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削钻机关键凿岩动作双泵液压控制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209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20:51
一种切削钻机关键凿岩动作双泵液压控制回路,包括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双进油联负载敏感多路阀、回转马达、推进马达、凿岩逻辑控制块、回转先导手柄、推进先导手柄和液压油箱。所述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的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所述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的出油口、负载敏感口分别与所述双进油联负载敏感多路阀的进油口、负载敏感口连接,所述负载敏感多路阀每片阀压差补偿器具有外控口,所述压差补偿器外控口与所述凿岩逻辑控制块连接,所述回转先导手柄、推进先导手柄与所述凿岩逻辑控制块或负载敏感多路阀先导控制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动力头回转比例控制推进、回转和推进相对独立负载敏感控制、提高推进速度等功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切削钻机关键凿岩动作双泵液压控制回路。技术背景切削钻机为一种新型凿岩钻机,其作业机理为高速旋转破碎钻进,针对页岩、砂岩等岩层的钻孔作业具有高速高效、简易便捷的突出优点,综合分析目前各品牌切削钻机液压系统,均为基于小型或中型挖掘机液压系统的简单改进开发。切削钻机相比挖掘机减去动臂偏摆、破碎锤和铲斗等三个动作,增加动力头推进、动力头回转、空压机等三个动作,利用挖掘机主控阀偏摆联、破碎锤联和铲斗联实现对切削钻机动力头推进、动力头回转和空压机等三个动作的控制。凿岩推进控制普遍采用可调减压式恒压推进,推进主油路多路阀与推进执行机构之间串联减压阀,并在多路阀后、减压阀前通过单向阀合流至回转主油路,既通过减压式恒压推进保证钻头充分接触岩层,又防止推进力过大引起回转阻力过大而引起卡钻,又依据钻进速度对流量的控制需求将多余的推进联所控制的流量合流至动力头回转主油路。但基于挖掘机液压系统改进开发的切削钻机液压系统,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缩短了切削钻机液压系统开发的周期,但此系统具有先天局限性,缺乏对旋转切削破碎钻进凿岩机理的深入试验及理论分析。特别在钻进过程中岩层地质和硬度发生变化时,钻进适应性较差。减压式恒压推进控制,当减压阀压力调定后,钻孔过程中推进力为定值,软岩地质时,相同的动力头回转转速下,虽岩层硬度偏软但因钻头单圈的进给量较大,回转阻力建立较高;硬岩地质时,相同的动力头回转转速下,虽岩层硬度偏硬但因钻头单圈的进给量较小,回转阻力建立较低;钻进过程中岩层地质由软岩变为硬岩时,钻头单圈的进给量变小,推进所需流量减小,多余的推进联所控流量合流至回转联,则回转转速变快但钻进速度反而降低;钻进过程中岩层地质由硬岩变为软岩时,钻头单圈进给量变大,推进所需流量增大,则回转转速变慢,回转阻力建立变高,则钻进速度变快但回转阻力上升至一定值就会引起卡钻。主控阀对动力头回转和推进的流量分配及负载匹配上存在局限性,因推进主油路经单向阀合流至回转主油路,推进执行机构的选择必须保证推进优先回转,推进执行机构的设计必须满足在硬岩作业建立的回转负载压力(相比软岩低)下产生的推进力满足硬岩作业推进力需求。成孔提杆、接杆空提和卸杆空推等工况下推进动作速度较慢,或者停止动力头回转将主控阀回转联流量合流至推进主油路以提高提杆速度,但停止回转,若较大碎石块滑入成孔会引起突然卡钻。软岩作业时,钻头较易吃进岩层,较小的推进力可以提高钻进效率并防止卡钻;硬岩作业时,钻头较难吃进岩层,较大的推进力可以提高钻进效率并防止钻头打滑。接杆空提、卸杆空推和成孔提杆时,较快的推进上提速度缩短作业循环时间,动力头回转动作可以变慢但不能停止,防止因较大碎石块滑入成孔而引起突然卡钻。切削钻机关键凿岩动作需要更加适合其作业工况的专用液压控制回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切削钻机对岩层变化的适应性,保证上提流量控制足够,提高成孔提杆速度,减少作业循环时间的一种切削钻机关键凿岩动作双泵液压控制回路。一种切削钻机关键凿岩动作双泵液压控制回路,包括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回转马达、推进马达、凿岩逻辑控制块、回转先导手柄、推进先导手柄和液压油箱,所述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的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所述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的压力油Pl端与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左侧进油联进油口 Pl连接,所述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的压力油P2端与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右侧进油联进油口 P2连接,所述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负载敏感口 Lsl与所述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负载敏感口 Lsl连接,所述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负载敏感口 Ls2与所述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负载敏感口 Ls2连接,所述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包括左侧进油联、回转联多路阀、右侧进油联、推进联第一阀、第二阀、每片阀的压差补偿器及其负载敏感外控口,所述凿岩逻辑控制块包括液控比例伺服阀、高压溢流阀、低压溢流阀、第一电 磁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回转马达的正转主控油口 A和反转主控油口 B分别与所述回转联多路阀的进油口 Al和进油口 BI连接,所述回转联多路阀的先导油控制口 al和先导油控制口 bl分别与回转先导手柄的正转先导油口和反转先导油口连接,所述推进联多路阀包括合流工作的第二阀和第一阀,所述第二阀中位机能为0型,所述推进马达的下推方向主控油口 A与所述第一阀的进油口 A2和所述第二阀的进油口 A3连接,所述推进马达的上提方向主控油口 B与所述第一阀的进油口 B2和所述第二阀的进油口 B3连接,所述第一阀的先导油控制口 a2和第二阀的先导油控制口 a3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两个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阀的先导油控制口 a2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接后再与推进先导手柄的下推先导油口连接,所述阀的先导油控制口 b2和第二阀的先导油控制口 b3分别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两个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阀的先导油控制口 b2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接后再与推进先导手柄的上提先导油口连接,所述回转联多路阀的负载敏感口 Ls与所述液控比例伺服阀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推进联多路阀的负载敏感口LsA与所述液控比例伺服阀连接后再与所述高压溢流阀连接,所述液控比例伺服阀的出油口与所述低压溢流阀连接,所述液控比例伺服阀、高压溢流阀、低压溢流阀、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与回油口连接。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I、本技术通过软岩作业时,钻头较易吃进岩层,较小的推进力可以提高钻进效率并防止卡钻;硬岩作业时,钻头较难吃进岩层,较大的推进力可以提高钻进效率并防止钻头打滑的原理,实现了动力头回转压力比例控制推进压力,提高切削钻机对岩层变化的自动适应性,提高作业效率,并防止因回转阻力上升而引起的卡钻。2、本技术实现动力头回转和推进相对独立负载敏感比例控制,推进压力的建立不受回转负载压力的影响,克服硬岩作业时因回转阻力建立较低引起推进压力建立较低而出现钻头打滑。3、本技术在接杆空提、卸杆空推和成孔提杆工况下,推进联两片多路阀合流工作,提高动力头推进动作速度,缩短作业循环时间。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凿岩逻辑控制块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切削钻机关键凿岩动作双泵液压控制回路,由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I、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2、动力头回转马达3、动力头推进马达4、液压油箱8等组成切削钻机关键凿岩动作液压控制主油路,由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I中的一个泵Pl和双进油联 比例多路阀中回转联多路阀21组成对动力头回转马达的负载敏感比例控制,由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I中的另一个泵P2和第一阀23和第二阀22组成对动力头推进马达的负载敏感比例控制。由凿岩逻辑控制块5、回转先导手柄6、推进先导手柄7等组成切削钻机关键凿岩动作逻辑控制和先导控制油路。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2的功能和配置特征为双侧进油,闭中心,两侧油路及控制关系相互独立;每片阀带有压差补偿器及其负载敏感外控口,推进联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削钻机关键凿岩动作双泵液压控制回路,包括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1)、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2)、回转马达(3)、推进马达(4)、凿岩逻辑控制块(5)、回转先导手柄(6)、推进先导手柄(7)和液压油箱(8),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1)的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油箱(8)连接,所述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1)的压力油(P1)端与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2)左侧进油联进油口(P1)连接,所述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1)的压力油(P2)端与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2)右侧进油联进油口(P2)连接,所述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1)负载敏感口(Ls1)与所述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2)负载敏感口(Ls1)连接,所述双联负载敏感变量泵组(1)负载敏感口(Ls2)与所述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2)负载敏感口(Ls2)连接,所述双进油联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包括左侧进油联、回转联多路阀(21)、右侧进油联、推进联第一阀(23)、第二阀(22)、每片阀的压差补偿器及其负载敏感外控口,所述凿岩逻辑控制块(5)包括液控比例伺服阀(51)、高压溢流阀(52)、低压溢流阀(53)、第一电磁换向阀(54)和第二电磁换向阀(55),所述回转马达的正转主控油口(A)和反转主控油口(B)分别与所述回转联多路阀(21)的进油口(A1)和进油口(B1)连接,所述回转联多路阀(21)的先导油控制口(a1)和先导油控制口(b1)分别与回转先导手柄(6)的正转先导油口和反转先导油口连接,所述推进联多路阀包括合流工作的第二阀(22)和第一阀(23),所述第二阀(22)中位机能为O型,所述推进马达的下推方向主控油口(A)与所述第一阀(23)的进油口(A2)和所述第二阀(22)的进油口(A3)连接,所述推进马达的上提方向主控油口(B)与所述第一阀(23)的进油口(B2)和所述第二阀(22)的进油口(B3)连接,所述第一阀(23)的先导油控制口(a2)和第二阀(22)的先导油控制口(a3)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54)的两个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阀(23)的先导油控制口(a2)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54)的进油口连接后再与推进先导手柄(7)的下推先导油口连接,所述阀(23)的先导油控制口(b2)和第二阀(22)的先导油控制口(b3)分别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5)的两个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阀(23)的先导油控制口(b2)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55)的进油口连接后再与推进先导手柄(7)的上提先导油口连接,所述回转联多路阀的负载敏感口(Ls)与所述液控比例伺服阀(5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推进联多路阀的负载敏感口(LsA)与所述液控比例伺服阀(51)连接后再与所述高压溢流阀(52)连接,所述液控比例伺服阀(51)的出油口与所述低压溢流阀(53)连接,所述液控比例伺服阀(51)、 高压溢流阀(52)、低压溢流阀(53)、第一电磁换向阀(54)和第二电磁换向阀(55)的出油口与回油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升马海淮赵宏强林宏武
申请(专利权)人: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