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检测居住者从入睡起至起床为止的生理状态,并利用所检测到的信息来实时地恰当控制室内环境,来给居住者提供健康且舒适的睡眠的居住用设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居住用设施包括:至少一间卧室;设置在该卧室中的床;安装在该床上的非拘束且非装戴式的生物传感器;与该生物传感器相连接的睡眠状态判定装置;以及与该睡眠状态判定装置相连接的显示装置。通过用生物传感器检测就寝中的居住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身体移动等生理状态;用睡眠状态判定装置判定居住者的入睡、睡醒、睡眠深度、呼吸暂停状态等睡眠状态,并将该判定结果显示在显示装置上,能够相应于居住者的睡眠状态的变化来细致地调节室内环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居住用设施,具体涉及一种能相应于居住者睡眠时的生理状态的变化来恰当地控制室内环境的居住用设施。
技术介绍
作为相应于室外环境的变化来适宜地调节住宅及其它居住用设施中的室内环境的技术,例如已存在以下公知的空调控制技术。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检测室外的温度、湿度或风力等,然后根据这些检测信息来自动开闭住宅的窗户上设置的外气导入通道的控制技术。·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检测室内与室外之间的温度差来自动控制空调设备的运行的装置,该装置能按照季节来修正令居住者感到舒适的设定温度。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检测室内与室外的温度差来自动控制多台空调设备及送风机的运行的装置,该装置使设定温度与季节性相关联,从而能够提供一种不易使居住者中暑(因温度激剧变化而使身体承受很大负担的现象)的健康的室内环境。在酷暑或严冬的季节,睡觉期间也使空调设备持续运行的情况较多。作为考虑了睡眠中的室内环境舒适化的空调控制技术,例如,采用了 “睡眠模式”(即,按一定时间间隔断续运行使设定温度逐渐变化)等控制程序的空调设备正在普及。然而,为了得到舒适的睡眠,不光要考虑室外环境,还需要根据居住者自身的生理状况来适宜地调节室内环境。通常,适于得到舒适睡眠的室内环境的条件是因人而异的,各居住者因体质不同,所嗜好的室内环境各不相同。另外,即便是同一居住者,也会时常因身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所嗜好的室内环境。在医疗和介护现场,通常是通过使用了心电图、红外线的离床传感器等来监测睡眠中的患者的生理状态,并根据该生理状态来改变护理或介护的内容。然而,目前在普通的住宅中,能如此细致地调节室内环境的技术尚未得到实用化。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10-18419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18578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835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能否提供舒适睡眠是评价居住用设施的本质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供更加健康和舒适的睡眠,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检测居住者从入睡开始至起床为止的生理状态,并利用所检测到的信息来实时地恰当控制室内环境的居住用设施。进一步,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光能控制室内温度,还能控制包括室内的明亮度和声音大小等多种多样的环境条件在内的室内环境,并能集中控制多种家用电器及住宅设备的居住用设施。另外,本技术中的“居住用设施”是指,除了普通住宅(独户型住宅及楼宇型住宅等)之外,还包括特定的居住者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或断续地生活起居的别墅、宿舍、保养设施、介护设施、疗养设施、医疗设施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居住用设施的特征在于,具备至少一间卧室;设置在该卧室中的床;安装在该床上的非拘束且非装戴式的生物传感器;与该生物传感器相连接的睡眠状态判定装置;以及与该睡眠状态判定装置相连接的显示装置。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居住用设施中,安装在床上的生物传感器能实时地检测出表示就寝中的居住者的生理状态(体温、呼吸、脉搏、身体移动等)的生物信号,睡眠状态判定装置能根据该生物信号来判定居住者的睡眠状态(入睡、睡醒、睡眠深度、无呼吸状态等),该判定结果能被显示在显示装置上。这样,通过实时地把握居住者的睡眠状态,能够相应于居住者的睡眠状态的变化,来细致地调节室内环境。另外,在该居住用设施中,生物传感器是非拘束且非装戴式的,所以不会妨碍居住者的睡眠。生物传感器的具体结构为,具备铺设在所述床上的传感器衬垫;在该传感器衬垫的内部隔开适宜的间隔并平行于所述床的宽度方向而设置的多个传感垫;设置为经由能使空气流通的管道而与所述传感垫连通的压电传感器;以及与该压电传感器连接的信号转换装置,所述传感垫被形成为具有弹性的袋状,其内部封装有树脂发泡材料和空气,所述压电传感器能经由所述管道而检测出所述空气的压力变化。有关所述显示装置,例如可以是能固定在床附近等的显示装置,也可以采用通过无线与所述睡眠状态判定装置连接的携带型(板块型)信息终端装置。在采用了这样的携带型信息终端装置的情况下,显示装置的操作性和方便性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另外,本技术的居住用设施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卧室中,至少设置有窗户及该窗户的遮光用品(窗帘、百叶窗等)、照明器具、冷暖设备、音响影视设备及其它居住环境调节器具中的至少两种居住环境调节器具,并且,还设置有集中控制所述居住环境调节器具的动作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与所述睡眠状态判定装置及所述显示装置相连接。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居住用设施中,能够相应于睡眠状态判定装置所判定的居住者的睡眠状态,来自动控制各种各样的居住环境调节器具。因此,例如能够在就寝中根据居住者的体温变化来细致地调节室内温度、在接近起床时间时逐渐提高室内照明亮度、打开窗帘等,从而在居住者就寝开始至起床为止的整个期间内有效地实施综合环境控制。优选所述睡眠状态判定装置与信息记录装置相连接。该信息记录装置中储存有与睡眠状态判定装置所判定的居住者自身的睡眠状态相关的信息。所存储的信息有助于居住者自身的健康管理。另外,本技术的居住用设施也可以被构成为,所述显示装置被设置于非所述卧室的其它居室中。基于该结构,同居的家属等人能够在其它居室把握居住者的睡眠状态。利用该功能,例如对起居不方便的高龄者进行介护或对幼儿进行保育时,即便在离开介护或保育对象的场所也能够关注介护或保育对象,因而非常有助于介护和照顾幼儿。有益效果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技术的居住用设施中,在卧室设置的床上安装有非拘束且非装戴式的生物传感器,该生物传感器与睡眠状态判定装置相连接,而且所述睡眠状态判定装置与显示装置相连接。基于该结构,能够根据生物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居住者的生物信号来判定居住者的睡眠状态,并将该判定结果显示在显示装置上。如此,通过实时地把握居住者的睡眠状态,能够相应于居住者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态来细致地调节室内环境,其结果,能够实现适于得到健康和舒适的睡眠的室内环境。另外,通过实时地把握居住者个人的睡眠状态,能够得到居住者个人的睡眠状态信息,而该信息非常有助于居住者的日常健康管理和安全管理。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居住用设施的局部断面图。图2是所述居住用设施中设置的控制系统的概要构成图。图3是表示构成所述控制系统的携带型信息终端装置的具体显示形态(实况显示模式)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所述信息终端装置的其它显示形态(设定模式)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所述信息终端装置的其它显示形态(数据显示模式)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居住用设施的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居住用设施11、12、13臣卜、室14其它居室2、21、22床3生物传感器31传感器衬垫32传感垫33压电传感器34信号转换装置35 管道4睡眠状态判定装置5显示装置51 液晶显示器52 信息终端装置6控制装置61 窗户62 窗帘(遮光用品)63 天花灯(照明器具)64 嵌顶灯(照明器具)65 落地灯(照明器具)66 空调设备(冷暖设备)67 地板采暖装置(冷暖设备)68电视机(音响影视设备)69 扬声器(音响影视设备)7信息记录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居住用设施,图2表示所述居住用设施中设置的控制系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居住用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间卧室;设置在该卧室中的床;安装在该床上的非拘束且非装戴式的生物传感器;与该生物传感器相连接的睡眠状态判定装置;以及与该睡眠状态判定装置相连接的显示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西一浩,木村文雄,江见和明,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住宅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