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宪杰专利>正文

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3617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其包括一外壳、一内胆、一设置于外壳与内胆之间的保温层和一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装置设置于内胆与保温层之间;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一膨胀罐、一栅形换热部件和一连通管;所述的栅形换热部件包括一分流管、一集流管和多根均匀分布且连通所述的分流管与集流管的支管;所述的连通管一端与膨胀罐连通,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壳,作为介质流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解决换热装置内置于内胆中时,支管外壁因结水垢,造成导热效果不佳、水质变差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换热装置的部件置于内胆中的水中时,容易氧化,造成换热装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水箱,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保证水箱内水体卫生和优化水箱结构设计,国外专家学者提出了一种包裹在内胆周围的夹套管式水箱。当水箱工作时,循环水进入内胆与夹套管之间的间隙与生活用水进行间接换热,不直接通入生活用水中,从而保证水箱内水体的洁净卫生。但是该种水箱在结构设计方面也存在缺陷。当循环水进入夹套管时,由于循环水重力以及夹套管阻力问题,容易造成循环水只在内胆一侧进行换热或直接随循环水快速流动到出水口,使内胆两侧换热不均,间接换热不充分,浪费大量换热面积,大量热量流失。这样不仅浪费了蓄集的太阳能,而且加热效果并不明显,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水箱的加热效果、水箱的水体的水质清洁和换热装置的耐用性。但是,现有的大部分水箱很难既能有很好的加热效果,又能让水箱的水体的水质非常清洁且水箱的换热装置的非常耐用。所以,针对现有的太阳能水箱的不足,研发出一种加热效率高、水箱的水体清洁且换热装置耐用性能好的太阳能水箱,成为较为迫切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其包括一外壳、一内胆、一设置于外壳与内胆之间的保温层和一换热装置,所述的换热装置设置于内胆与保温层之间;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一膨胀罐、一栅形换热部件和一连通管;所述的栅形换热部件包括一分流管、一集流管和多根均匀分布且连通所述的分流管与集流管的支管;所述的连通管一端与膨胀罐连通,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壳,作为介质流入口。所述的膨胀罐,其上设有一介质注入管,所述的介质注入管的一端与膨胀罐连通,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壳,作为介质注入口,且所述的介质注入管的伸出端上设有一可拆卸的密封盖。所述的分流管,其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膨胀罐连通,实现膨胀罐与栅形换热部件的连通。所述的集流管,其一端封闭,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壳,作为介质流出口。所述的支管,其外壁上设有一导热套,该导热套为一横截面呈“U”形的半开放金属构件,其开口处分别设有一侧翼,所述的导热套的侧翼与内胆外壁紧密贴合并焊接于内胆外壁上;所述的导热套或为一横截面呈“ Ω ”形的半开放金属构件,其开口处分别设有一侧翼,所述的导热套的侧翼与内胆外壁紧密贴合并焊接于内胆外壁上。所述的内胆,其底部设有一进水/出水口,其上方侧壁设有一温度压力安全阀安装口。本技术将换热装置设置于内胆的外面,一方面,可以解决换热装置内置于内胆中时,支管外壁因结水垢,造成导热效果不佳、水质变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支管等换热装置的部件置于内胆中的水中时,容易氧化,造成换热装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下面 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U”形导热套的焊接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栅形换热部件的剖示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 Ω ”形导热套的焊接放大图。其中;I :外壳2 :膨胀罐3:介质注入口4;内胆5 :保温层6:换热装置7:介质流入口8:介质流出口9:内胆外壁10:导热套11 :支管12:分流管13 :温度压力安全阀安装口 14 :进水/出水口81 :集流管71 :连通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 :参见图I 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其包括一外壳I、一内胆4、一设置于外壳I与内胆4之间的保温层5和一换热装置6,所述的换热装置6设置于内胆4与保温层5之间;所述的换热装置6包括一膨胀罐2、一栅形换热部件和一连通管71 ;所述的栅形换热部件包括一分流管12、一集流管81和多根均匀分布且连通所述的分流管12与集流管81的支管11 ;所述的连通管71 一端与膨胀罐2连通,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壳,作为介质流入口 7。所述的膨胀罐2,其上设有一介质注入管,所述的介质注入管的一端与膨胀罐2连通,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壳,作为介质注入口 3,且所述的介质注入管的伸出端上设有一可拆卸的密封盖。所述的分流管12,其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膨胀罐2连通,实现膨胀罐2与栅形换热部件的连通。所述的集流管81,其一端封闭,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壳,作为介质流出口 8。所述的支管11,其外壁上设有一导热套10,该导热套10为一横截面呈“U”形的半开放金属构件,其开口处分别设有一侧翼,所述的导热套10的侧翼与内胆外壁9紧密贴合并焊接于内胆外壁9上;所述的导热套10、支管11与内胆4三者形成一中空部分,所述的中空部位被填充。所述的内胆4,其底部设有一进水/出水口 14,其侧壁设有一温度压力安全阀安装Π 13。实施例2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其结构与实施例I基本相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支管11,其外壁上设有一导热套10,该导热套10为一横截面呈“ Ω ”形的半开放金属导管,其开口处分别设有一侧翼;所述的导热套10的侧翼与内胆外壁9紧密贴合并焊接于内胆外壁9上;所述的导热套10、支管11与内胆4三者形成一中空部分,所述的中空部位未被填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集 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的换热装置6的介质入口 7连接加热装置的介质出口 ;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的换热装置6的介质出口 8连接加热装置的介质入口,然后通过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的介质注入口 3向换热装置6里面注入介质,并通过换热装置6的管道流入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介质被加热后,由于热虹吸作用,介质通过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的换热装置6的介质入口 7进入换热装置6,通过管壁、导热套10以及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的内胆外壁10换热降温之后,介质再通过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的换热装置6的介质出口 8进入加热装置进行再次加热,形成一个循环。其中,膨胀罐2具有两个作用1、当注入介质时,预先在膨胀罐内预留一定量的介质,可以延长补充介质的周期,使得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的使用更为方便。2、当介质被加热后,密度变小、体积增大,使得换热装置内的压强变大,膨胀罐内的气体被压缩来减小压强,起到了缓冲作用。本技术将换热装置6设置于内胆4的外壁,一方面,可以解决换热装置内置于内胆4中时,支管11外壁因结水垢,造成导热效果不佳、水质变差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支管11等换热装置6的部件置于内胆4中的水中时,容易氧化,造成换热装置6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其包括一外壳、一内胆、一设置于外壳与内胆之间的保温层和一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装置设置于内胆与保温层之间;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一膨胀罐、一栅形换热部件和一连通管;所述的栅形换热部件包括一分流管、一集流管和多根均匀分布且连通所述的分流管与集流管的支管;所述的连通管一端与膨胀罐连通,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壳,作为介质流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膨胀罐,其上设有一介质注入管,所述的介质注入管的一端与膨胀罐连通,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壳,作为介质注入口,且所述的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换热装置的卧式水箱,其包括一外壳、一内胆、一设置于外壳与内胆之间的保温层和一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装置设置于内胆与保温层之间;所述的换热装置包括一膨胀罐、一栅形换热部件和一连通管;所述的栅形换热部件包括一分流管、一集流管和多根均匀分布且连通所述的分流管与集流管的支管;所述的连通管一端与膨胀罐连通,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壳,作为介质流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宪杰
申请(专利权)人:杨宪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