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隔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3129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振隔音装置,包括由防振垫、骨架、与隔音板所组合构成。该防振垫,由一对夹具与一对垫体构成,可固定于室内壁面,用以夹持固定骨架;该骨架,其断面为一帽形,开口端两侧设延伸段,并使延伸段可插设于垫体的夹槽内,使骨架经垫体与夹具而被固定于室内壁面;该隔音板,包括由吸音棉构成的内层,与隔音板材构成的表层,该表层被固定于骨架,该内层铺设在表层板材与内层墙壁壁面之间,据此,构成一种阻断了声频振动音桥,能有效防止声频共振,大幅提升隔音效果的防振隔音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振隔音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由防振垫、骨架、与隔音板所组合构成,可阻断隔音板与室内壁面之间声频振动音桥,以有效降低音频传导,大幅提升隔音效果,而具有改良性的防振隔音装置。
技术介绍
在所有注重隔音性能的场所,譬如会议室、简报室、旅馆酒店、居家卧室、录音室、摄影棚、教室、体育馆等,如何设计出适当厚度的墙面,并达到最佳隔音性能,一直是用户与设计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以往所知应用在上述各该场所的隔音装置,大都是在隔音空间的墙壁壁面上,直接由固定钉固定各种类型的隔音板材;也有某些隔音装置,是使用了隔音材料譬如吸音棉,铺设在外层板材与内层墙壁壁面之间,以增加隔音效果。但是,上述传统的隔音装置,于结构上大都是直接将隔音板材固定于施作壁面,这种隔音装置虽然具有能将声音阻隔于室内,以及因为吸音棉防止了音波反射,避免发生驻波等等效果,但在某些时候,譬如在突发性大动态音量时,声音的低频振波仍然会经隔音板材与固定组件所构成的音桥而传送穿透出去,此共振现象使得隔音装置的隔音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只单纯的增加建筑物避面厚度,或是增加建筑物表面隔音层厚度,但上述音桥问题未经解决时,仍然会造成隔音场所内部因为声音振波导致的共振问题,且此一困扰迄今并未见有效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经改良的防振隔音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传统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由防振垫、骨架、与隔音板所组合构成,可阻断隔音板与室内壁面之间声频振动音桥,以有效防止声频共振,大幅提升隔音效果的防振隔音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本技术的防振隔音装置,包括由防振垫、骨架、与隔音板所组合构成。上述防振垫,由一对夹具与一对垫体构成,该夹具可固定于室内壁面,该垫体则位于两夹具之间用以夹持固定骨架。上述骨架,为一体成型的长条状构造,其断面为一帽形,开口端两侧设延伸段,并使两侧延伸段可插设于上述垫体的夹槽内,使骨架经垫体与夹具而被固定于室内壁面。上述隔音板,包括由吸音棉构成的内层,与隔音板材构成的表层。该表层,被固定于骨架,该内层,则铺设在表层板材与内层墙壁壁面之间。如上述的本技术,于实际施工操作上,使用多数组防振垫,可以将多数骨架,全部以横向、或全部以纵向的排列方式,使每一骨架固定于室内壁面。将隔音板内层吸音棉铺设于壁面,再将隔音板的表层隔音板材,依序固定在骨架上,即完成施工操作。上述本技术的防振隔音装置,由于骨架是经由防振垫的垫体,再经夹具而被固定于室内壁面,使得固定在骨架上的隔音板材不直接接触建筑物壁面,因而阻断了声频振动音桥。在此室内空间中发生的任何声频振动,都不会被传送至建筑物壁面,有效的防止了声频共振并大幅提升了隔音的效果,达到前述预定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防振隔音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中防振隔音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防振隔音装置的防振垫与骨架组件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防振隔音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室内壁面20防振垫21夹具22垫体23夹槽30骨架31开口端32延伸段40隔音板41表层42 内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其所能达到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防振隔音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防振隔音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防振隔音装置的防振垫20与骨架30组件分解图。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防振隔音装置,主要包括由防振垫20、骨架30、与隔音板40,所组合构成。如图2及图3,上述防振垫20,包括一对夹具21与一对垫体22,两夹具21在互为对应的位置,可固定于室内壁面10 ;该垫体22,包括在垫体22上设有夹槽23,两垫体22是在互为对应位置的两夹具21之间,用以夹持固定骨架30。又如图3,上述骨架30,为一体成型的长条状构造,骨架30的断面为一帽形,其开口端31的两侧分别设延伸段32,并使两侧延伸段32,恰可插设于上述垫体22的夹槽23内,使骨架30经该垫体22与夹具21,而被固定于室内壁面10,如图2所示。又如图2,上述隔音板40,包括由吸音棉构成的内层42,与隔音板材构成的表层41。该表层41,被固定于骨架30,该内层42,则系铺设在表层41的板材与室内壁面10之间。本技术于施工操作上,如图I所示,使用多数组防振垫20,可以将多数骨架30,全都以横向方式排列并固定于室内壁面10 ;将隔音板吸音棉内层42铺设于室内壁面10,再将隔音板的板材表层41,依序固定在骨架30上,即完成施工操作。图4为本技术防振隔音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是使用多数组防振垫20,可以将多数骨架30全都以纵向方式排列并固定于室内壁面10,再铺设吸音棉内层42并将隔音板的板材表层41依序固定于骨架30,完成施工操作。因此,如上所述的本技术,由于每一骨架30是经由防振垫20的垫体22,再经夹具21而固定于室内壁面10,使得固定在骨架30上的隔音板表层41不直接接触建筑物壁面10,因而阻断了声频振动音桥。本技术的防振隔音装置,可施作于任何需要良好隔音场所的室内壁面,声音传导可被阻隔而降低,大幅提升隔音的效果。·除此以外,因为本技术的整体组件构造并不复杂,施工便捷,无论是混凝土墙、砖墙、空心砖墙,石骨板墙等,皆可在仅增加了最小墙厚的条件下,达到防振隔首效能的最佳表现。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确可达到预期功能及目的,并且,本技术已详细说明致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据以实施。然而以上所举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凡是所有等效结构的改变及不脱离本技术精神的类似修改,都应属于本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防振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振垫,由一对夹具与一对垫体构成,两夹具在互为对应的位置,可固定于室内壁面,该垫体包括在垫体上设有夹槽,两垫体是在互为对应位置的两夹具之间,用以夹持固定骨架; 骨架,为一体成型的长条状构造,骨架的断面为一帽形,其开口端的两侧分别设延伸段,并使两侧延伸段恰可插设于上述垫体的夹槽内,使骨架经该垫体与夹具,而被固定于室内壁面;以夹, 隔音板,包括由吸音棉构成的内层,与隔音板材构成的表层,该表层系被固定于骨架,该内层则系铺设在表层的板材与室内壁面之间; 使用多数组防振垫,可以将多数骨架,全都以横向方式排列并固定于室内壁面,将隔音板吸音棉内层铺设于室内壁面,再将隔音板的板材表层依序固定在骨架上,构成一种阻断了声频振动音桥,防止声频振动自隔音板材传送至建筑物壁面的防振隔音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振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多数组防振垫,可以将多数骨架全都以纵向方式排列并固定于室内壁面,再铺设吸音棉内层并将隔音板的板材表层依序固定于骨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振隔音装置,包括由防振垫、骨架、与隔音板所组合构成。该防振垫,由一对夹具与一对垫体构成,可固定于室内壁面,用以夹持固定骨架;该骨架,其断面为一帽形,开口端两侧设延伸段,并使延伸段可插设于垫体的夹槽内,使骨架经垫体与夹具而被固定于室内壁面;该隔音板,包括由吸音棉构成的内层,与隔音板材构成的表层,该表层被固定于骨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振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振垫,由一对夹具与一对垫体构成,两夹具在互为对应的位置,可固定于室内壁面,该垫体包括在垫体上设有夹槽,两垫体是在互为对应位置的两夹具之间,用以夹持固定骨架;骨架,为一体成型的长条状构造,骨架的断面为一帽形,其开口端的两侧分别设延伸段,并使两侧延伸段恰可插设于上述垫体的夹槽内,使骨架经该垫体与夹具,而被固定于室内壁面;以夹,隔音板,包括由吸音棉构成的内层,与隔音板材构成的表层,该表层系被固定于骨架,该内层则系铺设在表层的板材与室内壁面之间;使用多数组防振垫,可以将多数骨架,全都以横向方式排列并固定于室内壁面,将隔音板吸音棉内层铺设于室内壁面,再将隔音板的板材表层依序固定在骨架上,构成一种阻断了声频振动音桥,防止声频振动自隔音板材传送至建筑物壁面的防振隔音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伟伸
申请(专利权)人:巨申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