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Electrochemical Supercapacitor),又称超级电容器,是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具有常规物理介质电容器和蓄电池的双重特性。与传统电容器相比,其比能量和比电容可提高1000倍以上;与传统蓄电池相比,其具有充电快、循环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强、无记忆效应、免维护、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超级电容器在环保动力,移动通讯,日常消费电子,电动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家863计划已将超级电容器的研发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列入发展规划。电化学超级电容器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集电极、极化电极和电解液,其中极化电极的性能优劣最为关键。目前用于极化电极的材料主要有三类,分别为碳素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导电聚合物材料。其中碳素材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极化电极材料,常见的有普通活性炭、超级活性炭、碳微球和炭黑等。然而,由这些碳素材料作为极化电极的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偏低,在高倍率充放电条件下比电容衰减很快,难以满足现代设备对超级电容器高比能量、高功率密度和长寿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化学电容器极化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选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向单位份数的针状焦内加入5%?25%的金属氧化物;(B)掺杂复合:用高温流化床反应器对步骤(A)选定的材料进行超细颗粒掺杂复合;(C)高温处理:用高温电炉在除氧、高温600℃条件下煅烧步骤(B)所得材料使之多孔化;(D)物理修饰:采用超声波法处理步骤(C)所得的材料;(E)活化处理:将步骤(D)所得材料与硝酸进行反应;(F)过滤烘干:用蒸馏水将步骤(E)所得反应液过滤至中性,并在80℃?90℃的条件下烘干,形成具有针状焦层间填充金属氧化物结构的多孔电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成,张晓芸,卫爱丽,李文凤,李海英,许永霞,贾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