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豪格专利>正文

一种执手门锁的把手的缓冲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168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20:19
一种执手门锁的把手的缓冲保护套,特别涉及执手门锁的把手在使用时不使把手以及墙体发生直接碰撞的缓冲保护套,包括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包括第一圆筒(1)及第一圆柱体(2),第一圆筒的外筒壁与第一圆柱体的外筒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径(11)与把手(42)相匹配,所述第一圆筒与第一圆柱体的材质为弹性橡胶或弹性硅胶,将第一圆筒套在把手上,与第一圆柱体或第二圆筒构成弹性缓冲装置,通过圆筒的筒体或圆柱体的变形缓冲及恢复原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不使把手与墙体直接碰撞,有效的保护执手门锁的把手及墙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冲保护套,特别涉及一种执手门锁的把手在使用时不使把手以及墙体发生直接碰撞的缓冲保护套。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执手门锁的把手没有缓冲保护套,一般是在门页后面设置门吸。门吸也俗称门碰,也是一种门页打开后吸住定位的装置,以防止风吹 或碰触门页而关闭。清洁时,尽量不要弄湿金属镀件,先用软布或干棉纱除灰尘,再用干布擦拭,保持干燥。不可以使用有颜色的清洁剂,或用力破坏表面层。但是门吸的制造成本高,需要安装,安装的时候就会使门板及墙体造成损伤,如果在门板的后面如果是玻璃将无法安装门吸,且门吸的主要专用为吸住定位装置,并且门吸的保养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有在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造价低廉、实用且使用方便、清洁简单方便的执手门锁的把手的缓冲保护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以如下方式实施。一种执手门锁的把手的缓冲保护套,包括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包括第一圆筒及第一圆柱体,第一圆筒的外筒壁与第一圆柱体的外筒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径与把手相匹配,所述第一圆筒与第一圆柱体的材质为弹性橡胶或弹性硅胶。将圆筒套在把手上,与第一圆柱体形成缓冲装置。所述第一圆柱体内设有形腔,该形腔的直径与把手相匹配,所述设置有形腔的第一圆柱体称为第二圆筒,形腔的直径即为第二圆筒的内径。将一个圆筒套在把手上,与第二圆筒形成缓冲装置。第二圆筒的内径大于第一圆筒的内径。如此该缓冲保护套可以适用两种不同型号的把手尺寸,增加了使用率,同时也增加了缓冲效果。第一圆筒的外筒壁与第一圆柱体或第二圆筒的外筒壁相连接的部位向两者轴心平面的两侧延伸。通过延伸连接部位可以增强两者的连接及缓冲的效果。本技术采用弹性材料为橡胶或硅胶,将第一圆筒套在把手上,与第一圆柱体或第二圆筒构成弹性缓冲装置,通过圆筒的筒体或圆柱体的变形缓冲及恢复原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不使把手与墙体直接碰撞,有效的保护执手门锁的把手及墙体,该缓冲保护套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实用且使用方便,清洁简单方便,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方案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在执手门锁的把手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套在执手门锁的把手上与墙体碰撞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方案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方案二套在执手门锁的把手上与墙体碰撞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方案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8、图9为本技术方案四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再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有关细节。方案一结合附图广3描述本方案,一种执手门锁的把手的缓冲保护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包括第一圆筒I及第一圆柱体2,第一圆筒的外筒壁与第一圆柱体的外筒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径11与把手42相匹配,所述第一圆筒与第一圆柱体的材质为弹性橡胶或弹性硅胶。将圆筒套在把手上,与第一圆柱体形成缓冲装置。该缓冲保护套采用弹性材料的橡胶或硅胶,执手门锁41设置在门板4上,将第一圆筒I套在执手门锁41的把手42上,第一圆柱体2朝向墙体5,该墙体5的材质可以为玻璃、木质、瓷砖或马赛克等,套在把手42上的第一圆筒I与第一圆柱体2将构成弹性缓冲装置,该弹性缓冲装置主要通过第一圆柱体的弹性形变及恢复原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采用弹性材料的橡胶或硅胶有助于该缓冲保护套的缓冲保护功能的实现,因此套在把手上的第一圆筒I也起到缓冲作用,有效地避免把手42与墙体5的直接碰撞,起到保护执手门锁的把手及墙体的效果,该缓冲保护套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实用且使用方便,清洁简单方便。方案二为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4、描述本方案,所述第一圆柱体2内设有形腔,该形腔的直径与把手42相匹配,所述设置有形腔的第一圆柱体2称为第二圆筒2',形腔的直径即为第二圆筒的内径21,将一个圆筒套在把手上,与第二圆筒形成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在碰撞的时候主要通过第二圆筒的变形来达到缓冲的作用,通过圆筒缓冲的效果更佳。方案三为在方案二的基础上结合附图6描述本方案,第二圆筒2的内径22大于第一圆筒的内径U。如此该缓冲保护套可以适用两种不同型号的把手尺寸,在不同型号尺寸的执手门锁的把手,将不同的内径的圆筒套在上面即可,增加该缓冲保护套了使用率,同时也增加了缓冲效果。方案四为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图5描述本方案,第一圆筒I的外筒壁与第一圆柱体2或第二圆筒2'的外筒壁相连接的部位3向两者轴心平面的两侧延伸,即向第一圆筒I与第一圆柱体2轴心平面或第一圆筒I与第二圆筒2'轴心平面的两侧延伸。通过延伸连接部位可以增强两个圆筒的连接及缓冲的效果。本实施方式连接的部位可以延伸至两圆筒的切线,当然也可以超过切线。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执手门锁的把手的缓冲保护套,包括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包括第一圆筒(1)及第一圆柱体(2),第一圆筒的外筒壁与第一圆柱体的外筒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径(11)与把手(42)相匹配,所述第一圆筒与第一圆柱体的材质为弹性橡胶或弹性硅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执手门锁的把手的缓冲保护套,其特征所述第一圆柱体(2)内设有形腔,该形腔的直径与把手(42)相匹配,所述设置有形腔的第一圆柱体(2)称为第二圆筒(2'),形腔的直径即为第二圆筒的内径(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执手门锁的把手的缓冲保护套,其特征在于第二圆筒的内径(22)大于第一圆筒的内径(11)。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执手门锁的把手的缓冲保护套,其特征在于第一圆筒的外筒壁与第一圆柱体或第二圆筒的外筒壁相连接的部位(3)向两者轴心平面的两侧延伸。专利摘要一种执手门锁的把手的缓冲保护套,特别涉及执手门锁的把手在使用时不使把手以及墙体发生直接碰撞的缓冲保护套,包括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包括第一圆筒(1)及第一圆柱体(2),第一圆筒的外筒壁与第一圆柱体的外筒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径(11)与把手(42)相匹配,所述第一圆筒与第一圆柱体的材质为弹性橡胶或弹性硅胶,将第一圆筒套在把手上,与第一圆柱体或第二圆筒构成弹性缓冲装置,通过圆筒的筒体或圆柱体的变形缓冲及恢复原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不使把手与墙体直接碰撞,有效的保护执手门锁的把手及墙体。文档编号E05B1/00GK202788194SQ20122049194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专利技术者刘豪格 申请人:刘豪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执手门锁的把手的缓冲保护套,包括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包括第一圆筒(1)及第一圆柱体(2),第一圆筒的外筒壁与第一圆柱体的外筒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径(11)与把手(42)相匹配,所述第一圆筒与第一圆柱体的材质为弹性橡胶或弹性硅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豪格
申请(专利权)人:刘豪格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