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网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1187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电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并网柜,包括:位于柜体内部的第一汇接排、第二汇接排和并联连接于第一汇接排和第二汇接排之间的至少两组接触器组件,其中,每组接触器组件包括安装底板以及固定于安装底板上的多相接触器,所述多相接触器具有与第一汇接排相位对应连接的第一转接排和与第二汇接排相位对应连接的第二转接排。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接触器组件的总工作电流可以与较大功率的变流器相匹配,并网柜的适应性较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电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并网柜
技术介绍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 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电产业链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在风机系统中,变流器作为核心部件,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的转子进行励磁实现对发电机的变速恒频控制,从而使发电机获得最佳的发电效率和发电质量。并网柜在风机系统中主要用于变流器与发电机和电网的连接控制、相关控制信号的采集以及二次回路的配置,主要包括断路器、接触器、信号采集元件、不间断电源、加热器和信号接口等。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并网柜内的接触器通常为单个,随着变流器功率的不断增加,单个接触器的工作电流已经无法与变流器相匹配,这使得整个并网柜的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并网柜,用以匹配较大功率的变流器,提高并网柜的适应性。本技术并网柜,包括位于柜体内部的第一汇接排、第二汇接排和并联连接于第一汇接排和第二汇接排之间的至少两组接触器组件,其中,每组接触器组件包括安装底板以及固定于安装底板上的多相接触器,所述多相接触器具有与第一汇接排相位对应连接的第一转接排和与第二汇接排相位对应连接的第二转接排。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接排和第二转接排为铜排。可选的,所述接触器组件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多相接触器为三相接触器。优选的,所述并网柜还包括固定于并网柜的柜体内部并沿进深方向依次设置的的固定横梁和固定底板,所述两组接触器组件中,第一组接触器组件的安装底板与固定底板固定连接,第二组接触器组件的安装底板与固定横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并网柜还包括固定于并网柜的柜体内部的一对导轨,所述安装底板具有与两个导轨分别滑动配合的两个滑块。较佳的,所述两组接触器组件中,第一组接触器组件的三相接触器所处的并联支路的等效电阻等于第二组接触器组件的三相接触器所处的并联支路的等效电阻。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由于并网柜内部具有并联连接于第一汇接排和第二汇接排之间的至少两组接触器组件,对比于现有技术,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接触器组件的总工作电流可以与较大功率的变流器相匹配,并网柜的适应性较佳。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并网柜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并网柜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拆分示意图;图3接触器组件结构示意图(拆除第一转接排和第二转接排后)。附图标记10-第一汇接排11-第二汇接排12-接触器组件13-安装底板14-多相接触器15-第一转接排 16-第二转接排17-固定横梁18-固定底板19-导轨20-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匹配较大功率的变流器,提高并网柜的适应性,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将至少两组接触器组件并联连接于并网柜内部的第一汇接排和第二汇接排之间,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接触器的总工作电流,进而使并网柜与较大功率的变流器相匹配。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并网柜,包括位于柜体内部的第一汇接排10、第二汇接排11和并联连接于第一汇接排10和第二汇接排11之间的至少两组接触器组件12,其中,每组接触器组件12包括安装底板13以及固定于安装底板13上的多相接触器14,所述多相接触器14具有与第一汇接排10相位对应连接的第一转接排15和与第二汇接排11相位对应连接的第二转接排16。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接触器组件12的数量可以为两组、三组或者多组,具体可根据变流器的功率进行匹配选择。多相接触器14具体可以为三相接触器或四相接触器(接触器的第一转接排15和第二转接排16对应为三相或者四相)等,此时,第一汇接排10和第二汇接排11的相位数量应与之相对应。在图I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组件12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多相接触器14为三相接触器。由于并网柜内部具有并联连接于第一汇接排10和第二汇接排11之间的至少两组接触器组件12,对比于现有技术,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接触器组件12的总工作电流可以与较大功率的变流器相匹配,并网柜的适应性较佳。所述第一转接排15和第二转接排16优选采用铜排,柜体内部的第一汇接排10和第二汇接排11也优选采用铜排,这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第一汇接排10与第一转接排15之间,以及第二汇接排11和第二转接排16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简单、可靠。请参照图I和图2所示,两组接触器组件12在柜体内部的固定方式具体为所述并网柜还包括固定于并网柜的柜体内部并沿进深方向依次设置的的固定横梁17(固定横梁17的数量不限,该实施例中,固定横梁17为两根)和固定底板18,所述两组接触器组件12中,第一组接触器组件12的安装底板13与固定底板18固定连接,第二组接触器组件12的安装底板13与固定横梁17固定连接。固定横梁17和固定底板18在柜体内部的固定方式不限,例如,可以直接与柜体固定连接,也可以与固定在柜体内的其它结构件固定连接从而间接与柜体固定连接。两组接触器组件12分别固定,固定较牢靠,且拆装方便、结构紧凑。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并网柜还包括固定于并网柜的柜体内部的一对导轨19,所述安装底板13具有与两个导轨19分别滑动配合的两个滑块20。在对两组接触器组件12进行安装时,首先将第一组接触器组件12推入导轨19,使第一组接触器组件12的安装底板13与固定底板18固定连接,然后安装两根固定横梁17并将第二组接触器组件12推入导轨19,使第二组接触器组件12的安装底板13与两根固定横梁17固定连接。该设计便于两组接触器组件12的安装定位,并且使得操作人员的安装操作较为省力、便捷,可靠性较高。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两组接触器组件12中,第一组接触器组件12的三相接触器所处的并联支路的等效电阻等于第二组接触器组件12的三相接触器所处的并联支路的等效电阻。在接触器组件并联后,各条并联支路是否均流(即电流相等)对接触器的使用寿命有着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如果其中一条支路的电流较大,将可能导致该支路的接触器被烧毁,一旦该支路的接触器烧毁,另一条支路的电流将增大为总电流,进而导致剩余的接触器被烧毁,最终影响到整个并网柜的功能特性。为实现均流,可以在考虑铜排的宽度(铜排的厚度通常为标准值)后适当调整两条并联支路的汇合点位置,通过不同长度的 铜排连接来调整两条支路的等效电阻。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权利要求1.一种并网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柜体内部的第一汇接排(10)、第二汇接排(11)和并联连接于第一汇接排(10)和第二汇接排(11)之间的至少两组接触器组件(12),其中, 每组接触器组件(12)包括安装底板(13)以及固定于安装底板(13)上的多相接触器(14),所述多相接触器(14)具有与第一汇接排(10)相位对应连接的第一转接排(15)和与第二汇接排(11)相位对应连接的第二转接排(16)。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并网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排(15)和第二转接排(16)为铜排。3.如权利要求I或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网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柜体内部的第一汇接排(10)、第二汇接排(11)和并联连接于第一汇接排(10)和第二汇接排(11)之间的至少两组接触器组件(12),其中,每组接触器组件(12)包括安装底板(13)以及固定于安装底板(13)上的多相接触器(14),所述多相接触器(14)具有与第一汇接排(10)相位对应连接的第一转接排(15)和与第二汇接排(11)相位对应连接的第二转接排(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峰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