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调节发酵培养液上方空气气压以及氧气浓 度来实现细菌纤维素薄膜的密疏双层结构,并在培养过程中加入缓释微球制得具备疏密结构的多孔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
技术介绍
皮肤被覆盖于人体全身表面,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是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重要边界器官。皮肤不仅能使人体不受到污染物或细菌的侵袭,也能保持人体水分不流失。由于皮肤对人体的重要保护作用,因此一旦皮肤发生大面积损伤或缺失时,便会对人体造成致命的伤害。皮肤不具备自修复的功能,为了修复、代替缺损的皮肤组织,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开发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人造皮肤。从结构上来说人体皮肤由表皮层和真皮层组成。表皮层在皮肤的最外层,表皮细胞彼此联接紧密,主要起到抵抗外界刺激以及防御的功能,因此是皮肤结构中最致密的一层。真皮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主要起到保持皮肤弹性和张力的作用。由于真皮层中还富含血管、淋巴管以及毛发、皮脂腺、汗腺和肌肉,因此真皮层相较于表皮层结构更为疏松。因此,从表皮层到真皮层,人体的皮肤在结构上是具备一定梯度性的。早期的人造皮肤主要有网状编织类人造皮肤,聚氨酯人造皮肤以及有机硅膜人造皮肤。这些早期人造皮肤无梯度变化,为均一结构,因此应用于临床治疗时不利于细胞的附着生长,造成新生皮肤生长缓慢从而延长了伤口愈合时间和治疗周期。具有梯度结构的人造皮肤从结构上来看更接近真实的皮肤,因此可以有效诱导缺损组织处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化。利用具有梯度结构的人造皮肤原位诱导缺损皮肤再生,可以大大的缩短伤口愈合周期。此外,还可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备疏密结构的多孔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其特征是:具备疏密结构的多孔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是由两层结合紧密的细菌纤维素膜构成,所述的两层结合紧密的细菌纤维素膜为致密层与疏松层;所述的结合紧密是指所述致密层的纤维素微纤丝与所述疏松层的纤维素微纤丝通过β?1,4?葡萄糖链中的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结合,形成分子层,层与层之间也通过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结合,无明显物理分层;其中所述致密层中的纤维素含量0.7×10?2~1.0×10?2g/cm3;所述疏松层中的纤维素含量0.2×10?2~0.5×10?2g/cm3,所述疏松层中均匀分布有孔径为50~250mm的微孔,孔隙率在80%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疏密结构的多孔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其特征是具备疏密结构的多孔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是由两层结合紧密的细菌纤维素膜构成,所述的两层结合紧密的细菌纤维素膜为致密层与疏松层;所述的结合紧密是指所述致密层的纤维素微纤丝与所述疏松层的纤维素微纤丝通过P -I, 4-葡萄糖链中的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结合,形成分子层,层与层之间也通过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结合,无明显物理分层; 其中所述致密层中的纤维素含量0. 7X 10_2 I. OX 10_2g/cm3 ;所述疏松层中的纤维素含量0. 2 X Kr2 0. 5X l(T2g/cm3,所述疏松层中均匀分布有孔径为50 250mm的微孔,孔隙率在80%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备疏密结构的多孔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菌纤维素膜是由菌种消耗糖源,分泌纤维素微纤丝通过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结合形成;所述的菌种是指能够生物合成纤维素的微生物,包括木醋杆菌、产醋杆菌、醋化杆菌、巴氏醋杆菌、葡萄糖杆菌、农杆菌、根瘤菌、八叠球菌、洋葱假单胞菌、椰毒假单胞菌或空肠弯曲菌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备疏密结构的多孔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备疏密结构的多孔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的厚度为8 15mm,其中所述疏松层的厚度为6 13mm。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具备疏密结构的多孔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发酵培养液的调配; 发酵培养液组分,以质量百分数计,单位为wt% :葡萄糖、果糖、蔗糖或甘露醇2 5,蛋白胨0. 05 0. 5,酵母膏0. 05 0. 5,柠檬酸0. 01 0. 1,磷酸氢二钠0. 02 0. 2,磷酸二氢钾0. 01 0. I,余量为水; 发酵培养液的pH为4. 0 6. 0 ; 将上述组分混合后经高压蒸汽灭菌后紫外辐照并冷却至室温,通纯氧,即得发酵培养液; 2)菌种扩培; 将所述的发酵培养液接种和扩培;扩培程度菌种细胞数目在2 X IO5 2 X IO7个/ml ; 3)静置培养; 将扩培后的菌液转移至装有发酵培养液的培养容器中,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28 .32 °C静置培养; 通过分步调节发酵培养液上方空气整体气压以及氧气分压来实现细菌纤维素薄膜的疏密双层结构;通过在疏松层静置培养过程中添加缓释微球,使纤维素微纤丝之间通过分子内与分子间氢键结合,结晶形成细菌纤维素的过程中,原位包覆缓释微球,微球降解后,形成疏松层内部多孔结构; a.细菌纤维素生长诱导期I 2天控制与发酵培养液液面相接触的空气压力为I个标准大气压,直至细菌将发酵培养液中溶解的氧气消耗殆尽后浮上液面,液面出现一层半透明的细菌纤维素薄膜; b.细菌纤维素快速生长期2 3天控制与细菌纤维素膜上表面空气压力为I个标准大气压,同时保持氧气体积浓度在10 15%范围内;至细菌纤维素薄膜厚度达到0. 3 ,0.5mm ; c.细菌纤维素平稳生长期3 4天 平稳生长期分两个阶段 致密层形成阶段,加压使与细菌纤维素膜上表面相接触的空气压力在I. I I. 5个标准大气压范围内,同时提高氧气浓度至50 100%范围内;直至细菌纤维素膜厚度达到I 4mm ; 疏松层形成阶段,维持与细菌纤维素膜上表面相接触的空气压力为I个标准大气压,同时维持氧气浓度为10 15%,直至细菌纤维素薄膜厚度增长至2 8mm时,在细菌纤维素薄膜上表面均匀加入缓释微球;维持与细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喆,杨敬轩,王利群,郑羿,张云,王华平,陈仕艳,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