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塔吊用悬挑通道,包括底板和护栏,所述护栏分别设于底板的两侧,构成供人行走的通道;所述供人行走的通道的顶端封闭;所述护栏的顶端设有活动门;还包括至少1组受力绳,受力绳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得到了一种专用于塔吊的悬挑通道,采用悬挑的结构直接安装于建筑物上,从而避免了通道与塔身结构及脚手架的连接,完全避免了因晃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塔吊用悬挑通道,属于建筑领域。
技术介绍
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一节一节的接长,好像一个铁塔的形式,还叫塔式起重机,用来吊施工用得钢筋、木楞、脚手管等施工原材料的设备,是高层建筑施工一种必不可少的垂直运输设备。现有的塔吊主要包括横向设置的起重臂和竖直设置的塔身结构,在塔身结构的顶端还设有供塔吊司机操控塔吊运行的工作间。目前,在建造过程中,一般会在建筑物周边搭设脚手架,而供塔吊司机进出塔吊的工作间的连接通道一般是设置在脚手架和塔身结构之间。现有的连接通道一般包括底板和 护栏,护栏分别设于底板的两侧,从而构成供人行走的通道;所述底板一般由2根平行设置的管件构成,管件之间铺设踏板(如木板或多层板等)。而上述连接通道的安装方式为2根管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脚手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塔身结构上,通道的出口正对塔吊的塔身结构。使用时,塔吊司机由连接通道进入塔身结构,再由塔身结构内爬到工作间。然而,上述结构的连接通道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连接通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脚手架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塔身结构上,即整个连接通道是固设于脚手架和塔身结构之间的,因而,当塔吊在起吊重物时,塔身结构会出现一定的晃动,此外,风载荷也会使塔身结构出现晃动,这些晃动会通过连接通道传递到脚手架上,给脚手架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2)由于连接通道是固设于脚手架和塔身结构之间的,因而在后续的拆除过程中比较危险,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塔吊用悬挑通道。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塔吊用悬挑通道,包括底板和护栏,所述护栏分别设于底板的两侧,构成供人行走的通道;所述供人行走的通道的顶端封闭;所述护栏的顶端设有活动门;还包括至少I组受力绳,受力绳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本技术的安装方式为将底板的后端设于建筑物上,底板的前端通过所述受力绳悬吊于建筑物上;即该通道采用悬挑的结构直接安装于建筑物上,从而避免了通道与塔身结构及脚手架的连接,完全避免了因塔身结构晃动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所述供人行走的通道的顶端封闭,而护栏的顶端设有活动门,即对于通道而言,其顶端是封闭的,而其侧面设置活动门。此外,为了便于整个悬挑通道的安装,本技术将整个悬挑通道设于塔吊的塔身结构的侧面,而不再是正对塔身结构,因而,本技术的护栏的顶端设有活动门,该活动门应当正对塔身结构,以便塔吊司机进出。根据实际情况,所述受力绳可以为I组或多组,每组受力绳包括2根对称设置的受力绳,每组受力绳对称设置于底板的两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的尾端下方固设有抗剪件。该抗剪件可以采用槽钢或工字钢。安装完成后,建筑物的顶端抵于该抗剪件上,以抵消因受力绳悬吊而给底板造成的向内的水平力。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包括2根平行设置的主梁,以及设于主梁之间的次梁。所述主梁优选采用槽钢,以满足一定的强度,且便于其和建筑物的安装;所述次梁可以采用角钢,次梁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此外,在所述次梁中,位于主梁顶端的次梁也可以采用与主梁相同的钢材,如槽钢,以进一步提升整个底板的强度,以满足采用悬吊结构的强度要求。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底板上铺设有木板或多层板,以便行走。优选的,所述护栏与底板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以便于安装和后续的拆卸。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安全绳。安全绳的安装和受力绳一样,一端与·底板连接,另一端与建筑物连接。优选的,在底板所在的平面上,所述受力绳与底板之间的夹角a为5 30度。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悬挑通道的水平抗风能力。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I.本技术设计得到了一种专用于塔吊的悬挑通道,采用悬挑的结构直接安装于建筑物上,从而避免了通道与塔身结构及脚手架的连接,完全避免了因晃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2.本技术可以将底板后端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可拆卸式结构,并且将护栏与底板之间设计成可拆卸式连接结构,因而可以方便整个悬挑通道进行安装或拆卸,便于实际应用。3.本技术将受力绳与底板之间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夹角,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悬挑通道的水平抗风能力。4.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组装后的俯视图;(塔吊的起重臂未画出)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组装后的侧视图;(塔吊未画出)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底板的俯视图。其中1、底板;2、护栏;3、受力绳;4、活动门;5、抗剪件;6、主梁;7、次梁8、安全绳;9、建筑物;10、脚手架;11、塔吊;12、卡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f 3所示,一种塔吊用悬挑通道,包括底板I和护栏2,所述护栏分别设于底板的两侧,构成供人行走的通道;所述供人行走的通道的顶端封闭;所述护栏的顶端设有活动门4 ;还包括I组受力绳3,受力绳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受力绳的另一端连接于建筑物9上,如图I所示,在底板所在的平面上,所述受力绳与底板之间的夹角a为20度。所述底板的尾端下方固设有抗剪件5,在建筑物的楼层结构中预埋U型卡环12,用以固定主梁的尾端。所述底板包括2根平行设置的主梁6 (采用槽钢),以及设于主梁之间的次梁7 ;如图3所示。所述护栏与底板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安全绳8。本技术的安装方式为将底板的后端设于建筑物上,底板的前端通过所述受 力绳悬吊于建筑物上;即该通道采用悬挑的结构直接安装于建筑物上,从而避免了通道与塔身结构及脚手架的连接,完全避免了因塔身结构晃动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此外,为了便于整个悬挑通道的安装,本技术将整个悬挑通道设于塔吊的塔身结构的侧面,而不再是正对塔身结构,因而,本技术的护栏的顶端设有活动门,该活动门应当正对塔身结构,以便塔吊司机进出,且悬挑通道与塔身结构的净间距不超过20厘米。权利要求1.一种塔吊用悬挑通道,包括底板(I)和护栏(2),所述护栏分别设于底板的两侧,构成供人行走的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人行走的通道的顶端封闭;所述护栏的顶端设有活动门⑷; 还包括至少I组受力绳(3),受力绳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塔吊用悬挑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尾端下方固设有抗剪件(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塔吊用悬挑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2根平行设置的主梁(6),以及设于主梁之间的次梁(7)。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塔吊用悬挑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与底板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塔吊用悬挑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有安全绳⑶。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塔吊用悬挑通道,其特征在于在底板所在的平面上,所述受力绳与底板之间的夹角a为5 30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塔吊用悬挑通道,包括底板和护栏,所述护栏分别设于底板的两侧,构成供人行走的通道;所述供人行走的通道的顶端封闭;所述护栏的顶端设有活动门;还包括至少1组受力绳,受力绳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本技术设计得到了一种专用于塔吊的悬挑通道,采用悬挑的结构直接安装于建筑物上,从而避免了通道与塔身结构及脚手架的连接,完全避免了因晃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文档编号E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吊用悬挑通道,包括底板(1)和护栏(2),所述护栏分别设于底板的两侧,构成供人行走的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人行走的通道的顶端封闭;所述护栏的顶端设有活动门(4);还包括至少1组受力绳(3),受力绳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阳,张磊,唐小霞,陈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第五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城建第六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