,控制电路简单可靠,并能提高能效。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主轴、至少2段定子、设置于主轴上的至少2段转子和隔磁板,其中各段定子和各段转子之间分别设有隔磁板且各段定子和转子分别绕轴向360°均布。所述的各段定子的极数相同,各段转子的极数相同。所述的主轴由后端轴承和前端轴承设置于电机壳体上。所述的隔磁板均通过螺钉固定于电机壳体上。所述的各定转子段均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定子段之间以及转子段之间可以互换。所述各定子段通过螺栓与相邻隔磁板或电机壳体相连接,各转子段通过花键、轴套和紧定螺钉与主轴连接。所述主轴为花键轴,花键齿数η与转子极数m和电机段数k相关,其中n=kXm。所述电机壳体为普通铸件,壳体内壁整体为光孔,壳体壁上钻有隔磁板安装及定位孔。所述的每段定子的各相定子极分别串联且连接于单向导流电路中;所述的单向导流电路包括四个两两串联的整流二极管、蓄能电容、主控晶闸开关和导流晶闸开关,其中各定子极串联电路相互并联,各并联电路的一端分别连接主控晶闸开关和导流晶闸开关,整流二极管的两个串联电路的中间分别与交流电流的两个输出端相连,且两个串联电路以及蓄能电容相互并联。所述的定子的段数为i段,相数为j相,各定子极串联电路的并联顺序为第一段第I相一第二段第2相一第三段第3相一…第i段第j相一第一段第2相一第二段第3相—第三段第4相一…第i段第j-Ι相一……第一段第j相一第二段第j_l相一第三段第j-2相一…第i段第I相,其中i和j分别为自然常数。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段之间通过隔磁板进行电磁隔离,使各段间干扰最小;采用无传感器的控制方式,减少组成的原件,提高可靠性;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电路对各段电感断开后产生的感应电流进行导流,防止制动转矩的产生,同时提高电机能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标准模块化设计,提高产品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品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无机械位置和角度传感器,通过对不同段定子相绕组电压的测量,计算出电机角度,进而控制电机;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出转矩脉动,通过各段之间对感应电流进行导流,提高系统能耗效率,减少感应电流对元器件冲击,提高系统寿命;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要求,在分段数和电机系统复杂度之间进行平衡,选择合适的标准模块化电机段数,以适用各种应用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定转子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机壳体与隔磁板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I的转子和定子分布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I的开关通断时序图;图6为实施例I的单相导流电路;图7为实施例I与传统单段式电机输出转矩对比图;图8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2的转子和定子分布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11为实施例2的转子和定子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各定子段A03、A06通过螺栓A04、AlO与相邻隔磁板A05、A07或电机壳体All相连接,各转子段A01、A08通过花键、轴套A02和紧定螺钉A04、A10与主轴A09连接。如图2所示,电机壳体All为普通铸件,壳体内壁整体为光孔,壳体壁上钻有隔磁板A12安装及定位孔。 实施例I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三段三相6/4式分段开关磁阻电机,包括主轴I、三段定子2、3、4、设置于主轴I上的三段转子5、6、7,以及轴套13、14、15、16,其中第一至第三定子2、3、4和第一至第三转子5、6、7之间分别设有两个隔磁板8、9,第一至第三转子5、6、7由四个轴套14、15、16、17进行轴向定位。第一至第三定子2、3、4和第一至第三转子5、6、7分别绕轴向360°均布,即第一至第三定子2、3、4之间相差20°,第一至第三转子5、6、7之间相差30° ο所述的主轴I由后端轴承10和前端轴承11设置于电机壳体12上。所述的第一至第三定子2、3、4分别固定于电机壳体12和/或两个隔磁板8、9上且其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的两个隔磁板8、9固定于电机壳体12上。所述的第一至第三转子5、6、7结构完全相同,中心为花键槽,槽数为12;所述的主轴I为花键轴,齿数为12 ;所述的电机壳体12内壁为光孔、壁上钻有螺纹孔用以定位和固定两个隔磁板8、9以及第一至第三定子2、3、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共有18个定子极和12个转子极,每个定子级占据圆周20°角,每个转子占据圆周30°角。101和104为第一段A相定子极,102和105为第一段B相定子极,103和106为第一段C相定子极;201和204为第二段A相定子极,202和205为第二段B相定子极,203和206为第二段C相定子极;301和304为第三段A相定子极,302和305为第三段B相定子极,303和306为第三段C相定子极。111和113为第一段转子一对转子极,112和114为第一段转子另一对转子极;211和213为第二段转子一对转子极,212和214为第二段转子另一对转子极;311和313为第三段转子一对转子极,312和314为第三段转子另一对转子极。所述的每段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段式开关磁阻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至少2段定子、设置于主轴上的至少2段转子和隔磁板,其中:各段定子和各段转子之间分别设有隔磁板且各段定子和转子分别绕轴向360°均布;每段定子的各相定子极分别串联且连接于单向导流电路中;所述的单向导流电路包括:四个两两串联的整流二极管、蓄能电容和主控晶闸开关和导流晶闸开关,其中:各定子极串联电路相互并联,各并联电路的一端分别连接主控晶闸开关和导流晶闸开关,整流二极管的两个串联电路的中间分别与交流电流的两个输出端相连,且两个串联电路以及蓄能电容相互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良王双园李炳初贡亮凌晓李彦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