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牵引下罗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975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牵引下罗拉,该下罗拉包括一光轴基体,在光轴基体表面等距设置沟槽结构,所述的沟槽结构滚压轧制而成,所述的下罗拉材质选用45钢,在其沟槽结构的表面喷涂一层铜基合金,所述的铜基合金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为:Cu45%-55%、Mn3%-8%、Ni8%-13%、Zn20%-25%、Pb10%-15%以及Ti1%-2%。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高性能牵引下罗拉,该牵引下罗拉结构设计合理,在其沟槽结构表面增设的铜基合金涂层,有效的提升了沟槽结构的耐磨性和耐蚀性,使牵引下罗拉的使用性能更加优良,使用寿命更加持久;同时,有效优化了所牵引纱线条的均匀度和表面质量,降低了纱线条的波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牵引下罗拉,尤其涉及一种耐磨、耐蚀性能突出的高性能牵引下罗拉,属于纺织配件

技术介绍
纺织机上的牵引下罗拉由光轴、间隔设置的沟槽结构和连接端组成。牵引下罗拉上的沟槽结构与上罗拉上的皮辊组成钳口,起到握持和牵引纱线的作用。普通的牵引下罗拉的材质选用45钢或20渗碳钢,由于牵引下罗拉裸露在空气中,极易被腐蚀;同时牵引下罗拉上的沟槽结构与皮辊之间摩擦力较大,沟槽结构上齿形容易磨钝,降低了牵引下罗拉的使用寿命,且加剧了纺织过程中纤维条的波动性,影响纱支的均匀度和表面质量。现行技术中,对牵引下罗拉表面性能的改进仅限于镀铬、铜铅合金等耐蚀元素,在增强耐蚀性时并不能兼顾耐磨性,使牵引下罗拉的实用性受到限制;同时,改良方法成本较高,制备工序复杂,不适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牵引下罗拉,该牵引下罗拉结构设计合理,在其沟槽结构表面喷涂一层铜基合金,有效提升了沟槽结构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高性能牵引下罗拉,该下罗拉包括一光轴基体,在光轴基体表面等距设置沟槽结构,所述的沟槽结构滚压轧制而成,所述的下罗拉材质选用45钢,在其沟槽结构的表面喷涂一层铜基合金,所述的铜基合金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为=Cu 45%-55%、 Mn 3%-8%、Ni 8%_13%、Zn 20%_25%、Pb 10%_15% 以及 Ti 1%_2%。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铜基合金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为Cu 46%-50%、Mn 4%_6%、Ni 10%_12%、Zn 20%_22%、Pb 10%_12% 以及 Ti 1%_1· 5%。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铜基合金所采用的涂覆工艺为等离子喷涂工艺。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铜基合金原料中的各组分均为微粉,研磨混料后的颗粒度不小于400目。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铜基合金涂层的厚度约为8-10um。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高性能牵引下罗拉,该牵引下罗拉结构设计合理,在其沟槽结构表面增设的铜基合金涂层,有效的提升了沟槽结构的耐磨性和耐蚀性,使牵引下罗拉的使用性能更加优良,使用寿命更加持久;同时,有效优化了所牵引纱线条的均匀度和表面质量,降低了纱线条的波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高性能牵引下罗拉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I、光轴基体,2、沟槽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高性能牵引下罗拉结构示意图;该下罗拉包括一光轴基体1, 在光轴基体I表面等距设置沟槽结构2,所述的沟槽结构2滚压轧制而成,所述的下罗拉材质选用45钢,在其沟槽结构2的表面喷涂一层铜基合金,所述的铜基合金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为Cu 45%-55%、Mn 3%_8%、Ni 8%_13%、Zn 20%_25%、Pb 10%_15% 以及 Ti 1%_2%。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高性能牵引下罗拉的铜基合金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为Cu 46%-50%、Mn 4%_6%、Ni 10%_12%、Zn 20%_22%、Pb 10%_12% 以及 Ti 1%_1. 5% ;铜基合金原料中的各组分均为微粉,研磨混料后的颗粒度不小于400目。铜基合金所采用的涂覆工艺为等离子喷涂工艺;在喷涂之前需进行喷涂面预处理,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表面净化处理、表面粗化处理以及基体预热等;表面净化处理可选用超声波清洗,该清洗方式效率高,表面清洗质量高,用于清除各种死角的油污;表面粗化处理为喷砂处理,砂料选用16号棕刚玉,喷砂压力为3-4MPa,时间约为2_3分钟,用于清除工件表面的毛刺;基体预热在整体式加热炉中进行,预热温度控制在200°C -250°C ; 在热喷涂实施过程中,电流设置为500A,电压设置为35V,保护气体选用Ar气,压力控制在O.35-0. 4MPa,送粉速度为2_2. 5g/min,喷涂距离为80mm,喷涂角度为45° ;在高压气流带动下,熔融状态的铜基合金微粉以300m/s的速度喷射到沟槽结构2的表面,并形成合金涂层;冷却至室温后的铜基合金涂层的厚度约为8-10um,致密度在96%以上。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高性能牵引下罗拉,其特点是该牵引下罗拉结构设计合理, 在其沟槽结构表面增设的铜基合金涂层,有效的提升了沟槽结构的耐磨性和耐蚀性,使牵引下罗拉的使用性能更加优良,使用寿命更加持久;同时,有效优化了所牵引纱线条的均匀度和表面质量,降低了纱线条的波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性能牵引下罗拉,该下罗拉包括一光轴基体,在光轴基体表面等距设置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结构滚压轧制而成,所述的下罗拉材质选用45钢,在其沟槽结构的表面喷涂一层铜基合金,所述的铜基合金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为:Cu?45%?55%、Mn?3%?8%、Ni?8%?13%、Zn?20%?25%、Pb?10%?15%以及Ti?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牵引下罗拉,该下罗拉包括一光轴基体,在光轴基体表面等距设置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结构滚压轧制而成,所述的下罗拉材质选用45钢,在其沟槽结构的表面喷涂一层铜基合金,所述的铜基合金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为=Cu 45%-55%、Mn 3%-8%、Ni 8%_13%、Zn 20%_25%、Pb 10%_15% 以及 Ti 1%_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耐磨性牵引下罗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基合金的主要成分及其百分含量为Cu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云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社翊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