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50135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水箱和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双U型管单元;每个双U型管单元包括集水管、储水管、溢流管、Y型的三通管、出水管、排污管和净化装置;所有的双U型管单元中最上一个双U型管单元的集水管的顶部与雨水水箱连通;上一个双U型管单元的溢流管与下一个双U型管单元的集水管连通。将本系统中的Y型的三通管与住宅楼的部分生活废水连接,可将住宅楼的部分生活废水和天台雨水收集起来,流经双U型管单元,经净化后再流入蹲便器水箱,最后用于冲洗厕所。该系统可实现水的收集、净化、存储、利用和排出,具有多层楼废水同时收集,集中供给住户使用的功能,与现有管网完美对接,兼容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利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废水利用的装置和技术很多。商业上称之为中水回用,中水回用就是把民用或建筑小区中人们生活中用过的或生产活动中排放的污水、冷却水等,经集流、污水处理、深度处理、输配等技术措施,回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内,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中水需要有大量的输配管网,且中水管网需要的投资巨大,施工的难度也很大,并且整个利用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这些是制约中水回用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家庭、学生宿舍等的废水利用装置主要分为同层利用和差层利用,同层利用的装置需要水泵等其他耗能装置来提供动力,并且售价很高,差层利用这样的装置虽有很多版本和相对成熟的技术,但是因为在设计思路上的缺陷,至今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雨水和住宅楼部分废水的收集,以提高水的利用率,达到节约水资源,降低能耗的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水箱和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双 U型管单元;每个双U型管单元包括集水管、储水管、溢流管、Y型的三通管、出水管、排污管和净化装置;所述集水管、储水管和溢流管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集水管的底部与储水管的底部通过弯管I连通,所述储水管的顶部和溢流管的顶部通过弯管II连通;Y型的三通管的一端与家庭生活废水管连通,Y型的三通管的另外两端中的一端与集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溢流管连通,Y型的三通管与集水管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止回阀;所述出水管与储水管连通; 所述排污管与弯管I连通,排污管上安装有减压阀;所述净化装置设置在集水管的底部;所有的双U型管单元中最上一个双U型管单元的集水管的顶部与雨水水箱连通;上一个双U型管单元的溢流管与下一个双U型管单元的集水管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净化装置包括从进水口到出水口依次设置的滤网I、活性炭吸附段、滤网II和微孔陶瓷滤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弯管II上安装有通气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具有如下优点I、将本系统中的Y型的三通管与住宅楼的部分生活废水连接,可将住宅楼的部分生活废水和天台雨水收集起来,流经双U型管单元,经净化后再流入蹲便器水箱,最后用于冲洗厕所。该系统可实现水的收集、净化、存储、利用和排出,具有多层楼废水同时收集,集中供给住户使用的功能,与现有管网完美对接,兼容性强。2、该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实现了废水和雨水的二次利用,节约水资源,且无能耗,不产生碳排放,不额外产生废水废气,实用性较强。3、本系统可运用在办公楼、学生公寓等中,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缺水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闻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的结构不意 图2为双U型管单元的结构示意 图3为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使用该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的流程图。附图中I一双U型管单元;2—雨水水箱;11 一集水管;12—储水管;13—溢流管;14一Y型的三通管;15—出水管;16—排污管;17—止回阀;18—减压阀;19 一净化装置;191 一滤网I; 192—活性炭吸附段;193—滤网II; 194 一微孔陶瓷滤芯;20—通气帽;22—主下水管道;23—用户蹬便器水箱;24 —高压金属软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1所示,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水箱2和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双U型管单元I。雨水水箱2设置在屋顶,用于收集雨水,雨水水箱2的出水流量大小由闸阀控制。雨水水箱2设置有溢流口,与双U型管单元I连接部分设置了闸阀,可调节闸阀来控制雨水进入双U型管单元I的流量大小,防止暴雨来袭时,雨水过大对双U型管单元造成强烈冲击而损坏管道。每个双U型管单元I的结构如图2所示,每个双U型管单元I包括集水管11、储水管12、溢流管13、Y型的三通管14、出水管15、排污管16和净化装置19。集水管11、储水管12和溢流管13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集水管11用于存储收集废水和雨水。储水管12存储净化后的水,供给用户使用。溢流管13的作用就是回收止回阀关闭时的废水,大大地提高了住户废水的利用率。集水管11的底部与储水管12的底部通过弯管I连通,储水管12的顶部和溢流管13的顶部通过弯管II连通。Y型的三通管14的一端与家庭生活废水管连通,Y型的三通管14的另外两端中的一端与集水管11连通,另一端与溢流管13连通,Y型的三通管14与集水管11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止回阀17,止回阀17控制住户产生的生活废水选择性进入集水管11和溢流管13,当集水管11内的水面低于Y型的三通管14与集水管11连接处的高度时,止回阀17打开,废水流入集水管11内,通过此结构保证废水不回流到住户家里,当集水管11内的水面高于Y型的三通管14与集水管11连接处的高度时,止回阀17关闭,水流入溢流管13,流入下一个双U型管单元,提高节水效率。出水管15与储水管12连通,出水管15与用户蹲便器水箱23连接,储水管12内的水流入用户蹲便器水箱23。排污管16的一端与弯管I连通,排污管16的另一端与主下水道管22连通,排污管16上安装有减压阀18,减压阀18的设计主要是减小反冲洗时废水对主下水管道22的冲击力,主下水管道22的出水口接入该楼栋原有的主下水道管,排污管16用于排出双U型管单元I底部沉积物。净化装置19设置在集水管12的底部。所有的双U型管单元I中最上一个双U型管单元的集水管11的顶部与雨水水箱2连通。上一个双U型管单元I的溢流管13与下一个双U型管单元I的集水管11连通。最下一个双U型管单元I的溢流管13与主下水管道22连通。净化装置19的结构如图3所示,净化装置19包括从进水口到出水口依次设置的滤网I 191、活性炭吸附段192、滤网II 193和微孔陶瓷滤芯194。该净化装置用于水的净化,采用一体式封装技术,可以方便更换。净水装置是以气液过滤网、活性炭、微孔陶瓷滤芯为主。其中,滤网用于除去头发、泡沫、沙粒等形状较大的沉淀;活性炭是良好的吸附材料,主要作用是除去异味、脱色以及杀菌;微孔陶瓷滤芯主要用于杀菌和除沙粒。通过三重过滤,目的是尽可能出水的颜色和水中杂质、细菌等。净化装置19的两端通过高压金属软管24串联在储水管12上,高压金属软管24可承受较高水压。净化装置通过高压金属软管24单独引出,可定期更换。弯管II上安装有通气帽20,通气帽的作用是与让管道与外界通气,避免因水的流动而在管道里面形成正压和负压,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下面以30层住宅楼为模型,10层楼为一个双U型管单元,可设置三个双U型管单元,如图1所示。雨水收集后存储在雨水水箱内,然后排进双U型管单元,居民生活废水直接排进双U型管单元,并存储在集水管11和储水管12中。废水和雨水的使用经过过程为收集一存储一净化一存储一使用一排出。屋顶雨水水箱的大小可视具体屋顶面积而设计,使用该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的流程如图4所示。该系统是一个无能耗的废水利用系统,利用废水的同时也将雨水收集起来作为补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层建筑废水无能耗集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水箱(2)和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双U型管单元(1);每个双U型管单元(1)包括集水管(11)、储水管(12)、溢流管(13)、Y型的三通管(14)、出水管(15)、排污管(16)和净化装置(19);所述集水管(11)、储水管(12)和溢流管(13)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集水管(11)的底部与储水管(12)的底部通过弯管Ⅰ连通,所述储水管(12)的顶部和溢流管(13)的顶部通过弯管Ⅱ连通;Y型的三通管(14)的一端与家庭生活废水管连通,Y型的三通管(14)的另外两端中的一端与集水管(11)连通,另一端与溢流管(13)连通,Y型的三通管(14)与集水管(11)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止回阀(17);所述出水管(15)与储水管(12)连通;所述排污管(16)与弯管Ⅰ连通,排污管(16)上安装有减压阀(18);所述净化装置(19)设置在集水管(12)的底部;所有的双U型管单元(1)中最上一个双U型管单元的集水管(11)的顶部与雨水水箱(2)连通;上一个双U型管单元(1)的溢流管(13)与下一个双U型管单元(1)的集水管(1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康江如芸王志勇刘鑫宋猛利龙建崔军吴志远胡静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