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3602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及换热管,其中,室外换热器的一端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毛细管、第二连接管、电子膨胀阀与室内换热器连通;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室内风机之间,且该换热管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管连通的进气管,该进气管上设有电磁阀,该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连接管连通的出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系统由于提高了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可防止室内换热器结霜,而影响其换热效果。此外还可有效地减少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小于零度的时间,所以降低了室内换热器进入低温保护状态的次数,因此可更好地保护第一压缩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多联机空调热泵系统普遍在制冷小负荷工况下由于系统冷凝效果较好,冷凝压力较低,因此压缩机输出相对较大,导致系统蒸发压力较低。从而导致室内换热器频繁的进入低温保护状态,压缩机频繁的开停,而且由于系统高低压差较小,润滑油被压缩机大量排出后,无法顺利返回,最终使得压缩机缺油而损坏。当前,部分企业的多联机空调热泵系统为解决制冷小负荷工况下的系统内测换热 器频繁低温保护的问题,一般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实现检测室内换热器中部温度T2,如果T2小于零度持续时间超过T,系统进入低温保护状态,通过增加T的大小,延长正常制冷的时间,减少低温保护的次数。在制冷小负荷工况下,增长正常制冷的时间,可能会导致室内换热器的表面温度过低甚至结霜,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旨在提升室内换热器的温度,防止室内换热器结霜,而影响其换热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及换热管,其中,室外换热器的一端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毛细管、第二连接管、电子膨胀阀与室内换热器连通;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室内风机之间,且该换热管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的进气管,该进气管上设有电磁阀,该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连接管连通的出气管。优选地,所述出气管上设有用于控制冷媒自所述进气管经出气管流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单向阀。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电气连接,以控制该电磁阀的开或者关。优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为风冷换热器或水冷换热器。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和第一压缩机,该第一压缩机具有排气管和回气管;该四通阀具有排气端、吸气端、冷凝器端和蒸发器端,其中排气端与所述排气管连通,吸气端与所述回气管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端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电子膨胀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端连通。优选地,所述回气管与所述四通阀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分离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的低压罐。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与所述第一压缩机并联的第二压缩机。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本技术,由于在室内风机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了换热管,使得室内风机吹向室内换热器的空气首先与换热管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从而提高了与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的空气的温度,进而提高了室内换热器的温度。本技术提供的空调系统由于提高了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可防止室内换热器结霜,而影响其换热效果。此外还可有效地减少室内换热器的温度小于零度的时间,所以降低了室内换热器进入低温保护状态的次数,因此可更好地保护第一压缩机。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空调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图I为本技术空调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10、室内换热器20、室内风机30及换热管40,其中,该室外换热器10的一端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01、毛细管102、第二连接管103、电子膨胀阀50与室内换热器20连通;换热管40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0与室内风机30之间,且该换热器4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管101连通的进气管401,该换热管40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连接管103连通的出气管402。具体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60、第一压缩机70,该第一压缩机70具有排气管701和回气管702 ;该四通阀60具有排气端D、吸气端S、冷凝器端C和蒸发器端E,其中排气端D与排气管701连通,吸气端S与回气管702连通;室外换热器1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01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端C连通;室内换热器20的一端与电子膨胀阀50连通,另一端与蒸发器端E连通。本实施例中,上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该控制器与上述电磁阀403以及四通阀60电气连接。当空调系统制冷运行时,由控制器控制该电磁阀60的排气端D和冷凝器端C连通,吸气端S和蒸发器端E连通,同时控制器将控制电磁阀403打开。此时冷媒将自第一压缩机70的排气管701经四通阀60流至室外换热器10进行换热;然后流入第一连接管101,由于毛细管102具有节流作用,使得第一连接管101内的部分冷媒经过进气管401和电磁阀403流入换热管40,并从出气管402流入第二连接管103 ;最后经电子膨胀阀50、室内换热器20、回气管702返回第一压缩机70。当空调系统制热运行时,控制器控制四通阀60的排气端D和蒸发器端E连通,吸气端S和冷凝器端C连通,同时控制电磁阀403关闭。第二连接管103内的冷媒将仅通过毛细管102流入至第一连接管101内,并通过室外换热器10和四通阀60返回第一压缩机70。本技术,由于在室内风机30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了换热管40,使得室内风机30吹向室内换热器20的空气首先与换热管40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从而提高了与室内换热器30进行换热的空气的温度,进而提高了室内换热器20的温度。本技术提供的空调系统由于提高了室内换热器20的温度,可防止室内换热器结霜,而影响其换热效果。此外还可有效地减少室内换热器20的温度小于零度的时间,所以降低了室内换热器进入低温保护状态的次数,因此可更好地保护第一压缩机70。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室外换热器10为风冷换热器或水冷换热器。进一步地,上述出气管402上设有单向阀80,以控制冷媒自进气管401经出气管402流入第二连接管103。本实施例中,出气管40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与上述换热管40连通,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管103。单向阀80设置在该出气管402上,且可使出气管402中的冷媒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本实施例通过在出气管402上设置单向阀80,空调系统在制热时,由该单向阀80防止冷媒从出气管402的第二端流至出气管402的第一端,并经换热管40流至 进气管401给电磁阀403造成高压冲击。进一步地,回气管702与四通阀60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分离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的低压罐90。本实施例中,四通阀60的吸气端S通过第三连接管与低压罐90连通,且第三连接管的管口位于低压罐90的顶部;将回气管702插入低压罐90,并使得回气管702的管口位于低压罐90的顶部。当冷媒通过第三连接管进入低压罐90后,液态的冷媒将沉入低压罐90的底部,气态的冷媒将通过回气管702返回第一压缩机70。本实施例通过在回气管702与吸气端S之间设置一低压罐90,由该低压罐90将液态和气态的冷媒进行分离,从而可防止液态冷媒进入第一压缩机70内,进而可更好的保护压缩机。具体地,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还可在第一压缩机70上并联至少一第二压缩机。该第二压缩机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进一步地限定。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压缩机70为变频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第二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或定速压缩机。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及换热管,其中,室外换热器的一端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毛细管、第二连接管、电子膨胀阀与室内换热器连通;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室内风机之间,且该换热管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的进气管,该进气管上设有电磁阀,该换热管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连接管连通的出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磊张光鹏王坚梁伯启许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