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3822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22:38
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属于光学镜头系统技术领域。其包括光学放大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放大成像系统的光路上设置第一半透半反棱镜,所述第一半透半反棱镜的光路透射方向上设置正常像面CCD,所述第一半透半反棱镜的光路反射方向上设置第二半透半反透镜,所述第二半透半反透镜的光路反射方向和光路透射方向上分别设置正离焦面CCD和负离焦面CCD。该系统增大了使用范围,极大地提高生产线上的检测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学镜头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技术背景现有的自动对焦系统,主要是镜头通过运动方向与光轴平行的电机,对物体焦面上下移动一定的范围,然后通过相关计算公式,得出清晰焦面的位置,一般是在物体焦面上下移动相同的位移,计算判断位移中心位置是否是焦面,如果是,则移动电机使镜头到中心位置。该自动对焦的方法,缺点在于对焦速度慢,每次物体焦面有变动,就需要上下移动一定的范围,去找到焦面位置。如果刚开始移动的方向和焦面相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找焦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的技术方案,该系统增大了使用范围,极大地提高生产线上的检测效率。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包括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放大成像系统的光路上设置第一半透半反棱镜,所述第一半透半反棱镜的光路透射方向上设置正常像面CCD,所述第一半透半反棱镜的光路反射方向上设置第二半透半反透镜,所述第二半透半反透镜的光路反射方向和光路透射方向上分别设置正离焦面CXD和负离焦面CCD。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包括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前组和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后组,所述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前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凸透镜、第二凹透镜、第三凹透镜和第四凸透镜,所述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后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五凸透镜、第六凹透镜和第七凹透镜。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像面CXD与第一半透半反棱镜通过第一纵向移动组件固定。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离焦面C⑶与第二半透半反透镜通过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固定。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焦面CCD与第二半透半反透镜通过横向移动组件固定。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棱镜的胶合面与光轴成45度角。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透镜的胶合面与光轴成45度角。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由于正常像面C⑶感光面在像面上,正离焦面CCD感光面与像面偏移一定的距离,负离焦面CCD也与像面偏移一定的距离,但是与正离焦面CXD感光面与像面偏移的方向相反,只要物体成像的位置在正常像面CXD和正离焦面CCD以及正常像面CCD和负离焦面CCD之间,通过计算软件,都可以准确无误的判断出物体焦面的位置,并且通过电机移动到那个位置,这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本技术完全摒弃了现已有的对焦方法,可以在几秒内,就判断出焦面位置,并且移动到对应的位置。并且应用范围也增大,可以应用在面阵CCD上,比如显微镜系统的自动对焦。检测一些手机面板、液晶电视面板的一些缺陷检测,也能检测一些集成电路板的缺陷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光路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三维视图。图中1-正离焦面CXD ;2-负离焦面CXD ;3_第二半透半反透镜;4_光学放大成像系统;5_第一半透半反棱镜;6_正常像面CXD ;7_第二纵向移动组件;8_横向移动组件;9-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前组;901_第一凸透镜;902_第二凹透镜;903_第三凹透镜;904_第四凸透镜;10-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后组;1001-第五凸透镜;1002-第六凹透镜;1003-第七凹透镜;11_第一纵向移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所示,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包括光学放大成像系统4,光学放大成像系统4包括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前组9和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后组10,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前组9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凸透镜901、第二凹透镜902、第三凹透镜903和第四凸透镜904,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后组1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五凸透镜1001、第六凹透镜1002和第七凹透镜1003。光学放大成像系统4的光路上设置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该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的胶合面同光轴成45°角。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的光路透射方向上设置正常像面(XD6,正常像面(XD6和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通过第一纵向移动组件11固定,并且正常像面(XD6和光学放大成像系统4的成像面重合。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的光路反射方向上设置第二半透半反透镜3,第二半透半反透镜3的胶合面与光轴成45°角。第二半透半反透镜3的光路反射方向上设置正离焦面CXDl,正离焦面CXDl与第二半透半反透镜3通过第二纵向移动组件7固定。第二半透半反透镜3的光路透射方向上设置负离焦面(XD2,负离焦面(XD2与第二半透半反透镜3通过横向移动组件8固定。该技术需要外带光源,将光源发射到光汇聚的照明物体上,经物体反射,进入光学放大成像系统4中,经光学放大成像系统4汇聚之后,通过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分成两束光,一束光进入正常像面(XD6,通过第一纵向移动组件11进行对焦,另外一束光通过第二半透半反棱镜3。通过第二半透半反棱镜3的光束重新分成两束光,一束光进入正离焦面CCD 1,先通过第二纵向移动组件7汇聚清晰,然后通过第二纵向移动组件7进行离焦,离焦数值根据需要而定;另外一束光进入负离焦面CCD 2,先通过横向移动组件8汇聚清晰,然后再通过横向移动组件8进行离焦,离焦数值根据需要而定,但是位移方向必须和第二纵向移动组件7的位移方向相反。这样的自动对焦系统,在物体高度有一定变化的时候,能够迅速判断出物体高低的方向,以及数值,然后通过电机迅速移动到高度变化以后的清晰像面上,继续工作。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 些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包括光学放大成像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放大成像系统(4)的光路上设置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所述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的光路透射方向上设置正常像面CXD (6),所述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的光路反射方向上设置第二半透半反透镜(3),所述第二半透半反透镜(3)的光路反射方向和光路透射方向上分别设置正离焦面CXD (I)和负离焦面CXD (2)。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放大成像系统(4)包括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前组(9)和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后组(10),所述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前组(9)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凸透镜(901)、第二凹透镜(902)、第三凹透镜(903)和第四凸透镜(904),所述光学放大成像系统后组(1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五凸透镜(1001)、第六凹透镜(1002)和第七凹透镜(1003)。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像面CCD(6)与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通过第一纵向移动组件(11)固定。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离焦面CCD(I)与第二半透半反透镜(3)通过第二纵向移动组件(7)固定。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焦面CCD(2)与第二半透半反透镜(3 )通过横向移动组件(8 )固定。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的胶合面与光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自动对焦系统,包括光学放大成像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放大成像系统(4)的光路上设置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所述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的光路透射方向上设置正常像面CCD(6),所述第一半透半反棱镜(5)的光路反射方向上设置第二半透半反透镜(3),所述第二半透半反透镜(3)的光路反射方向和光路透射方向上分别设置正离焦面CCD(1)和负离焦面CCD(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志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