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月琼专利>正文

连续性同轴电缆线多接触点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091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01:43
一种连续性同轴电缆线多接触点连接器,包括一电缆线连接主体,一接触弹片,及一环状螺帽,该电缆线连接主体更包括一环状主体,于环状主体外周形成一颈缩部,于环状主体内套接一内部环状柱体,并于外周面相邻于颈缩部具有一外肩部,该环状螺帽相对于环状主体颈缩部设有一凹沟,于内部环状柱体且相对外肩部位置上设有一嵌制内孔,该外肩部与嵌制内孔间设有一接触弹片,于一侧设有多个触片以使环状螺帽及内部环状柱体间形成稳定之多触点接地回路,当环状螺帽与F接头旋接后,旋入顺畅且不费时,即使在未旋紧状态下,也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连续性同轴电缆线多接触点连接器,用以连接一同轴电缆线至一对接件,除了能确保信号传输良好的连续性以外,更由于特殊的环圈状多接触点设计,使得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的环状螺帽旋入F接头外螺牙时,旋入顺畅且不费时,只要有旋入即使没有旋紧,也能有好的接地回路,能使此连续性同轴电缆线多接触点连接器的接地回路构件更为稳定可靠的确实导接。
技术介绍
现有作为讯号传输线的电缆线可能在同一规格下,具有不同尺寸的线材外径,因此,一般同轴电缆线连接器通常要能同时组接此类电缆线,在申请人的美国专利申请案号13/274, 308「连续性同轴缆线连接器」和美国专利申请案号13/412,972「具有多接触点弹片之连续性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前两案中,即提供了此种类型的电缆线连接器。此两种连续性同轴缆线连接器,主要都是将环状主体前端形成一颈缩部,该颈缩部上具有一凹沟以收容一防水O型环或在环状螺帽后端内形成一凹沟以收容一防水O型环,并将一多点接触弹片套设于该环状主体的颈缩部上,与该环状螺帽后方接触端面接触,使得环状螺帽的贴合面与内部环状柱体的抵持面抵紧连为一体,当环状螺帽旋入对接件的F接头时,只要有旋入即使没有旋紧,也能有良好的接地回路,以保持电缆线与对接件之间的讯号传输良好,确保终端设备画面能有清晰的影像。在该前两案中,所提的多点接触弹片都是套设于该环状主体的颈缩部上,与该环状螺帽后方接触端面接触,使得环状螺帽的贴合面与内部环状柱体的抵持面抵紧连为一体,抵持的越紧则接地回路的效果越好,但相对环状螺帽旋入对接件F接头时的旋入阻力也就越大且费时,不利于施工人员装配,有待改善。以图I所示其中一种习用电缆线连接器91为例,此类同轴电缆线连接器91主要是将电缆线90组合于一电缆线连接器91,再与一对接件92(参图2)连结;已组合电缆线90的电缆线连接器91与所述对接件92的接合介面主要包括在电缆线连接器91设有一含内螺牙94的环状螺帽93,对接件92则在相对端部设有一含外螺牙96的F接头95,两者因而可旋紧组接成一体。依上述的组接结构除了必须使电缆线90的中心导体97插接入上述F接头95的预设夹持弹片98中以完成信号导接之外,外部相关构件包括上述预设于电缆线连接器91内部环状柱体99的抵贴部902必须透过环状螺帽93旋入外螺牙96与F接头95的端面903确实旋紧导接,配合预设于电缆线90的金属编织网层901形成良好的接地回路,才能维持组装电缆线90后的电缆线连接器91与对接件92之间的良好讯号传输功能。但在现有连接器中,上述电缆线连接器91内部环状柱体99的抵贴部902与F接头95的端面903之间的接地导接结构一直有难以确实旋紧接触,或长期使用发生环状螺帽93从外螺牙96松脱导致环状柱体99的抵贴部902与F接头95的端面903之间没有旋紧接触,如何使上述F接头95与环状柱体99形成良好的接地回路,确保电缆线连接器91与对接件92之间具有能稳定讯号传输功能,且当环状螺帽93旋入F接头95的外螺牙96时,旋入顺畅且不费时成为此类连接器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性同轴电缆线多接触点连接器,其结构简单,装卸便利,能确保电缆线连接器的接地回路构件确实导接,使整个电缆线连接器因而更为稳定可靠。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性同轴电缆线多接触点连接器,包含一电缆线连接主体,一接触弹片,及一组接于所述电缆线连接主体端部以供组接电缆线的环状螺帽,所述的环状螺帽组接于一对接件;所述电缆线连接主体至少具有一内部环状柱体及一环状主体;所述电缆线连接主体还包括一含有中空内孔的外轴环,一塑胶轴套组装于该外轴环的中空内孔内;中空状的所述环状主体由上述外轴环的一端伸入该外轴环的中空内孔内以与上述塑胶轴套对接,并于所述中空状的环状主体的一端外周设一颈缩部;该内部环状柱体由所述环状主体的一端套接进入该环状主体内并延伸进入外轴环内部,该内部环状柱体于外周设相邻于上述颈缩部的一外肩部;所述环状螺帽组接套合于环状主体及内部环状柱体的局部外周面,该环状螺帽相对于上述环状主体颈缩部设有一凹沟,相对于上述内部环状柱体外肩部设有一嵌制内孔;其特征在于上述外肩部与嵌制内孔之间设有一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设有环圈状的具有设定轴向宽度的本体以套合固定于环状螺帽嵌制内孔中,并在本体一侧设有多个一体间隔触片,所述的多个触片设为与所述环圈状本体非同一水平方向从而形成一大于该接触弹片本体厚度的另一较大径向厚度。其中,所述的多个触片以一斜向角度朝向所述电缆线连接主体内中心。其中,上述环状主体颈缩部与环状螺帽凹沟之间设有一 O形环,该O形环抵压密封于该环状主体颈缩部与该环状螺帽凹沟之间的间隙。其中,上述环状主体颈缩部与环状螺帽凹沟之间以相对的凹凸点相互组接。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的连续性同轴电缆线多接触点连接器由于在环状螺帽及内部环状柱体之间设有的接触弹片能形成不同径向厚度的多个一体式间隔触片,该接触弹片在连接器构件组装定位后,为受压的弹性状态,能使环状螺帽及内部环状柱体之间含有多个接触点,将环状螺帽及内部环状柱体确实导接成良好的接地回路,当环状螺帽旋入F接头外螺牙时,旋入顺畅且不费时,只要有旋入即使没有旋紧,也能有好的接地回路,确保信号传输良好,整个电缆线连接器因而更为稳定可靠,且具有更为经久耐用的结构型态。附图说明图I :显示其中一种习用电缆线连接器组合剖视图。图2 :显示用以组接图I电缆线连接器的对接件结构图。图3 :显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图。图4 :显示图3元件分解图。图4A :显示图4接触弹片局部放大图。图5 :显示图3组接电缆线状态前的断面剖视图。图5A :显示图5环状螺帽及内部环状柱体交接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6 :显示图5A-A方向断面剖视图。图7 :显示如图5的断面剖视图组接其中一种电缆线。图8 :显示本技术另一可行实施例断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新颖性及其他特点将于配合以下附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而趋于明了。如图3所示,本技术设有一电缆线连接主体10,一环状螺帽20组接于所述电缆线连接主体10的端部,供组接电缆线90,使该环状螺帽20能组接于如前述图2的对接件92。·请同时参阅图4、图4A、图5及图5A,上述电缆线连接主体10包括一含有中空内孔的外轴环30,一塑胶轴套40组装于该外轴环30中空内孔,而一中空状环状主体50由上述外轴环30 —端伸入该外轴环30的中空内孔而与上述塑胶轴套40对接,并于所述中空状环状主体50的一端内部设有一迫紧内孔52且外部形成一颈缩部51,另于一内部环状柱体60前端面形成一抵贴部62,并相对该抵贴部62邻近位置形成一抵持面63,而该内部环状柱体60由所述环状主体50 —端套接入该环状主体50并延伸进入外轴环30内部,并于接口外周预设相邻于上述颈缩部51之一外肩部61,构成如上述的电缆线连接主体10。而该环状螺帽20由上述内部环状柱体60 —端套接于该环状主体50及内部环状柱体60局部外周面,该环状螺帽20相对于该环状主体50的颈缩部51位置上设有一凹沟21,并于该内部环状柱体60的外肩部61上设有一嵌制内孔22,该嵌制内孔22 —端连接一贴合面23 ;于图示可行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性同轴电缆线多接触点连接器,包含一电缆线连接主体,一接触弹片,及一组接于所述电缆线连接主体端部以供组接电缆线的环状螺帽,所述的环状螺帽组接于一对接件;所述电缆线连接主体至少具有一内部环状柱体及一环状主体;所述电缆线连接主体还包括一含有中空内孔的外轴环,一塑胶轴套组装于该外轴环的中空内孔内;中空状的所述环状主体由上述外轴环的一端伸入该外轴环的中空内孔内以与上述塑胶轴套对接,并于所述中空状的环状主体的一端外周设一颈缩部;该内部环状柱体由所述环状主体的一端套接进入该环状主体内并延伸进入外轴环内部,该内部环状柱体于外周设相邻于上述颈缩部的一外肩部;所述环状螺帽组接套合于环状主体及内部环状柱体的局部外周面,该环状螺帽相对于上述环状主体颈缩部设有一凹沟,相对于上述内部环状柱体外肩部设有一嵌制内孔;其特征在于:上述外肩部与嵌制内孔之间设有一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设有环圈状的具有设定轴向宽度的本体以套合固定于环状螺帽嵌制内孔中,并在本体一侧设有多个一体间隔触片,所述的多个触片设为与所述环圈状本体非同一水平方向从而形成一大于该接触弹片本体厚度的另一较大径向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月琼
申请(专利权)人:吕月琼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