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宪杰专利>正文

一种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617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水箱以及集热器,其中所述的水箱两侧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集热器连接于所述水箱,其还包括一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水箱内,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热媒输入导管、一膨胀罐、以及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的膨胀罐两侧的二散热循环导管,其中所述的热媒输入导管上端连接所述的膨胀罐底部,下端连接所述水箱的热媒入口;所述的散热循环导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的膨胀罐,下端连接于所述的水箱的热媒出口。形成两个对称的封闭的热媒循环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集热器加热循环流道中的热媒传输到膨胀罐中,热媒再通过膨胀罐的流到散热循环导管的中,依靠膨胀罐、散热循环导管以及散热翅片的换热作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热
,具体涉及具有分流、缓冲减压,换热效果极佳的一种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夹套式水箱结构的热水系统中,由于夹套式换热的夹套传热面不大,夹套间隙比较狭窄,流体流动速度不大,传热系数不高。夹套式换热器主要应用于用蒸气加热或用冷水冷却控制反应器内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场合。因夹套内无法清洗,故不适于容易生垢和带有污物的介质进入夹套。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夹套介质的压力,如超过允许压力值,很可能使反应器内筒失稳而被压瘪,造成设备损坏。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迫切的需要一种良好的换热结构系统,提供一种内置对称式 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其结构形成两个对称的封闭的热媒循环流道,介质流动通畅,循环阻力小;而且换热均匀,传热系数高,换热效果良好。同时工艺设计简单,承压能力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设计合理,运行可靠,并具有分流、缓冲减压以及极佳换热效果的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水箱以及集热器,其中所述的水箱两侧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的集热器连接于所述的水箱,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热媒输入导管、一膨胀罐、以及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的膨胀罐两侧的二散热循环导管,其中所述的热媒输入导管上端连接所述的膨胀罐底部,下端连接所述水箱的热媒入口 ;所述的散热循环导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的膨胀罐,下端连接于所述的水箱的热媒出口。所述的热循环导管外表面设有有多个向外伸出的散热翅片。所述的膨胀罐,其立体形状为中空的球体或者圆柱体;其内部中空部位设有热媒。所述的膨胀罐顶端设置有一热媒注入管,所述的热媒注入管下端连接膨胀罐,其上端伸出于水箱上表面的外部。所述热媒注入管上端管口处设有一密封管帽。所述的热媒输入导管呈倒立的“T”形,其上端连接膨胀罐,其下端伸出水箱的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集热器加热循环流道中的热媒传输到膨胀罐中,热媒再通过膨胀罐的流到散热循环导管的中,形成两个对称的封闭的热媒循环流道。依靠膨胀罐、散热循环导管以及散热翅片的换热作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内置球体膨胀罐的对称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内置圆柱体膨胀罐的对称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中的换热装置的结构剖示图;其中1.水箱;2.热媒注入管;21.密封管帽;31.球体膨胀罐;32.圆柱体膨胀罐;4.热媒;5.散热翅片;6.进水口 ;7.热媒出口 ;8.热媒入口 ;9.出水口 ;10.集热器;11.热媒输入导管;12、13.左右对称散热循环导管。·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广图3,一种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水箱I以及集热器10,其中所述的水箱I两侧设有进水口 6、出水口 9,所述的集热器10连接于所述的水箱1,其还包括一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水箱I内,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热媒输入导管11、一膨胀罐、以及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的膨胀罐两侧的二散热循环导管12、13,其中所述的热媒输入导管11上端连接所述的膨胀罐底部,下端连接所述水箱I的热媒入口 8 ;所述的散热循环导管12、13的上端连接所述的膨胀罐,下端连接于所述的水箱I的热媒出口 7。所述的热循环导管12、13外表面设有有多个向外伸出的散热翅片5。所述的膨胀罐,其立体形状为中空的球体或者圆柱体;其内部中空部位设有热媒4。所述的膨胀罐顶端设置有一热媒注入管2,所述的热媒注入管2下端连接膨胀罐,其上端伸出于水箱I上表面的外部。所述热媒注入管2上端管口处设有一密封管帽21。所述的热媒输入导管11呈倒立的“T”形,其上端连接膨胀罐,其下端伸出水箱I的底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水箱I两侧设有进水口 6、出水口 9,被集热器10加热的热媒4通过两个集热器10上的两个对称的热媒出口连接水箱I的热媒入口 8,通过热媒4进入膨胀罐中,其中膨胀罐包括球体膨胀罐31或者圆柱体膨胀罐32两种,膨胀罐顶端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水箱I的热媒注入管口 2处,且所述的热媒注入管2处设有密封管帽21。向热媒注入管2加入热媒4,热媒4流入到膨胀罐中,被集热器10加热的高温热媒4由于热虹吸作用沿着热媒输入导管11流道进入水箱I内的膨胀罐中,再分流到对称散热循环导管12、13上中,通过膨胀罐和散热翅片5的换热作用,对水箱内部水进行加热,降温后的热媒然后通过水箱I热媒出口 7流入集热器10中,形成一个循环的换热结构,同时膨胀罐还具有缓冲减压功能。水箱I两侧设有进水口 6、出水口 9,其中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为非承压式连接方式,另一种为承压式连接方式。当该热水器为承压系统结构时,冷水或者自来水通过进水口6进入水箱I中,热水通过出水口 9流出水箱。到该热水器为非承压系统结构时,水箱I的进水口 6既是水箱补水口,又是水箱出水口,水箱I的出水口 8作为通气孔使用。本技术通过集热器加热循环流道中的热媒传输到膨胀罐中,热媒再通过膨胀罐的流到散热循环导管的中,形成两个封闭的热媒循环流道。依靠膨胀罐、散热循环导管以及散热翅片的换热作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 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方法及结构来实现本技术的所有技术方式,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水箱(I)以及集热器(10),其中所述的水箱(I)两侧设有进水口(6)、出水口(9),所述的集热器(10)连接于所述的水箱(1),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水箱(I)内,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热媒输入导管(11)、一膨胀罐、以及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的膨胀罐两侧的二散热循环导管(12、13),其中所述的热媒输入导管(11)上端连接所述的膨胀罐底部,下端连接所述水箱(I)的热媒入口(8);所述的散热循环导管(12、13)的上端连接所述的膨胀罐,下端连接于所述的水箱(I)的热媒出口(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循环导管(12、13)外表面设有有多个向外伸出的散热翅片(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膨胀罐,其立体形状为中空的球体或者圆柱体;其内部中空部位设有热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膨胀罐顶端设置有一热媒注入管(2),所述的热媒注入管(2)下端连接膨胀罐,其上端伸出于水箱(I)上表面的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注入管(2)上端管口处设有一密封管帽(21)。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媒输入导管(11)呈倒立的“T”字形,其上端连接膨胀罐,其下端伸出水箱(I)的底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水箱以及集热器,其中所述的水箱两侧设有进水口、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对称式翅片导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水箱(1)以及集热器(10),其中所述的水箱(1)两侧设有进水口(6)、出水口(9),所述的集热器(10)连接于所述的水箱(1),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水箱(1)内,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一热媒输入导管(11)、一膨胀罐、以及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的膨胀罐两侧的二散热循环导管(12、13),其中所述的热媒输入导管(11)上端连接所述的膨胀罐底部,下端连接所述水箱(1)的热媒入口(8);所述的散热循环导管(12、13)的上端连接所述的膨胀罐,下端连接于所述的水箱(1)的热媒出口(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宪杰
申请(专利权)人:杨宪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