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风吹吸风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6421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风吹吸风刀,包括吸风枕,该吸风枕通过管路与气水分离器连接,所述的气水分离器与吹风口连通,风机设置在气水分离器与吹风口连通的管路中,所述的吸风枕包括左、右两管,在上述左、右两管上分别设有吸风口,在其中左管上设有集水槽,吹风口设置在右管的斜上方。该循环风吹吸风刀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改善了环境,还因为循环流的作用能耗也有大幅的下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循环风吹吸风刀
技术介绍
在改性塑料生产线上风刀是干燥塑料拉条的必备设备 。料条经过水槽冷却后附带着水珠,经过风刀把水珠吹掉。目前市场上的风刀不理想,吹不干料条,至使料条经过切粒机时还带有水珠,并且水雾飞溅,生产环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效果好的循环风吹吸风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吸风枕,该吸风枕通过管路与气水分离器连接,所述的气水分离器与吹风口连通,风机设置在气水分离器与吹风口连通的管路中,所述的吸风枕包括左、右两管,在上述左、右两管上分别设有吸风口,在其中左管上设有集水槽,吹风口设置在右管的斜上方。所述的吸风枕表面呈圆弧状。所述的吹风口位于左管与右管之间。工作时,料条经过从左到右的流动,先经过左吸风口部分水珠被吸走。再经过右吹风口,料条上的水珠被吹掉,再经过右吸风口,料条下面部分水珠被吸走吹成水雾,由于吸风枕的造型和吹风口的角度,吹的气水流随圆弧形成旋流产生离心力,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到集水槽,气流在左吸风口被吸入系统。气水雾经过水分离器分离后由风机吸入增压流向吹风口。整个吹吸过程引成循环形过程,这样环境得到改善。有益效果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循环风吹吸风刀使得料条经过吸、吹、吸三个过程达到料条干燥的目的,过程中无水雾,无飞溅现象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改善了环境,还因为循环流的作用能耗也有大幅的下降。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该包括吸风枕,所述的吸风枕表面呈圆弧状,其两端分别设有高起的左、右管,中间呈凹弧形,在上述左、右两管上分别设有吸风口 1、4,在其中左管上设有集水槽2,吹风口 3设置在右管的斜上方,且吹风口 3位于左管与右管之间。该吸风枕7通过管路与气水分离器6连接,所述的气水分离器6与吹风口 3连通,风机5设置在气水分离器6与吹风口 3连通的管路中。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风吹吸风刀,包括吸风枕(7),该吸风枕(7)通过管路与气水分离器(6)连接,所述的气水分离器(6)与吹风口(3)连通,风机(5)设置在气水分离器(6)与吹风口(3)连通的管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风枕包括左、右两管,在上述左、右两管上分别设有吸风口(1、4),在其中左管上设有集水槽(2),吹风口(3)设置在右管的斜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风吹吸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风枕(7)表面呈圆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风吹吸风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风口(3)位于左管与右管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风吹吸风刀,包括吸风枕,该吸风枕通过管路与气水分离器连接,所述的气水分离器与吹风口连通,风机设置在气水分离器与吹风口连通的管路中,所述的吸风枕包括左、右两管,在上述左、右两管上分别设有吸风口,在其中左管上设有集水槽,吹风口设置在右管的斜上方。该循环风吹吸风刀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改善了环境,还因为循环流的作用能耗也有大幅的下降。文档编号F26B21/00GK202792865SQ201220194320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日专利技术者李旭华, 陆耀明, 刘鹏 申请人:苏州隆阁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风吹吸风刀,包括吸风枕(7),该吸风枕(7)通过管路与气水分离器(6)连接,所述的气水分离器(6)与吹风口(3)连通,风机(5)设置在气水分离器(6)与吹风口(3)连通的管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风枕包括左、右两管,在上述左、右两管上分别设有吸风口(1、4),在其中左管上设有集水槽(2),吹风口(3)设置在右管的斜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华陆耀明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隆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