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1024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内置电源变换电路的适配器本体(1),本体上留有一空缺,空缺处插接一个可以连接外部电源的插头组件;空缺由适配器本体的一个竖立的侧壁和水平的顶面围成,侧壁上开有一插座孔(2),孔内设有至少两根连接电源变换电路的PIN针(3);插头组件一端设有与插座孔相配的插头(4),插头内设与PIN针插接且与PIN针数量相等的弹片孔(5),插头组件顶部设有与外部电源插接的插脚,弹片孔与插脚在插头组件内部电连接;空缺处顶面与插头组件底部之间设有引导插座孔与插头进行插接或分离的导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可靠,不易磨损松动,防摔防震,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适配器,尤其涉及一种配套多种连接插头的组合式电源适配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电力。为便于用电人们创造了多种适用于工业生产或民用的电源插座和与之适配的插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可更换插脚的电源适配器,相互定位、组接部位都是通过在可替换电源插接组件两侧边设置外凸的导轨,并于与其组接的壳体上设立相适配的滑槽,两者如需紧密 配合必须有较高的精度,这无疑增加了制造成本。对于其廉价的电源适配器很难实现达到如此高的要求,现有结构中经常出现壳体与可替换电源插接组件间配合松散,存在安全隐患。且现有结构,其两者组接部位一旦出现磨损,松动情况更加严重,外力碰撞容易造成两者相互脱落,产生不必要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是为了解决现有可更换插脚的电源适配器,插头组件与适配器本体之间结构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可靠、部件间结合牢固的电源适配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内置电源变换电路的适配器本体,本体上留有一空缺,空缺处插接一个可以连接外部电源的插头组件;所述空缺由适配器本体的一个竖立的侧壁和水平的顶面围成,侧壁上开有一插座孔,孔内设有至少两根连接电源变换电路的PIN针;所述插头组件一端设有与插座孔相配的插头,插头内设与PIN针插接且与PIN针数量相等的弹片孔,插头组件顶部设有与外部电源插接的插脚,弹片孔与插脚在插头组件内部电连接;所述空缺处顶面与插头组件底部之间设有引导插座孔与插头进行插接或分离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空缺处顶面的导轨、设置在插头组件底部的凹槽,导轨和凹槽的横截面皆为“7”字形。所述导向结构也可以包括设置在空缺处顶面的导轨、设置在插头组件底部的凹槽,导轨和凹槽的横截面皆为“T”字形。所述插头组件可以为国标两脚插头。所述插头组件可以为美规两脚插头。所述插头组件可以为欧规两脚插头。所述插头组件可以为澳规两脚插头。所述插头组件可以为英规三脚插头。本技术通过完善插头组件与适配器本体的配合,克服了现有可更换插脚的电源适配器结合部位松动,磨损后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I、双条导轨设计,增加插头组件的连接可靠度。2、通过导轨的导向作用,使插接准确。3、导轨置于适配器本体内腔中,减少主要导向定位部分受损的可能,增加了产品耐用性。本技术在粗加工成型情况下实现紧密结合。当定位结构受损时,能够通过其它部件使两者依然保持紧密配合,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合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合完成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美规插头;图6为本技术欧规插头;图7为本技术型澳规插头;图8为本技术型英规插头;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适配器本体立体视图;附图说明图10为图9中适配器本体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内置电源变换电路的适配器本体1,适配器本体上留有一空缺,空缺处插接一个可以连接外部电源的插头组件;所述空缺由适配器本体的一个竖立的侧壁和水平的顶面围成,侧壁上开有一插座孔2,孔内设有至少两根连接电源变换电路的PIN针3 ;所述插头组件一端设有与插座孔相配的插头4,插头内设与PIN针插接且与PIN针数量相等的弹片孔5,插头组件顶部设有与外部电源插接的插脚,弹片孔与插脚在插头组件内部电连接;所述空缺处顶面与插头组件底部之间设有引导插座孔与插头进行插接或分离的导向结构。插头组件制成多款,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供电制式。在使用时,根据当地的供电制式选用适当的插头组件,并将之插在适配器本体上,以连通电网进行变电、用电。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空缺处顶面的导轨12、设置在插头组件底部的凹槽14,导轨和凹槽的横截面皆为“7”字形。图3示出了适配器本体I与插头组件分解示意图,本例中的插头组件为国标两脚插头7,插头组件底部朝上露出凹槽14。图I示出了组合过程示意图,插头组件可以沿着导轨12左右移动。图2示出了插头组件与适配器本体组合插接完成示意图,图标16所指的是可折叠的片状插脚。图4示出了插头组件与适配器本体组合插接完成后的剖视图,由于导轨和凹槽的横截面皆为“7”字形,能相互勾住对方,以引导插座孔与插头正确插接,并在使用中不会脱落。参看图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空缺处顶面的导轨12、设置在插头组件底部的凹槽,导轨和凹槽的横截面皆为“T”字形。参看图10示出的本例中适配器本体I的横截面图,导轨和凹槽能相互勾住对方,以引导插座孔与插头正确插接,并在使用中不会脱落。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插头组件为美规两脚插头8,图标19所指的是片状的插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插头组件为欧规两脚插头9,图标17所指的是圆柱状插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插头组件为澳规两脚插头10,图标18所指的是片状的且呈八字分布的插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插头组件为英规三脚插头11,图标20所指的是形状如长方体的三脚插脚。需要指出,插头组件远不只上述几款,还可针对各国家和地区制备多种款式,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非起限制作用。任何未脱离本申请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简单替换,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内置电源变换电路的适配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适配器本体上留有一空缺,空缺处插接一个可以连接外部电源的插头组件; 所述空缺由适配器本体的一个竖立的侧壁和水平的顶面围成,侧壁上开有一插座孔(2),孔内设有至少两根连接电源变换电路的PIN针(3); 所述插头组件一端设有与插座孔相配的插头(4),插头内设与PIN针插接且与PIN针数量相等的弹片孔(5),插头组件顶部设有与外部电源插接的插脚,弹片孔与插脚在插头组件内部电连接; 所述空缺处顶面与插头组件底部之间设有引导插座孔与插头进行插接或分离的导向结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空缺处顶面的导轨(12)、设置在插头组件底部的凹槽(14),导轨和凹槽的横截面皆为“7”字形。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空缺处顶面的导轨(12)、设置在插头组件底部的凹槽,导轨和凹槽的横截面皆为“T”字形。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为国标两脚插头(7)。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为美规两脚插头(8)。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为欧规两脚插头(9)。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为澳规两脚插头(10)。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为英规三脚插头(1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内置电源变换电路的适配器本体(1),本体上留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内置电源变换电路的适配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适配器本体上留有一空缺,空缺处插接一个可以连接外部电源的插头组件;所述空缺由适配器本体的一个竖立的侧壁和水平的顶面围成,侧壁上开有一插座孔(2),孔内设有至少两根连接电源变换电路的PIN针(3);所述插头组件一端设有与插座孔相配的插头(4),插头内设与PIN针插接且与PIN针数量相等的弹片孔(5),插头组件顶部设有与外部电源插接的插脚,弹片孔与插脚在插头组件内部电连接;所述空缺处顶面与插头组件底部之间设有引导插座孔与插头进行插接或分离的导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福瑞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