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老人看护的按需监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53591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老人看护的按需监控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接收老人居家监测数据;步骤S02:对接收的监测数据进行常规监测分析或深度监测分析;所述的常规监测分析是结合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对老人起居生活是否正常进行判断,该第一类信息包括环境危险信息、老人呼救信息、老人跌倒信息或长时间静止信息,该第二类信息是日常起居活动信息;所述的深度监测分析是结合第三类信息对老人起居生活是否正常进行判断,该第三类信息是除上述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以外的信息;步骤S03:根据分析判断所得的结果触发相应的告警策略进行告警。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老人监控数据通过分析模块实现按需分类,能有效的保证监控预警的有效性,而且系统实现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老人看护
,特别是一种用于老人看护的按需监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安保技术具备的公知技术包括监控系统指通过采集系统的观察数据来发现异常现象和系统关键指数的变化趋势,通常分为偶尔监控(不定时监控),定时监控、全时监控等。基于策略的告警系统在监控系统分析观察数据后,根据发现数据的情况,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行动。老人看护系统主要指发现发生在老人身上的意外事件的监测系统,通常由一个呼救系统和一个跌倒探测系统组成,用于发现老人跌倒和老人在发生意外时主动呼救。而根据上述技术开发的系统有视频监控平台采用摄像机实时拍摄被监控的对象,以便在发生特定事件时可以及时反应;以往这需要人来实时观察视频数据,判断是否发生了需要响应的事件;由于实时视频分析技术的出现,有些可以明确定义的事件可以由软件来判别了 ;随着视频分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计算资源价格的不断下降,由软件判断异常事件将进一步普及;但在可以清晰地定义的事件(比如老人跌倒和出门等)以外,软件判断还无法达到满意的准确度或者需要超常强大的计算能力,以至其无法运用在日常的家庭监控。非视频监控平台因为视频监控需要人员观察视频图像或采用昂贵的人心软件和大量计算资源,因此监控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使用;因而大量的自动监控采用非视频形式,其监测数据可以比较方便地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和保存。基于策略的告警平台在监控系统分析观察数据后,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有需要关注的事件发生,如果有,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行动。按时监控定时观察系统状态(包括采集、传递和分析数据),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但可能遗漏关键的观察数据,导致监控的不完全。全时监控连续地或完整地采集并分析监控数据,因为消耗资源巨大,只能应用于少数非常重要的监控对象上。然而现有的自动监控技术是基于固定的监控频率和粒度,无法根据监控分析结果进行“微观”和“宏观”观察的自动调节;因此,如果监控不够“微观”,将难以发现体现在细节上的反常现象;如果全部采用“微观”监控,将导致大量数据的生成,造成数据传输、存储和分析的成本过高,难以支持面向大众的应用;此外,不够“宏观”,也将难以发现长期趋势上的微妙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老人看护的按需监控的实现方法,能实现根据监控数据的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和告警。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老人看护的按需监控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Ol :接收老人居家监测数据;步骤S02 :对接收的监测数据进行常规监测分析或深度监测分析;所述的常规监测分析是结合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对老人起居生活是否正常进行判断,该第一类信息包括环境危险信息、老人呼救信息、老人跌倒信息或长时间静止信息,该第二类信息是日常起居活动信息;所述的深度监测分析是结合第三类信息对老人起居生活是否正常进行判断,该第三类信息是除上述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以外的信息;步骤S03 :根据分析判断所得的结果触发相应的告警策略进行告警。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常规监测分析的结果准确性低于一阈值时,继续进行所述深度监测分析。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日常起居活动信息包括起床、就寝、如厕、沐浴、备餐或就餐。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类信息包括打电话、看电视、洗衣、看报、写作、宠物饲养、花草养殖、接待或出门。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对分析所得的信息进行历史数据存储,以供后续监测分析时调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老人看护的按需监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常规监测分析引擎,用以结合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对老人起居生活是否正常进行判断,该第一类信息包括环境危险信息、老人呼救信息、老人跌倒信息或长时间静止信息,该第二类信息是日常起居活动信息; 一深度监测分析引擎,用以结合第三类信息对老人起居生活是否正常进行判断,该第三类信息是除上述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以外的信息; 一切换管理模块,该切换管理模块实现对常规监测分析引擎和深度监测分析引擎的切换;以及 一告警策略服务器,根据所述常规监测分析引擎和深度监测分析引擎的结果和事先设定的策略决定告警的范围和告警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历史数据库,用以存放以往的监测数据,以供后续监测分析时调用。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日常起居活动信息包括起床、就寝、如厕、沐浴、备餐或就餐。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三类信息包括打电话、看电视、洗衣、看报、写作、宠物饲养、花草养殖、接待或出门。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当前数据分流模块,该当前数据分流模块将当前的监测数据流存放到数据库中,同时根据当前的监测状态将数据发送到相应的监测分析引擎。本专利技术对老人监控数据通过分析模块实现按需分类,能有效的保证监控预警的有效性,而且系统实现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原理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系统原理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起居行为探测确定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老人看护的按需监控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Ol :接收老人居家监测数据;步骤S02 :对接收的监测数据进行常规监测分析或深度监测分析;所述的常规监测分析是对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进行分析,该第一类信息包括环境危险信息、老人呼救信息、老人跌倒信息或长时间静止信息,该第二类信息是日常起居活动信息;所述的深度监测分析是对第三类信息进行分析,该第三类信息是除上述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以外的信息;步骤S03 :根据分析结果触发相应的告警策略进行生敬口目。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常规监测分析的结果准确性低于一阈值时,继续进行所述深度监测分析。本专利技术的重点是在系统能够获得充分的监测数据的情况下的处理方法与流程,其核心部分是按需监测,也就是随着监测数据处理结果的产生,根据结果的不同,动态地调整监测数据的使用,确切的说是在常规监测中发现异常迹象,但无法确定或获得进一步的细节,就从常规监测转到深度监测,分析异常迹象“前后”更多的相关数据,进行“近距离”的““微观观察”和远距离的“宏观观察”。其原理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关键是判断当前的分析结果是否确定,也就是说是否足以作出具有合理确定性的结论。下面对老人起居行为监测的具体应用做进一步说明。首先,我们将老人的监测数据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需要即时响应的事件信息,比如,出现烟雾、燃气泄露,老人按下紧急呼救按钮,老人跌倒等;也包括在特定时间内未检测到任何老人活动也没有发现老人出门的迹象;任何第一类信息的发现将导致立刻告警;第二类包括老人主要日常起居行为信息,发生的时间、时长等;包括起床/就寝、如厕、沐浴、备餐/就餐等;判断老人这一类活动是否正常取决于采集到的信息所反映的老人起居行为与老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相比是否发生在正常的时间范围、时长范围和顺序范围内,不正常则发出相应告警;第三类包括发生在主要起居行为之间的任何其它所有信息,在上述常规监测分析得出的结果准确性低于一阈值时,则继续进行所述深度监测分析,看该数据是否符合第三类信息,不符合则产生相应告警。这三类数据如下表所示 老人监控数据类别藥一类 环境危险信患老入呼救信患老入敦倒信患长时问静止信患第二类 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老人看护的按需监控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接收老人居家监测数据;步骤S02:对接收的监测数据进行常规监测分析或深度监测分析;所述的常规监测分析是结合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对老人起居生活是否正常进行判断,该第一类信息包括环境危险信息、老人呼救信息、老人跌倒信息或长时间静止信息,该第二类信息是日常起居活动信息;所述的深度监测分析是结合第三类信息对老人起居生活是否正常进行判断,该第三类信息是除上述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以外的信息;步骤S03:根据分析判断所得的结果触发相应的告警策略进行告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通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