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道穿越施工的管道穿越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446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在地下铺设或回收管子的机械工程元件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管道穿越施工的管道穿越器。一种用于管道穿越施工的管道穿越器,包括内对中器(1)、外对中器(2)和套管(3),其特征是:内对中器(1)由第一外管(11)、第一内管(12)、内对中轴承(13)、内紧定螺钉(14)、盖板(15)和吊耳(16)组成;外对中器(2)由第二外管(21)、第二内管(22)、外对中轴承(23)和外螺栓(24)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作业强度低,管线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在地下铺设或回收管子的机械工程元件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管道穿越施工的管道穿越器
技术介绍
目前,管线穿越施工时,一般采用的是强制机械强拉需要穿越的管道,如用吊车、推土机、挖掘机等顶、拉、推管线,这种方法对管材破坏力大,对于焊接连接的管线容易造成焊缝应力集中,增加承载负荷;而且,这种穿越方法速度慢,穿越长管线难度大,费时费力,对管线的防腐层破损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套管的使用寿命;再加上穿越管线多数发生 在沟渠和公路等处,一旦造成管线未到使用期限而发生渗漏,将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施工方便、作业强度低、管线使用寿命长的管道穿越施工设备,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穿越施工的管道穿越器。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用于管道穿越施工的管道穿越器,包括内对中器、外对中器和套管,内对中器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形,外对中器为贯通的管形,内对中器穿在套管内,外对中器套在套管外,其特征是内对中器由第一外管、第一内管、内对中轴承、内紧定螺钉、盖板和吊耳组成,第一外管套在第一内管外且两者形成间隙配合,第一外管的长度是第一内管长度的150% 250%,第一内管的长度是第一内管内径的85% 200%,第一外管的一个端面和第一内管的一个端面对齐,该对齐的端面为分别为第一外管的封闭端面和第一内管的封闭端面,第一外管和第一内管之间焊接连接;在第一外管和第一内管的管壁重合处开有轴承槽,轴承槽贯穿第一外管的管壁和第一内管的管壁,轴承槽至少有三个,轴承槽围绕第一外管管壁的圆周方向平均分布,轴承槽的宽度大于内对中轴承的厚度,轴承槽的长度大于内对中轴承的外径,内对中轴承通过中心处的销轴固定在轴承槽内,且内对中轴承的外圈在轴承槽内绕中心处的销轴旋转,内对中轴承外圈的旋转平面垂直于第一外管的封闭端面,内对中轴承的外圈略伸出第一内管的外侧管壁;在第一外管未和第一内管的管壁重合处开有螺孔,螺孔贯穿第一外管的管壁,螺孔至少有三个,螺孔围绕第一外管管壁的圆周方向平均分布,内紧定螺钉拧在螺孔内,且内紧定螺钉的长度为第一外管管壁厚度和第一内管管壁厚度之和的90% 100% ;盖板将第一内管的封闭端面封闭,吊耳固定在盖板外端面的中心处。外对中器由第二外管、第二内管、外对中轴承和外螺栓组成,第二外管套在第二内管外且两者形成间隙配合,第二外管的长度是第二内管长度的150% 250%,第二内管的长度是第二内管内径的85% 200%,第二外管和第二内管之间焊接连接;在第二外管和第二内管的管壁重合处开有轴承槽,轴承槽贯穿第二外管的管壁和第二内管的管壁,轴承槽至少有三个,轴承槽围绕第二外管管壁的圆周方向平均分布,轴承槽的宽度大于外对中轴承的厚度,轴承槽的长度大于外对中轴承的外径,外对中轴承通过中心处的销轴固定在轴承槽内,且外对中轴承的外圈在轴承槽内绕中心处的销轴旋转,外对中轴承外圈的旋转平面垂直于第二外管的封闭端面,外对中轴承的外圈略伸入第二内管的内侧管壁;在第二外管未和第二内管的管壁重合处开有螺孔,螺孔贯穿第二外管的管壁,螺孔至少有三个,螺孔围绕第二外管管壁的圆周方向平均分布,外螺栓拧在螺孔内,且外螺栓螺杆的长度为第二外管管壁厚度和第二内管管壁厚度之和的100% 120%。所述的用于管道穿越施工的管道穿越器,其特征是还包括穿越管支架,穿越管支架的顶部用销轴固定一圆柱形的支撑辊,穿越管支架设于内对中器封闭一端的一侧。所述的用于管道穿越施工的管道穿越器,其特征是在第一外管和第一内管的管壁重合处所开的轴承槽,轴承槽的宽度大于内对中轴承厚度10mm,轴承槽的长度大于内对中轴承外径IOmm,内对中轴承的外圈伸出第一内管外侧管壁5mm 20mm ;在第二外管和第二内管的管壁重合处所开的轴承槽,轴承槽的宽度大于外对中轴承厚度10mm,轴承槽的长度大于外对中轴承外径IOmm,外对中轴承的外圈伸入第二内管内侧管壁5mm 20mm。所述的用于管道穿越施工的管道穿越器,其特征是在第一外管未和第一内管的 管壁重合处所开的螺孔,螺孔由在第一外管管壁上钻一通孔后在通孔内固定一螺母构成,内紧定螺钉选用内六角紧定螺钉;在第二外管未和第二内管的管壁重合处所开的螺孔,螺孔由在第二外管管壁上钻一通孔后在通孔内固定一螺母构成。本技术使用时,先将套管穿越土层;接着在套管的一端套上外对中器,使套管的外侧面被外对中轴承所定位,调整套管和外对中器成同轴后,旋入外螺栓顶住套管的外侧面,把套管和外对中器固定;然后在穿越管的一端套上内对中器,使穿越管的外侧面被内对中轴承所定位,调整穿越管和内对中器成同轴后,旋入内紧定螺钉顶住穿越管的外侧面,把穿越管和内对中器固定;再将内对中器插入套管的一端,在套管的另一端,用倒链或卷扬机通过钢丝绳连接内对中器的吊耳,启动倒链或卷扬机,拉动内对中器,带动穿越管向套管的另一端移动并从另一端穿出,在穿越管移动时,为保持穿越管和套管之间同轴,可在内对中器封闭一端的一侧设一穿越管支架,穿越管置于穿越管支架的支撑辊上,调节穿越管支架使穿越管和套管同轴,在穿越管移动时穿越管支架起支撑作用;当穿越管从套管的另一端芽出后,完成芽越作业。本技术改变了传统穿套作业的弊端,解决了穿越施工的地理限制问题,避免了管线穿越作业时对内衬和防腐层的破坏,减少了吊车台班使用量和工人劳动强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成本低廉,施工方便,作业效率高,作业强度低,管线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中内对中器的主视图;图2是图I中的B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外对中器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的A向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设有穿越管支架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I一种用于管道穿越施工的管道穿越器,包括内对中器I、外对 中器2和套管3,如图I 图5所示,具体结构是内对中器I如图I和图2所示,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形,内对中器I由第一外管11、第一内管12、内对中轴承13、内紧定螺钉14、盖板15和吊耳16组成,第一外管11套在第一内管12外且两者形成间隙配合,第一外管11的长度是第一内管12长度的150% 250%,本实施例取200%,第一内管12的长度是第二内管12内径的85% 200%,本实施例取100%,第一外管11的一个端面和第一内管12的一个端面对齐,该对齐的端面为分别为第一外管11的封闭端面和第一内管12的封闭端面,第一外管11和第一内管12之间焊接连接;在第一外管11和第一内管12的管壁重合处开有轴承槽,轴承槽贯穿第一外管11的管壁和第一内管12的管壁,轴承槽至少有三个,轴承槽围绕第一外管11管壁的圆周方向平均分布,轴承槽的宽度大于内对中轴承13的厚度,轴承槽的长度大于内对中轴承13的外径,本实施例轴承槽的宽度大于内对中轴承13厚度10mm,轴承槽的长度大于内对中轴承13外径10mm,内对中轴承13通过中心处的销轴固定在轴承槽内,且内对中轴承13的外圈在轴承槽内绕中心处的销轴旋转,内对中轴承13外圈的旋转平面垂直于第一外管11的封闭端面,内对中轴承13的外圈略伸出第一内管12的外侧管壁,一般内对中轴承13的外圈伸出第一内管12外侧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管道穿越施工的管道穿越器,包括内对中器(1)、外对中器(2)和套管(3),内对中器(1)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形,外对中器(2)为贯通的管形,内对中器(1)穿在套管(3)内,外对中器(2)套在套管(3)外,其特征是:内对中器(1)由第一外管(11)、第一内管(12)、内对中轴承(13)、内紧定螺钉(14)、盖板(15)和吊耳(16)组成,第一外管(11)套在第一内管(12)外且两者形成间隙配合,第一外管(11)的长度是第一内管(12)长度的150%~250%,第一内管(12)的长度是第一内管(12)内径的85%~200%,第一外管(11)的一个端面和第一内管(12)的一个端面对齐,该对齐的端面为分别为第一外管(11)的封闭端面和第一内管(12)的封闭端面,第一外管(11)和第一内管(12)之间焊接连接;在第一外管(11)和第一内管(12)的管壁重合处开有轴承槽,轴承槽贯穿第一外管(11)的管壁和第一内管(12)的管壁,轴承槽至少有三个,轴承槽围绕第一外管(11)管壁的圆周方向平均分布,轴承槽的宽度大于内对中轴承(13)的厚度,轴承槽的长度大于内对中轴承(13)的外径,内对中轴承(13)通过中心处的销轴固定在轴承槽内,且内对中轴承(13)的外圈在轴承槽内绕中心处的销轴旋转,内对中轴承(13)外圈的旋转平面垂直于第一外管(11)的封闭端面,内对中轴承(13)的外圈略伸出第一内管(12)的外侧管壁;在第一外管(11)未和第一内管(12)的管壁重合处开有螺孔,螺孔贯穿第一外管(11)的管壁,螺孔至少有三个,螺孔围绕第一外管(11)管壁的圆周方向平均分布,内紧定螺钉(14)拧在螺孔内,且内紧定螺钉(14)的长度为第一外管(11)管壁厚度和第一内管(12)管壁厚度之和的90%~100%;盖板(15)将第一内管(12)的封闭端面封闭,吊耳(16)固定在盖板(15)外端面的中心处;外对中器(2)由第二外管(21)、第二内管(22)、外对中轴承(23)和外螺栓(24)组成,第二外管(21)套在第二内管(22)外且两者形成间隙配合,第二外管(21)的长度是第二内管(22)长度的150%~250%,第二内管(22)的长度是第二内管(22)内径的85%~200%,第二外管(21)和第二内管(22)之间焊接连接;在第二外管(21)和第二内管(22)的管壁重合处开有轴承槽,轴承槽贯穿第二外管(21)的管壁和第二内管(22)的管壁,轴承槽至少有三个,轴承槽围绕第二外管(21)管壁的圆周方向平均分布,轴承槽的宽度大于外对中轴承(23)的厚度,轴承槽的长度大于外对中轴承(23)的外径,外对中轴承(23)通过中心处的销轴固定在轴承槽内,且外对中轴承(23)的外圈在轴承槽内绕中心处的销轴旋转,外对中轴承(23)外圈的旋转平面垂直于第二外管(21)的封闭端面,外对中轴承(23)的外圈略伸入第二内管(22)的内侧管壁;在第二外管(21)未和第二内管(22)的管壁重合处开有螺孔,螺孔贯穿第二外管(21)的管壁,螺孔至少有三个,螺孔围绕第二外管(21)管壁的圆周方向平均分布,外螺栓(24)拧在螺孔内,且外螺栓(24)螺杆的长度为第二外管(21)管壁厚度和第二内管(22)管壁厚度之和的100%~1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佑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