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飞剪机构的设计,尤其是一种,属于作业运输类中的剪切领域。用图解法、实验法、解析法或优化法确定机构设计时,传统的连杆类飞剪机构都是根据给定轨迹来设计的,根据工艺要求直接解决连杆类飞剪机构的技术在国内外很少有介绍,1996年12月中国“钢铁”第31卷、第12期“按工艺要求直接求解飞剪机构参数”作者柳冉、胡光华,介绍了解决连杆类飞剪机构的参数确定。但是长期以来还无专业人员在滚筒类飞剪机构在不改变设备的外形尺寸、机电液接口尺寸的前提下,再按工艺要求来直接求解、设计机构参数。滚筒类和连杆类飞剪机在机器结构、剪刀形式、剪刀原理、飞剪运行轨迹都具有很大的区别,而且连杆类的剪切厚度大大小于滚动类剪切厚度,通过对专利和非专利文献的查新检索,至今尚未发现对滚筒类飞剪机构。采用以工艺要求为目标,以允许的差值为判据,任意给定初始方案,在约束条件的范围内确定飞剪机构参数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一种直接按工艺要求来定滚筒类飞剪机构设计中六项最佳结构参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所有原电器系统、设备、飞剪钢板的外形长宽尺寸,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工艺要求定滚筒类飞剪机构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按工艺要求建立一个模型,即上刀刃顶点在下剪刀平面止投影点的距离(即上锋距)Δ↓[1]与下刀刃顶点在上剪刀平面上投影点的距离(即下锋点)Δ↓[2]的动态变化之和的绝对值小于等于设备所要剪切的最小板厚δ↓[min]的上、下刀面侧间隙允许的最大波动量Δ↓[max],即 |Δ↓[1]±Δ↓[2]|≤Δ↓[max], ②将模型引用到最优化计算中去,将要确定的六个参数写成设计变量的剪切模型,即 X=[x↓[1],x↓[2],…,x↓[6]]↑[T]=[R↓[D],R↓[G],H↓[O],E,θ↓[c],θ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田,柳冉,沈成孝,赵兵,朱庆明,朱季瑞,朱进兴,蒋继中,潘纪根,董丰收,郁黎扬,李光胜,张晓秋,魏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