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原位注射技术的土壤水溶性养分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316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原位注射技术的土壤水溶性养分试验方法,该方法通过注射技术直接将定量的水溶性养分注射到植物根系土壤中,从而使同一处理小区内的所有植株根层土壤中试验目标养分的浓度一致,从而克服大田试验的控制性差、土壤养分变异性大的缺点。即兼顾了大田试验的便利性,又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大田试验存在的上述问题。由于不需要额外的多小区精确灌溉施肥设施,从而大幅减少试验的设备费用。减少设备的布设和操作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时因为养分处理的均一性好,还能带来试验小区的面积大幅减小的额外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通过土壤养分试验获得植物对土壤中根层养分的真实反应,是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的重要研究手段。当前主要采用的方式及其优缺点见表I。表I.主要养分试验方式的优缺点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通过注射技术直接把养分定量注射进入植物根系层次的土壤中,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a、选择田间试验的地块,并在地块上划分小区,根据小区的面积确定监测单元(4),并确定土壤养分监测位点(2),根据植物生长位置(I)确定注射位点(3); b、注射位点的确定在种植密度为3.75 X IO4 3. OOX IO5pIant hm_2的密植模式的宽窄行种植和等行距种植模式中选择相邻4株植株为一个单元,在单元的中间位置设定为注射位点(3);在种植密度为7. 50X IO3 3. 75X IO4pIant hm_2的稀植模式中对每棵植株茎基部20cm处设定注射位点(3); C、土壤养分监测位点的确定将试验小区划分成2mX2m的小片田块,作为监测单元(4),每个监测单元(4)的中心位置为养分监测位点(2); d、在首次灌水施肥时,提前2天对每个小区的养分监测位点(2)进行养分监测,并按常规方法计算出各个注射位点(3)的注肥量; e、再用连续注射器在各个注射位点(3)将计算得到的养分以溶液的形式直接定量注射到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中,注射深度10-20cm。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在养分监测中对养分监测位点(2)的根层土壤取样,确定试验作物不同生育期主要根系的分布深度,在每次灌溉施肥前,用土钻取该生育阶段根层土体土样,将取出的新鲜土样充分混匀后,进行养分浓度速测和土壤含水量速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该方法通过注射技术直接将定量的水溶性养分注射到植物根系土壤中,从而使同一处理小区内的所有植株根层土壤中试验目标养分的浓度一致,从而克服大田试验的控制性差、土壤养分变异性大的缺点。即兼顾了大田试验的便利性,又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大田试验存在的上述问题。由于不需要额外的多小区精确灌溉施肥设施,从而大幅减少试验的设备费用。减少设备的布设和操作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时因为养分处理的均一性好,还能带来试验小区的面积大幅减小的额外优点。文档编号A01C23/02GK102972138SQ20121054497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王平, 田长彦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原位注射技术的土壤水溶性养分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注射技术直接把养分定量注射进入植物根系层次的土壤中,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a、选择田间试验的地块,并在地块上划分小区,根据小区的面积确定监测单元(4),并确定土壤养分监测位点(2),根据植物生长位置(1)确定注射位点(3);b、注射位点的确定:在种植密度为3.75×104~3.00×105plant?hm?2的密植模式的宽窄行种植和等行距种植模式中选择相邻4株植株为一个单元,在单元的中间位置设定为注射位点(3);在种植密度为7.50×103~3.75×104plant?hm?2的稀植模式中对每棵植株茎基部20cm处设定注射位点(3);c、土壤养分监测位点的确定:将试验小区划分成2m×2m的小片田块,作为监测单元(4),每个监测单元(4)的中心位置为养分监测位点(2);d、在首次灌水施肥时,提前2天对每个小区的养分监测位点(2)进行养分监测,并按常规方法计算出各个注射位点(3)的注肥量;e、再用连续注射器在各个注射位点(3)将计算得到的养分以溶液的形式直接定量注射到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中,注射深度10?20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田长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