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凌晖专利>正文

一种注射器的胶塞卡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500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射器的胶塞卡合结构,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注射器筒体,在筒体卷边上方设置卡环滑腔体及卡环。注射完后,芯杆将前端的胶塞拉回到卡环滑腔体内,并使其特定结构固定在里面,无法往前推及芯杆、胶塞无法被拉出筒体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打破传统注射器的设计理念,本产品的优点在于: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制造工艺难度低、工序少、节约成本、易于生产、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注射器使用完后,透过回拉后芯杆无法被拉出筒体也同时无法再住前推的一种注射器胶塞卡合结构。
技术介绍
不安全注射现象包括滥用注射、注射器未经消毒灭菌、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废弃物处理不当、操作污染、制剂污染等。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2170万人感染乙肝病毒,200万人感染丙肝病毒,9. 6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使130万人提早死亡,直接医疗费用达5. 35亿美元。 自从1981年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以来,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相关研究表明,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率。我国乙型肝炎高发,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I. 2亿,丙肝病毒感染率也达到1.7%,艾滋病在我国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我国的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国外有家医院曾抽验了在急诊室就诊的2523名病人的血样,其中18%的病人HCV (丙肝病毒)血清反应阳性;5%的病人HBV(乙肝病毒)血清反应阳性;6%的病人HIV (艾滋病病毒)血清反应阳性。而实际上,这些病人在就诊时并不都知道自己感染了病毒,因此,医护人员所面临的潜在危险又大大增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I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IV、HCV感染的可能性分别为O. 3% O. 5%、4% 10%,而易感人群发生I次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 30%,由此可见针刺伤的危害。而本专利技术针对有效防止二次使用、医务人员被针头误伤而导致的感染、和处理医疗废弃物及不知情人员被针头误伤而导致的感染,真正达到三方面的安全(对病患的安全、对医务人员的安全、对环境的安全)做到真正的安全注射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器的胶塞卡合结构,它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工艺简单,工艺步骤少,能有效控制成本,且产品使用稳定性较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射器的胶塞卡合结构,它主要包括注射器筒体⑴;胶塞⑵;防推勾⑶;胶塞上筋⑷;胶塞下筋(5);卡环滑腔体(6);筒体卷边(7);芯杆(8);助堆板(9);卡环(10);卡环外卡点(11);卡环滑腔体内卡点(12),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筒体(I)与筒体卷边(7)间有卡环滑腔体¢);卡环滑腔体(6)内与卡环(10)做配合使其能上下运动。在使用注射完后,芯杆(8)将其胶塞(2)拉回卡环滑腔体(6)内,并卡死在防推勾(3)与助堆板(9)之间。本专利技术打破一般注射器在使用后芯扞无法被拉出筒体可以完全卡死在筒体末端的设计理念,采用胶塞(2)自身为软材质的特性,而注射器筒体(I)上的防推勾(3)与卡环(10)上的助堆板(9)材质上比胶塞(2)硬并带有夹角的巧妙结合。使其同类型注射器,更具有很好不受生产及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功能尚失。有效降低生产工艺难度,减少工艺步骤,缩短工序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本产品的优点在于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制造工艺难度低、工序少、节约成本、易于生产、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专利注射器筒体;卡环;胶塞、芯杆组合时结构示意2为本专利技术专利注射器筒体;卡环;胶塞、芯杆组合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专利实施例注射完成后芯杆、胶塞拉回卡死在筒体时结构示意中注射器筒体⑴;胶塞⑵;防推勾⑶;胶塞上筋⑷;胶塞下筋(5);卡环滑腔体(6);筒体卷边(7);芯杆⑶;助堆板(9);卡环(10);卡环外卡点(11);卡环滑腔体内卡点(12)。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图2、图3中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射器筒体⑴;胶塞⑵;防推勾⑶;胶塞上筋⑷;胶塞下筋(5);卡环滑腔体(6);筒体卷边(7);芯杆⑶;助堆板(9);卡环(10);卡环外卡点(11);卡环滑腔体内卡点(12),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一 )、注射器筒体(I)下方的防推勾(3)其形狀为环状体或花伴状体的倒勾、厚度为O. I至100毫米、高度为O. 5到500毫米、角度为3度到50度的夹角;在卡环(10)上方有助堆板(9)其形狀为环状体或花伴状体的斜角、厚度为O. I至100毫米、高度为O. 5到500毫米、角度为3度到70度的夹角。其卡环(10)装进卡环滑腔体(6)内,芯杆⑶顶端上安装胶塞(2),其胶塞(2)的胶塞上筋(4)大于注射器筒体(I)内径也大于防推勾(3)的内径尺寸;而胶塞下筋(5)尺寸大于助堆板(9)外径,而防推勾(3)的内径尺寸又小于助堆板(9)外径尺寸。当胶塞(2)要装入注射器筒体(I)内时因胶塞(2)大于卡环(10)的内径,所以卡环(10)会向前运动直到助堆板(9)卡到防推勾(3),在芯杆⑶向前施压时胶塞(2)本身会有变形,同时也让助堆板(9)压迫防推勾(3)向外变形直至胶塞(2)全部通过防推勾(3)后方变回原形。(二)、当注射完成后,芯杆⑶向后拉,胶塞(2)后的胶塞下筋(5)将卡环(10)顺着卡环滑腔体(6)往回拉,直至卡环外卡点(11)其外径大于卡环滑腔体内卡点(12),角度为75度到90度夹角;碰到卡环滑腔体内卡点(12)其内径小于卡环外卡点(11)角度为50度到80度夹角,后卡住;同时整个胶塞(2)也通过了防推勾(3)的位置,而防推勾(3)也变为原来形状。产生了芯杆(8)无法往前堆及往后拉的效果。往前推,胶塞上筋(4)会刺入防推勾(3)、往后拉会助堆板(9)会刺入胶塞下筋(5)内。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方便回拉受力变形,注射器筒体(I)、芯杆(8)与卡环(10)其相关结构的材质可为硬物状体或塑料,而胶塞(2)的材质可为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或硅胶。如图4中所示,有效防止二次使用、医务人员被针头误伤而导致的感染、和处理医疗废物及不知情人员被针头误伤而导致的感染,真正达到三方面的安全(对病患的安全、对医务人员的安全、对环境的安全)做到真正的安 全注射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器的胶塞卡合结构,它主要包括注射器筒体(1);胶塞(2);防推勾(3);胶塞上筋(4);胶塞下筋(5);卡环滑腔体(6);筒体卷边(7);芯杆(8);助堆板(9);卡环(10);卡环外卡点(11);卡环滑腔体内卡点(12),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筒体(1)与筒体卷边(7)间有卡环滑腔体(6);卡环滑腔体(6)内与卡环(10)做配合使其能上下运动。在使用注射完后,芯杆(8)将其胶塞(2)拉回卡环滑腔体(6)内,并卡死在防推勾(3)与助堆板(9)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射器的胶塞卡合结构,它主要包括注射器筒体(I);胶塞(2);防推勾(3);胶塞上筋⑷;胶塞下筋(5);卡环滑腔体(6);筒体卷边(7);芯杆⑶;助堆板(9);卡环(10);卡环外卡点(11);卡环滑腔体内卡点(12),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筒体(I)与筒体卷边(7)间有卡环滑腔体(6);卡环滑腔体(6)内与卡环(10)做配合使其能上下运动。在使用注射完后,芯杆(8)将其胶塞(2)拉回卡环滑腔体(6)内,并卡死在防推勾(3)与助堆板(9)之间。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胶塞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注射器筒体(I)下方的防推勾(3)其形狀为环状体或花伴状体的倒勾、厚度为O. I至100毫米、高度为O. 5到500毫米、角度为3度到50度的夹角。3.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胶塞卡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卡环(10)上方有助堆板(9)其形狀为环状体或花伴状体的斜角、厚度为O. I至100毫米、高度为O. 5到500毫米、角度为3度到70度的夹角。4.按权利要求I和2和3所述的一种注射器的胶塞卡合结构,卡环(10)装进卡环滑腔体(6)内,芯杆⑶顶端上安装胶塞(2),其胶塞⑵的胶塞上筋⑷大于注射器筒体(I)内径也大于防推勾(3)的内径尺寸;而胶塞下筋(5)尺寸大于助堆板(9)外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雄
申请(专利权)人:田凌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