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085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01:36
一种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包括接地面、第一极化偶极阵列单元与第二极化偶极阵列单元。除了接地网络与馈入网络之外,第一极化偶极阵列单元包括八个第一辐射部与八个第二辐射部。第一辐射部以及第二辐射部分别沿着第一极化轴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极化偶极天线。第二极化偶极阵列单元位于第一极化偶极阵列单元上方,包括八个第三辐射部与八个第四辐射部。第三辐射部与第四辐射部分别沿着第二极化轴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极化偶极天线。相邻的第一极化偶极天线与相邻的第二极化偶极天线在平行接地面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可收发两条彼此垂直的极化方向的电磁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天线,特别是涉及天线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
技术介绍
天线是无线通信领域中常用的元件,天线用以接收或发送电磁波。在现在射频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应用于无线网络的天线需求与日俱增。无线网络常用的技术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利用多天线进行数据传输。然而,在天线的设计上,利用不同极化且极化正交的电磁波特性增加传输效能。因此,天线的设计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用以接收/发送彼此垂直的极化方向的电磁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其包括接地面、第一极化偶极阵列单元与第二极化偶极阵列单元。第一极化偶极阵列单元包括第一接地网络、第一馈入网络、八个第一辐射部与八个第二辐射部。第一接地网络设置于位于接地面的上方且与接地面平行的第一平面上,第一接地网络具有第一接地端与八个第一接地导体。第一馈入网络设置于位于第一接地网络的上方且与接地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第一馈入网络具有第一馈入端与八个第一馈入导体。八个第一辐射部位于第二平面上,八个第一辐射部分别与八个第一馈入导体相连接。八个第二辐射部位于第一平面上,八个第二辐射部分别与八个第一接地导体相连接。每一个第一辐射部以及每一个第二辐射部分别沿着第一极化轴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个第二辐射部与每一个第一辐射部形成第一极化偶极天线。第二极化偶极阵列单元,包括第二接地网络、第二馈入网络、八个第三辐射部与八个第四辐射部。第二接地网络设置于位于第一馈入网络的上方且与接地面平行的第三平面上,第二接地网络具有第二接地端与八个第二接地导体。第二馈入网络设置于位于第二接地网络的上方且与接地面平行的第四平面上,第二馈入网络具有第二馈入端与八个第二馈入导体。八个第三辐射部位于第四平面上,八个第三辐射部分别与八个第二馈入导体相连接。八个第四辐射部位于第三平面上,八个第四辐射部分别与八个第二接地导体相连接。八个个第三辐射部中的每一个与八个第四辐射部中每一个分别沿着第二极化轴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八个第三辐射部中每一个与八个第四辐射部中每一个形成第二极化偶极天线。每一个第一极化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与每一个第二极化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彼此垂直且以第一频率操作,相邻的两个第一极化偶极天线与相邻的两个第二极化偶极天线在与接地面平行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进一步地,相邻的第一极化偶极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频率所对应的波长,相邻的第二极化偶极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频率所对应的波长。进一步地,第一频率介于4. 9GHz与5. 9GHz之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包括接地面、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极化偶极阵列单元与第二极化偶极阵列单元。第一基板平行设置于接地面的上方并与接地面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第二基板平行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上方并与第一基板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第一极化偶极阵列单元,包括第一馈入网络、第一接地网络、八个第一辐射部与八个第二辐射部。第一馈入网络具有第一馈入端与八个第一馈入导体,第一馈入网络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上表面。第一接地网络具有第一接地端与八个第一接地导体,第一接地网络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八个第 一辐射部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上表面,八个第一辐射部分别与八个第一馈入导体相连接。八个第二辐射部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八个第二辐射部分别与八个第一接地导体相连接。每一个第一辐射部与每一个第二辐射部分别沿着第一极化轴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个第二辐射部与每一个第一辐射部形成一第一极化偶极天线。第二极化偶极阵列单元,包括第二馈入网络、第二接地网络、八个第三辐射部与八个第四辐射部。第二馈入网络具有第二馈入端与八个第二馈入导体,第二馈入网络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上表面。第二接地网络具有第二接地端与八个第二接地导体,第二接地网络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下表面。八个第三辐射部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上表面,八个第三辐射部分别与八个第二馈入导体相连接。八个第四辐射部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下表面,八个第四辐射部分别与八个第二接地导体相连接。每一个第三辐射部与每一个第四辐射部分别沿着第二极化轴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个第四辐射部与每一个该第三辐射部形成第二极化偶极天线。所述第一极化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与所述第二极化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彼此垂直且以第一频率操作,相邻的两个第一极化偶极天线与相邻的两个第二极化偶极天线在与接地面平行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进一步地,相邻的第一极化偶极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频率所对应的波长,相邻的第二偶极化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频率所对应的波长。进一步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处的位置与接地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进一步地,第一频率介于4. 9GHz与5. 9GHz之间。除此之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所述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具有上述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对应元件一接地面、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极化偶极阵列单元与第二极化偶极阵列单元,其中第一极化偶极阵列单元与第二极化偶极阵列单元均为多个。所述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还具有第一馈入元件与第二馈入元件。第一馈入元件的馈入端与第一馈入网络的第一馈入端相连接,第一馈入元件的接地端与第一接地网络的第一接地端相连接。第二馈入元件的馈入端与第二馈入网络的第二馈入端相连接,第二馈入元件的接地端与第二接地网络的第二接地端相连接。第一极化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与第二极化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彼此垂直,第一极化偶极天线以及第二极化偶极天线以一第一频率操作,相邻的两个第一极化偶极天线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极化偶极天线在与接地面平行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进一步地,相邻的第一极化偶极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频率所对应的波长,相邻的第二偶极化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频率所对应的波长。进一步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处的位置与接地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可收发两个彼此垂直的极化方向的电磁波。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用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作任何的限制。附图说明图I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示意图。图I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正面爆炸图。图IC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背面爆炸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第二极化偶极阵列单元的正面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第二极化偶极阵列单元的背面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第一极化偶极阵列单元的正面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第一极化偶极阵列单元的背面示意图。图3C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相邻的两个第一极化偶极天线与相邻的两个第二极化偶极天线形成一正方形投影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正面爆炸图。图4C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的背面爆炸图。图5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偶极天线阵列包括:一接地面;一第一极化偶极阵列单元,包括:一第一接地网络,所述第一接地网络设置于位于所述接地面的上方且与所述接地面平行的一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接地网络具有一第一接地端以及八个第一接地导体;一第一馈入网络,所述第一馈入网络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网络的上方且与所述接地面平行的一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一馈入网络具有一第一馈入端以及八个第一馈入导体;八个第一辐射部,所述八个第一辐射部位于所述第二平面上,所述八个第一辐射部分别与所述八个第一馈入导体相连接;以及八个第二辐射部,所述八个第二辐射部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八个第二辐射部分别与所述八个第一接地导体相连接;其中,所述八个第一辐射部中的每一个以及所述八个第二辐射部中的每一个分别沿着一第一极化轴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八个第二辐射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八个第一辐射部中的每一个形成一第一极化偶极天线;以及一第二极化偶极阵列单元,包括:一第二接地网络,所述第二接地网路网络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馈入网络的上方且与所述接地面平行的一第三平面上,所 述第二接地网路网络具有一第二接地端以及八个第二接地导体;一第二馈入网络,所述第二馈入网络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网络的上方且与所述接地面平行的一第四平面上,所述第二馈入网络具有一第二馈入端以及八个第二馈入导体;八个第三辐射部,所述八个第三辐射部位于所述第四平面上,所述八个第三辐射部分别与所述八个第二馈入导体相连接;以及八个第四辐射部,所述八个第四辐射部位于所述第三平面上,所述八个第四辐射部分别与所述八个第二接地导体相连接;其中,所述八个第三辐射部中的每一个以及所述八个第四辐射部中的每一个分别沿着一第二极化轴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八个第三辐射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八个第四辐射部中的每一个形成一第二极化偶极天线;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极化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与每一个所述第二极化偶极天线的极化方向彼此垂直,每一个所述第一极化偶极天线以及每一个所述第二极化偶极天线以一第一频率操作,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极化偶极天线以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极化偶极天线在与所述接地面平行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作华黄钧麟
申请(专利权)人: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