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式装饰照明管,包括有一光线导引元件、至少一发光单元与一散热支架,所述发光单元设于光线引元件一端或两端;发光单元包含有LED光源与凸透镜,LED光源发射的光线穿过透镜被集中后从光线导引元件端部的入光面射入光线导引元件的內部传导,使光线导引元件产生发光效果;所述散热支架设于光线导引元件,并且接触该散热灯座,发光单元产生的热量可以幅射至散热灯座,再由散热灯座传导至散热支架而扩大排除热量的面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式装饰照明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照明、装饰用途的导光式装饰照明管。
技术介绍
基于使用寿命较长且省电的理由,使用发光二极体(LED)做为照明、警示或装饰等用途的光源已成为目前普遍的趋势。以汽车的LED第三剎车灯而言,通常是将复数个LED 排列在一直线上,当汽车剎车的同时触动电路以令该些LED发光,藉以达到警示作用。此夕卜,汽车的一般剎车灯、方向灯,或车内的装饰用灯也逐渐采用了 LED做为光源。然而,由于单颗LED所能发出的灯光强度有限,因此,通常需要数颗LED来组成一灯具,也因为一组灯具所用的LED数量较多而无法降低成本。另外,直接由LED所发出的灯光也较不柔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需要使用少量LED晶粒即可提供足够亮度与柔和发光效果,以及可以良好地将热量排除的装饰用照明管。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其中一特征,是利用单颗或少量LED做为发光单元的光源,从一长条形光线导引元件的端部轴向射入光线,使光线进入光线导引元件内传导再反射出光线导引元件,使得整条光线导引元件产生柔和的灯光,能提供照明、警示或装饰等用途。本技术的另一特征,是在光线导引元件设置一散热支架,且使散热支架接触发光单元,藉此,发光单元产生的热量得以传导至散热支架以加速排热效果。本技术的再一特征,可以在一光线导引元件的相对两端均设置发光单元,两组发光单元从两个相对的方向将光线射入光线导引元件内传导,散热支架则同时接触两组发光单元,藉此,两组发光单元产生的热量均可传导至散热支架以加速排热效果。本技术对于前述光线导引元件的技术手段,是采用具有可透光、反光及导光性质的材料制成具有轴向延伸一长度,且使该光线导引元件的轴向相对两端分別做为入光面。本技术对于前述发光单元的技术手段,是包含一具有一第一内空间的散热灯座、一具有一第二内空间的固定座、一电性连接有LED光源的电路板与一凸透镜,该固定座设于该散热灯座的第一内空间,该凸透镜设于该固定座的第二内空间,电路板与LED光源则设于固定座之相对于第二内空间的外部,但使LED光源穿入第二内空间,使凸透镜位于该LED光源与该光线导引元件的入光面之间。前述之散热支架被设于光线导引元件,且使散热支架接触散热灯座;发光单元产生的热量被幅射至散热灯座,再经由散热灯座传导至散热支架,以扩大散热面积,提升排热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本技术是采用导光方式间接地将LED的光线传导出来,因此可以呈现出柔和的灯光效果,且所采的LED数量较少,更能降低灯具的制造成本。此外,利用散热支架来扩大发光单元的导热面积,可以提升整体的排热效率,降低元件的损坏机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平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图之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元件符号对本创作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俾使熟习该项
者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参阅第一图,本创作所提供的导光式装饰照明管的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光线导引元件I、一发光单元2与一散热支架3 ;其中,所述光线导引元件I是采用具有透光、 反光及导光性质的光学级材料制造,使其沿著轴向延伸一长度而形成长形的棒体,该光线导引元件I的断面可以是圓形,也可以是多角形,甚至是其它的几何形狀。此外,在光线导引元件I的外表面也可以成型出具备折光效果的粗糙面(图中未显示),例如复数锯齿、复数凸点、复数锥形体、…等。该光线导引元件I的轴向相对两端分別做为提供光线射入的入光面11。本创作之发光单元2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具有一第一内空间211的散热灯座21、 一具有一第二内空间221的固定座22、一电性连接有至少一 LED光源231的电路板23,以及一凸透镜24 ;其中,固定座22的第二内空间221用来组装所述凸透镜24,固定座22相对于第二内空间221的外侧则设置组合有LED光源231的电路板23,将凸透镜24与结合了 LED 光源231的电路板23均设于固定座22后,再一起将固定座22组合于散热灯 座21的第一内空间211,而光线导引元件I的端部则设于固定座22的第二内空间221,使凸透镜24位于入光面11与LED光源231之间,且LED光源231轴向对应于凸透镜24 ;该固定座22的外径略小于散热灯座21的第一内空间211内径,藉此,将已组装了电路板23、LED光源231与凸透镜24的固定座22再组装于散热灯座21的第一内空间211中后,构成一发光单元2 ;所述发光单元2是用于安装在光线导引元件I的至少一端,以使凸透镜24对应于入光面11。所述固定座22最好采用不透光,甚至可吸光的材料制成,LED光源231从固定座 22的外侧面朝向第二内空间221的方向设置,在于不使LED光源231突出第二内空间221, 其目的在于避免LED光源231产生的光线往旁边扩散,从而使光线可以经由第二内空间221 导引而穿过凸透镜24以集中光线射入光线导引元件I内传导。发光单元2组合于光线导引元件I端部的方式,是将凸透镜24组合于固定座22的第二内空间221,且设有LED光源231的电路板23设于相对于第二内空间221的固定座22 外侧后,再将固定座22连同电路板23、LED光源231与凸透镜24—起组合于散热灯座21 的第一内空间211,然后再将光线导引元件I的端部组合于固定座22的第二内空间221,使得凸透镜24轴向对应于入光面11,亦即使凸透镜24位于LED光源231与入光面11之间。 本创作可以将一组发光单元2安装于光线导引元件I的一端,使LED光源231发射的光线从光线导引元件I 一端的入光面11射入传导;也可以将二组发光单元2安装于光线导引元件I的两端,使LED光源231发射的光线从光线导引元件I两端的入光面11射入传导。当本创作在光线导引元件I的两端均安装有发光单元2时,可以进一步在两发光单元2之电路板23均连接一导线4 ;导线4则沿著光线导引元件I的长度佈置。本创作的散热支架3是采用具有良好导热性质的金属材料制造,使其具有轴向延伸的长度,甚至,其一侧面进一步形成为对应光线导引元件I之表面弧度的凹弧面32,以及在散热支架3设置至少一穿孔31 ;散热支架3可以将其凹弧面32靠置于光线导引元件I的外表面后,再利用螺丝将其锁固于光线导引元件I的表面适当位置,且使散热支架3接触散热灯座21。前述已连接电路板23且沿著光线导引元件I佈置的导线4则穿出散热支架3 的穿孔31以连接至电源(图中未显示)。再参阅第二图与第三图,前述本创作的导光式装饰照明管,其发光方式是由电源导入电路板23使LED光源231通电而产生光线后,光线穿过凸透镜24而集中后从光线导引元件I的入光面11射入,光线在光线导引元件I内部直接传导与反射传导时,一部分光线会直接从光线导引元件I投射出去,另一部分光线则会反射出去,进而从光线导引元件I 产生柔和的发光效果。LED光源231产生的热量则会幅射至散热灯座21,散热灯座21则进一步将热量传导至散热支架3,散热支架3因为具有较大的面积,因而具有扩大排热面积的作用,达到提升散热效率的效果。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创作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创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式装饰照明管,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光线导引元件,采用具有可透光、反光及导光性质的材料制成具有轴向延伸一长度,该光线导引元件的轴向相对两端分別为入光面;?至少一发光单元,设于该光线导引元件的至少一端,该发光单元包含一具有一第一內空间的散热灯座、一具有一第二內空间的固定座、一电性连接有LED光源的电路板﹑以及一凸透镜,?该凸透镜设于该固定座的第二內空间,该电路板与LED光源设在相对于该第二內空间的固定座外侧,且使该LED光源穿入该第二內空间,该固定座设于该散热灯座的第一內空间,该导光导引元件的端部组合于该固定座的第二內空间,使该凸透镜轴向对应于该光线导引元件的入光面,以及使该凸透镜位于该LED光源与该入光面之间;?一散热支架,设于该光线导引元件,且该散热支架接触该散热灯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铿胜,
申请(专利权)人:宜兰汽车配件制造平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