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对中辅助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6954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20:01
一种测量对中辅助工具,用于测量时放置在螺栓套管内,包括底座、手柄和对中杆,所述底座由钢板和支腿组成,所述钢板为直径略小于螺栓套管的圆形,钢板的中心开有一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旁开有一偏心的螺栓孔;所述钢板的下面焊接固定有支腿;所述手柄的下端通过螺纹与底座上面的螺栓孔连接;所述对中杆下端部呈尖状,其直径与底座的中心孔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全站仪配合使用,用于测量螺栓套管底部的中心坐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工具,特别是一种应用在设备基础钢筋绑扎后,测量螺栓套管底部中心坐标的测量辅助工具。技术背景 钢筋混凝土设备基础施工时,框架埋件的底板为钢板,板面焊有螺栓套管,框架埋件需埋设在设备基础的混凝土中,待设备基础钢筋绑扎后,需要测量螺栓套管上部和底部的中心坐标,以推算框架埋件安装的垂直度偏差值,但螺栓套管的底部较深,无法直接找出螺栓套管底部的中心坐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对中辅助工具,要解决如何准确测量螺栓套管底部中心坐标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测量对中辅助工具,用于测量时放置在螺栓套管内,包括底座、手柄和对中杆,所述底座由钢板和支腿组成,所述钢板为直径略小于螺栓套管的圆形,钢板的中心开有一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旁开有一偏心的螺栓孔;所述钢板的下面焊接固定有支腿;所述手柄的下端通过螺纹与底座上面的螺栓孔连接;所述对中杆下端部呈尖状,其直径与底座的中心孔相适应。所述钢板的直径比螺栓套管的内径小1mm。所述手柄的一端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栓孔的内螺纹连接。所述手柄的一端焊接有一段螺杆,所述螺杆的外螺纹与螺栓孔的内螺纹连接。所述支腿为2-4根,对称焊接固定在钢板的下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与全站仪配合使用,用于测量螺栓套管的底部的中心坐标,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考虑到螺栓套管的制作误差,将钢板的直径设置为略小于螺栓套管的内径,大概1_左右,既能保证底座能够顺利的放入螺栓套管中,又能确保定位精度;特别是在钢板的下面焊接有支撑腿,保证钢板距离螺栓套管底部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对中杆能够准确的落入钢板的中心孔中定位。手柄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并与钢板的内螺纹连接,手柄的另一端还可以焊接钢管将其延长,方便整个装置在螺栓套管中就位和取出。本技术可以很容易测量到的钢板的中心位置和坐标,也就是螺栓套管底部的中心坐标,能够满足测量的精度要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手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座与手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过程步骤二的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使用过程步骤三的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的对中杆与底座接触图。图7是本技术与全站仪配合使用的状态图。附图标记1 一底座、I. I-钢板、I. 2 一中心孔、I. 3 一螺栓孔、I. 4 一支腿、2 —手柄、3 —对中杆、4-螺栓套管、5-全站仪。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图2、图3、图6所示,这种测量对中辅助工具,用于测量时放置在螺栓套管4内,包括底座I、手柄2和对中杆3,所述底座I由钢板I. I和支腿I. 4组成,所述钢板I.I为直径略小于螺栓套管4的圆形,所述钢板I. I的直径比螺栓套管4的内径小1_。所述钢板I. I的中心开有一中心孔I. 2,所述中心孔旁开有一偏心的螺栓孔I. 3 ;所述钢板I的下面焊接固定有支腿I. 4 ;所述支腿I. 4可以为2-4根不等,并对称焊接固定在钢板I. I的下面。所述手柄2的下端通过螺纹与底座I上面的螺栓孔I. 3连接;所述手柄2的一端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栓孔的内螺纹连接,或者所述手柄2的一端焊接有一段螺杆,所述螺杆的外螺纹与螺栓孔的内螺纹连接。所述对中杆3下端部呈尖状,其直径与底座的中心孔相适应。本技术与全站仪配套使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楼板上的微网测量控制点,使用全站仪进行定位,所述全站仪选用徕卡TC2003,徕卡TC2003全站仪所使用的坐标系为旋转坐标系,测距精度为+ ,测角精度为0.5",再通过目标棱镜反射回来的调制红外光读取距螺栓套管的平距,进而得到了螺栓套管底部的中心坐标。本技术的制作过程步骤一加工一个钢板,钢板选用普通碳钢制作成圆形,板厚为6mm,参照螺栓套管的内径为150_,钢板的直径加工为149_ ;步骤二 在钢板的中心开一中心孔,中心孔的直径为9mm,在中心孔旁边距离钢板的边缘30mm处加工偏心的一个MlO螺栓孔;步骤三在钢板下面三等分的位置焊接三个支腿,所述支腿采用直径为6mm、长为30mm光圆钢筋。步骤四选用长为100mm、直径为IOmm的圆钢加工成MlO手柄,所述手柄一端焊接有一段螺杆,螺杆长为15mm ;所述螺杆的外螺纹与螺栓孔的内螺纹连接。步骤五另外截取直径为30mm、长为2m的钢管作为延长杆,将延长杆一端与手柄焊接固定使其延长,方便装置在螺栓套管中就位和取出;步骤六在延长杆上均匀的涂刷防腐油漆;本技术与全站仪配合的使用过程为步骤一将手柄的螺纹端旋进钢板的螺栓孔中;步骤二 手握手柄将底座放入竖向的螺栓套管中,底座的支腿与螺栓套管底部接触;如图4所示。步骤三将对中杆放入螺栓套管中移动,迅速的找到钢板的中心孔,如图5所示。步骤四将对中杆扶直,调平棱镜,通过全站仪进行观测,可以测得螺栓套管底部中心也就是螺栓套管底部的中心坐标,如图7所示。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较有代表性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所保护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 范围内,可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轻易想到的所有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测量对中辅助工具,用于测量时放置在螺栓套管(4)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 )、手柄(2)和对中杆(3),所述底座(I)由钢板(1.1)和支腿(1.4)组成,所述钢板(1.1)为直径略小于螺栓套管(4)的圆形,所述钢板(I. I)的中心开有一中心孔(I. 2),所述中心孔旁开有一偏心的螺栓孔(I. 3);所述钢板(I. I)的下面焊接固定有支腿(I. 4);所述手柄(2)的下端通过螺纹与底座(I)上面的螺栓孔(I. 3)连接;所述对中杆(3)下端部呈尖状,其直径与底座(I)的中心孔(I. 2)相适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量对中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I.I)的直径比螺栓套管(4)的内径小1mm。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量对中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的一端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栓孔(I. 3)的内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测量对中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的一端焊接有一段螺杆,所述螺杆的外螺纹与螺栓孔(I. 3)的内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测量对中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I.4)为2-4根,对称焊接固定在钢板(I. O的下面。专利摘要一种测量对中辅助工具,用于测量时放置在螺栓套管内,包括底座、手柄和对中杆,所述底座由钢板和支腿组成,所述钢板为直径略小于螺栓套管的圆形,钢板的中心开有一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旁开有一偏心的螺栓孔;所述钢板的下面焊接固定有支腿;所述手柄的下端通过螺纹与底座上面的螺栓孔连接;所述对中杆下端部呈尖状,其直径与底座的中心孔相适应。本技术与全站仪配合使用,用于测量螺栓套管底部的中心坐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文档编号G01C15/08GK202793398SQ20122050513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专利技术者张宝昌, 李政, 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量对中辅助工具,用于测量时放置在螺栓套管(4)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手柄(2)和对中杆(3),所述底座(1)由钢板(1.1)和支腿(1.4)组成,所述钢板(1.1)为直径略小于螺栓套管(4)的圆形,所述钢板(1.1)的中心开有一中心孔(1.2),所述中心孔旁开有一偏心的螺栓孔(1.3);所述钢板(1.1)的下面焊接固定有支腿(1.4);所述手柄(2)的下端通过螺纹与底座(1)上面的螺栓孔(1.3)连接;所述对中杆(3)下端部呈尖状,其直径与底座(1)的中心孔(1.2)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昌李政刘军罗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